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分析法等,对济南市全运会前后社区体育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全运会对济南市社区体育产生的影响,为以后济南市今及其它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对策和帮助.调查结果显示:举办全运会使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及质量、体育场地设施、社区体育管理等发生很大变化,促进了济南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消费群体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3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动机、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其消费结构女性比例超过男性,主要分布在20至35岁之间;消费动机主要是健身健美、减肥治病;消费形式主要在收费中等偏下的体育娱乐场所;消费行为有70%以上消费者有相对固定的消费场所,并认可市场价格。总体对比目前处于国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顾客体育健身消费情感的视角,结合体育健身服务业的行业背景,从服务质量、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4个维度设计22个封闭式问题对体育健身服务业顾客忠诚度的驱动因素进行测评.研究认为:体育健身服务业的顾客忠诚是多维度的,主要体现在推荐意向、购买意愿、价格容忍、抱怨行为四个方面;体育健身服务业的顾客忠诚程度主要表现在重复参与消费,而实现重复消费的前提是健身服务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消费者对健身服务产品形成一定程度的偏好,消费者特征上的差异会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形成,服务质量、服务满意等对体育健身服务行业的忠诚度也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方、需方及市场管理等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体育健身娱乐企业以民营个体投资经营为主,规模小、单一项目的专业性经营企业居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教练,及既懂体育又精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硬件设施投入多,但健身器材和设备的安全性不高,消费环境认同度不高;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有限;行政管理及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缺乏长期性、稳定性,特色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5.
吴菊华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2):27-29,3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杭州、宁波、温州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消费者进行了调研,主要是从健身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动机、体育消费水平等几个因素来分析消费者的阶层特点;调查表明消费者阶层特点明显,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或高收入人群,这些人收入稳定,薪金丰厚,是健身市场的支柱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全运经济的特点和体育市场及体育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全面分析十一届全运会为体育无形资产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确保山东省体育无形资产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使全运会给山东省体育无形资产发展带来的机遇最大化地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7.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群体作为体育市场的重要部分,其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市场扣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本文通过问卷高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对现阶段我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特征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城市社区体育消费者健身消费在三市的发展前景及对体育产业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女性体育消费结构及其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主要结论:在实物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上,体育服装或器材生产企业要增加在产品设计上的投入力度,要根据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女性审美特点和消费需求设计出符合其品味的产品;在参与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上,健身俱乐部要在对女性体育健身市场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避免因盲目追求高端化而忽略女性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在观赏型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上,一方面要增强男性体育比赛对女性消费者的开发,另一方面女性体育比赛也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使女性群体意识到其在促进男女平等上的符号意义,进而获得女性群体的消费认同。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女性消费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省商业性体育健身场所的女性消费者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性体育消费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30岁;女性体育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的前三位主要是健身健美、消遣娱乐和兴趣爱好;健身操、游泳和羽毛球是江苏省女性消费者经常消费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预防全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全面提升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研究认为: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协调推进体育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等,是有效提升全运后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