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教师。根据这一概念,可以进一步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所以“双证”不等于“双师”,“双师”也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实践课教师的要求。本从构建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源头,系统地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依据和特征,并指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产生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引进了许多工程师作为教师,但是工程师与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在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异。本文指出了这些差异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使工程师尽快成为真正合格的教师,进而提高整个高职教师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兼技艺师。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基础能力、专门能力和自我完善、发展的能力;应当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重视实践,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高的信息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从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和要求出发,其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分析了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高职教学实际出发,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在职称评审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讨论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面,有创造性的教师是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学生的前提。现代教育对教育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新兴学科的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并能传播新的知识信息;具有知识更新和再创造的能力;向“全能型”和“完整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当前高职教育重要的基本建设,也是面向未来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如工程师、会计师、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李建求 《职教论坛》2002,(19):40-43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的主流。本文拟对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建设的基本策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作为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一般有两层含义。大多数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这是“双师型”教师的第一层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按“双师型”素质、能力的不同,将“双师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中职教育又快又强发展的关健.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呢?本文从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两方面入手,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取向与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复杂性思维、实践哲学和缄默知识理论的启示,本文主张“双师型”教师培养坚持实践取向。“双师型”教师培养具体路径是:①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②要立足当下的教师“教育生活”,进行教育实践与反思,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③要走向企业,参与企业的科学研究,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玉兰 《陕西教育》2004,(10):42-42
于漪老师说:“自己学识干枯,就不可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才能以丰富的新鲜知识滋润学生成长”。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看,教师在自身知识素养上,应努力做到: 第一、教师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首先要钻研所讲授的那门专业知识,孜孜不倦,刻苦学习,使自己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这门学科上的复杂问题,对那些处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是拥有双重身份或职称的教师,既要有教师资格,具有与从事教育工作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和能力,能够完成传授学生最新专业技术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最新技术、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进行职业指导等职业教育任务;又要有职业经历,具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技能,能够及时掌握企业信息,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行业最新技术,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的技术和业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含义、要求、评价原则、评价体系以及考核评价的保障与监控体系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职教育物流专业如何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着重于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各方面能力要求的介绍,强调“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以引起业界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这已成为共识。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需特别指出的是,对我国“双师型”教师概念内涵的把握,既不能完全套用职教发达国家录用职业教师的标准,也不能简单地规定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教师职称和工程技术职称的就是“双师型”教师,而应该结合我国国情,按照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有利于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  相似文献   

15.
史征 《培训与研究》2004,21(2):63-65
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严重缺乏。许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全方位的培训与锻炼,期望能尽快建立起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有时却发现培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计划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提出多年,但对“双师型”的实质内涵、评价标准以及不同类型课程教师对“双师型”的要求有何不同等基本理论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而合理性的科学说明。以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较混乱。该文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谈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涛 《继续教育》2006,20(10):12-13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双师型”教师是兼有教师资格和其它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学任务,也能担任专业技术指导的“讲师 工程师等”教学人员。“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产生了对"双师型"教师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引进了许多工程师作为教师,但是工程师与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在许多方面有很大差异.本文指出了这些差异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使工程师尽快成为真正合格的教师,进而提高整个高职教师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学知识观为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科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一是促进教育、劳动和科学领域知识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对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和指导,三是通过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形成技术与高技能教学知识,四是加强对从企业引进和聘请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从形式上说应持有教育部门认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行业认定的具备一定水平的“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必须持有“双书证”。“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技能: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忠于企业培训教育事业,爱岗敬业。2、具有良好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即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教学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3、具有较深的行业或专业领域知识与实践操作指导能力。4、把行业与职业知识及行业与职业实践能力转化为培训教学实践的能力,把教学研究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