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进行交际时,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1、由于外界或内在的刺激,在甲的大脑的语言中枢形成思想。2、语言中枢通过神经指挥发音器官发出表示思想的语音。3、由甲发出的负荷着思想内容的一连串的音波传到乙的耳朵里。4、音波振动乙的鼓膜,刺激听觉神经,神经把信息传到乙的大脑的语言中枢。5、乙的语言中枢把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综合加工,转换为与甲相同的思想。于是乙  相似文献   

2.
甲:打竹板,响连天,乙:听我们来把外语组的革新表一番:丙:工农全面大跃进,咱们外语教学也不能落后边.甲:要跃进,乙:就得于,编好教材是关键.丙:搞教学,编教材,不知实用的词汇多少怎么办?甲:没关系,搞普查,把那些俄文专业书籍查个遍.乙:对!查个遍,查个遍,教材词典齐出现.丁:编词典,真大胆,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历来被学人看重,从诗词文赋各个方面来研究,但很少有从寓言角度研究的。而寓言这一文体也是到了柳宗元这里才真正成熟,从寓言的视角我们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首先,寓言本身是柳宗元“文以明道”思想的最好体现。其次,我们从寓言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中也可看到“文以明道”之“道”其实也可作“诗言志”之“志”来解。而且,我们在对《三戒》等寓言的解读中也能更好的理解“文以明道”。  相似文献   

4.
主客体关系作为中国古代道德关系的一对基本范畴,它反映了古人在道德视域下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对其内涵、特点的探讨和研究是我们了解古人治人、治事、治国模式,解读古人思维方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疯狂朗读     
那天早读课,我经过悄然无声的教室,看见学生埋头于书本,面无表情,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悲凉:这还叫早读课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重“涵咏”,教书先生手捧书本,和学生一起读得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的画面我们并不陌生。可如今,这样的情景已经“一江春水向东流”了。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地讲析,学生不知疲倦地练题,师生争分夺秒,就是舍不得花时间在看起来多余的朗读上。即使有,也只是蜻蜒点水;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调剂。于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负有黑色和白色,整天生活在这种单调、枯燥的日子里,这次第,怎一个累字了得?…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非法将他人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第三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并且支付了对价,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 例如,甲与乙同住一屋,甲有一台彩电,后  相似文献   

7.
第三段(三九)甲:弓步左上扎枪。乙:退步左上挂刀。甲:身体直立向左转180°,左脚微向前迈成左弓步;同时滑把持枪再向乙左侧头部扎枪。目视乙头。乙:身体左转,左脚迅速后退一步成前后开立步,重心偏于左脚;同时两臂用双刀向左侧微向后挥刀挂拨枪,刃朝前,尖朝上,身体微向同侧拧转,目视枪。(图40) (四○)甲:弓步右上扎枪。乙:退步右上挂刀。甲:两脚先后微向前迈进,两手持枪向乙右侧头上扎枪,目视乙头。乙: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后退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中,临摹与创新关系的处理是学生学习书法的难点,临摹与创新之间的转换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创新是由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开始,从中汲取古人的技法、思想和审美。临是创的前提,创是检验临的结果,二者相辅相成。转到换是关键,是学古、汲取和完善的过程。临到创的转换也为学生所普遍困惑,处理好临与创的关系,探索书法的艺术规律,为我们提供追摹古人的契机,化古为新。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做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但是,多读固然可取,假若不会读也是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了解它,熟悉它,学好它.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我们也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无论做什么事情,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无兴趣、兴趣大小.兴趣浓淡,其心理状态与实际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可以说,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创作、运用上的代表性人物墨翟、庄周与韩非,其中韩非更是先秦寓言收集、改编、创作之集大成者。对于先秦寓言的认识,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学实际来总结其历史实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2.
严军贤 《阅读》2012,(9):21-23
同学们,在阅读儿童小说时,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在作家的笔下,人物总是形象丰满,活灵活现,我们似乎能听到他的呼吸声,甚至与他融为一体——他的所思所想,仿佛就是我们的了。为什么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作家善于从多角度把人写"活"。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施娟芬 《阅读》2013,(12):46-48
寓言故事一般包含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生活哲理,具有浓浓的"寓言味"。在教学寓言尤其是以对话为主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有方法、有层次、有艺术地读寓言,从而进入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三种境界",那么课堂便会充满浓浓的寓言味。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智能素质的高低,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从近几年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的验收和调查中,笔者看到实验教学已经引起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但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仍很普遍,其中的问题包括认识问题,使用问题和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实验教学很难普及。 一、从部分优等生的“高分低能”现象看普及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中学理科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做实验的机会。从我们调查的学校甲(特别是一些乡镇初中)发现不少教师的演示实验开出率很低,学生实验少得更可怜,学校从1986年装配的教学仪器有的至今还未拆包装,询问教师,多数人嫌麻烦,少数人不会用。  相似文献   

15.
甲:近几年来的文献中常常读到各科学领域内广泛利用控制论的成果问题,有些地方怪有趣,但也觉得太难懂、玄奥,和我们的具体工作贴不上边.乙:其实,控制论也很好懂,它与我们的教学工作很有关系呢!控制论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上最重要的新兴科学之一,它是研究机器和生物体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6.
寓言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它的独特风格,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绘出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发挥了寓言文学的巨大作用。先秦两汉寓言是我国古代寓言的滥觞。我校刘学林、迟铎选注的《先秦两汉寓言选萃》,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古代文学选本。选注从20余部古代典籍中精选了221则,内容丰富,异彩缤纷。有对剥削阶级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劳动人民勇敢、智慧的赞扬和歌颂,有对封建社会病态的嘲讽;有解决社会各种问题经验、教训的总结。有的深沉,有的奇特,有的诙谐,有的严肃。它不仅能启迪人们的心灵,又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教材的演示实验为 :1 两个烧杯 (甲杯装有清水、乙杯装有盐水 ) ,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2 过一段时间 ,看一看甲、乙烧杯里的萝卜条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实验过程 ,虽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萝卜条的形状变化 ,但对于萝卜条是吸水还是失水不能直观地看到 ,因而不能直观得出细胞吸水或失水 ,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出吸水或失水的现象 ,可把原来的实验作一简单的改进。实验过程为 :图 11 用两个一次性塑料杯 (甲杯装有盐水 ,乙杯装有清水 ) ,各放入几根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或等量的萝卜条 ) ,画一条红线作为液面的位置标记 ,并在两杯后放一张…  相似文献   

18.
在对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时,我常用小方块边进行演示,边板书,然后再分析得出结论。在具体教学中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我先后出示小方块甲堆(48块),乙堆(8块)。分别摆在讲桌左右两边。让学生观察甲、乙两堆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并且明确甲堆数为被除数,乙堆数为除数,其相除结果为商。并写出算式。 第二步:从甲、乙两堆块数中各同时拿走原堆数的一半,再根除,商是多少?商变了没有?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以后,学院党委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竞赛、裁判工作也进一步加强,我们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组织竞賽和裁判工作的能力上也做了一些工作。多年来我们对培养学生组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的能力重视不够,特别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具有这两方面的能力做得更差。分配出去的学生不会吹篮球裁判,不会搞竞赛编排工  相似文献   

20.
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我们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成为音乐家或画家,也没这必要。然而,人生在世,完全不懂音乐和美术是不幸的,即使自己不会,也应该懂得欣赏。教孩子练琴、画画,不能只注重技巧。这样会使孩子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