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制造专业群以培养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目前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包括:搭建产教融合高端实训基地,打造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双师素养"的教学团队,建设数字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实施混合式教学,进行"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智能制造产业及人才需求现状,提出了"专业+机器人"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基地、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队伍等措施,旨在实现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类专业群协同升级,以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基地简介2017年,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根据我国教育"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促进计划,联合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FANUC、通用电气、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等企业,共同建设"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25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打造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应用创新基地。该基地的建设以"工业4.0"为背景,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采用当今前沿的控制技术(例如工业机器人、DCS系统、PLC系统、SCADA系  相似文献   

4.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智能制造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正在引发产业变革和形成新的业态模式。"中国制造2025"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信息化素养、专业复合性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打造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紧密围绕重点领域调整专业结构,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规模,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引入国际认证接轨国际标准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易烨  戎笑  丁明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5-68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定位,然后指出了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从确立"双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课证融通,建设高标准、多主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等四个方面构建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基建"的提出为高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建设,推动专业由单一的产教融合向产学研用培五维度融合转变.此举能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新要求相适应,并有助于学生应用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智能制造在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急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常州工学院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平台,力图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解决智能制造专业建设中普遍面临的痛点、难点.通过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探...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坚持产教融合,以智能制造技术与工程为主攻方向,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新型优势学科专业群。采取以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遴选方式,由杰出人才领衔主持,启动实施首批12个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并推进实施一批科技产业关键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其中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与瑞立达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启动2.9亿元合作项目。学校作为重要参与单位,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成为"东莞市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制造产业升级下的当前智能制造人才供需两侧脱节的问题,提出了"三融"模式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基于"五链"衔接融合的产教融合机制和平台建设,"双元"融通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以及"多维"融汇并行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德合作办学的标准化体系,成为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发展趋势、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的地区现状以及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突显的众多问题,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创新理念,通过教师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设"智能制造培训与技术展示平台",实现了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再到产教一体化的全方位提升,为职业院校主动探索将生产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发展趋势、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的地区现状以及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突显的众多问题,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创新理念,通过教师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建设"智能制造培训与技术展示平台",实现了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再到产教一体化的全方位提升,为职业院校主动探索将生产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聚焦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领域,重点围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如何优化传统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多样化人才、如何强化教学条件支撑等三个难题,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集群"三通三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即通过产教贯通、供需畅通、校企融通,实现了专业体系吻合产业升级需求、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多元需求、平台技术支撑契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果对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顾伟国 《职教通讯》2019,(23):59-64
智能制造必将给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文献的探讨,重新阐释新时代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并以苏州某职业学校为例,探索智能制造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实践新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校企建立企业学院、产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制造业产业转移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形势下,针对欠发达地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面临人才技术技能培养对接不强、创新能力脱节、职业素养不对等的问题,基于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双螺旋驱动理论,构建了“三梯队,三递进,三对接”的现代学徒制培育体系、“三课程二阵地一平台”的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四维三课二化一心”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相互融合的“三体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实时性、实效性,形成承接产业转移地区智能制造升级环境下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与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分析产教协同创新机制等,阐述引入市场机制,出台政策,校企共建实体基地、调整专业结构等措施,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要求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水平建设高职现代商贸流通专业群十分必要。目前的商贸流通类专业单一建设模式存在专业与产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产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双精准、双融合”新模式包括精准对接产业链组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精准育人、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专创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专业群管理机制创新,抓住了当前高职专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第一梯队,代表先进制造的核心应用示范区,需要完善的具备集工业机器人装备展示、新技术交流、企业项目融合、参观学习访问、专业类学生工业机器人技术培训等功能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为区市驻地的制造型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对于改善新区乃至新区周边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劳动条件、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带动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的要求已在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未来制造业的升级新常态,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智能实训车间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和专业预警机制建立等方面对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制造和产教融合等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新常态下,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从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和技术体系分析出发,研究了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依据机械工程人才对新技术的要求,构建了符合专业要求和当前背景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实验教学平台。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指导方针,研究了合作企业的特点和选择原则,制定了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执行计划,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企业要求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管理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