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和遗传信息存在明显差异 在基因组结构上 ,原核生物结构简单 ,信息量少 ;真核生物结构复杂 ,信息量大 在基因表达调控上 ,虽然二者可以在复制、扩增、基因激活、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多级水平上进行 ,但转录水平调控是主要的 如何实施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更多  相似文献   

2.
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表达最主要的调控方式,但是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mRNA的结构与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的关系包括S-D序列和基因的间隔区、5'末端帽子结构与非翻译区、多聚(A)尾巴、3'末端非翻译区及内含子序列对翻译的起始效率、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选择性与多样性等影响。  相似文献   

3.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和遗传信息存在明显差异,在基因组结构上,原核生物结构简单,信息量少;真核生物结构复杂,信息量大,在基因表达调控上,虽然二可以在复制、扩增、基因激活、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多级水平上进行,但转录水平调控是主要的,如何实施调控,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更多。  相似文献   

4.
mRNA的结构与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录水平的调控是基因表达最主要的调控方式,但是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mRNA的结构与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的关系包括S-D序列和基因的间隔区,5末端帽子结构与非翻译区,多聚(A)尾巴,3末端非翻译区及内含子序列对翻译的起始效率,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选择性与多样性等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SARS冠状病毒以及其他5种冠状病毒基因编码起始区与终止区的密码子使用偏性.结果表明,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稀有密码子倾向于出现在编码起始区和终止区附近.起始区的这种倾向性对冠状病毒基因的表达具有负性调控作用,可以用"稀有密码子调控假说"解释.终止区的这种倾向性表明,这些出现在终止区的稀有密码子对基因的表达也有负性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同时暗示了"稀有密码子调控假说"不仅适用于细菌,而且还适用于某些病毒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基因调控网络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微阵列技术获得了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为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成为目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教学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分析基因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构建合适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来模拟生物系统的行为,从中发现生物学规律,进而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成为了生物信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中常用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在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这一技术目前已在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理论研究、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药用蛋白的生产、抗病育种、人类移植用的器官的研究等方面得到应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人WRAP53基因隶属于WD重复蛋白家族,被发现在端粒酶的组装、卡哈尔体的形成和DNA损伤的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WRAP53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人WRAP53基因近端启动子-2 000 bp~-1 bp区域的结构特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CpG岛进行预测分析.Promotor 2.0和NNPP均预测出人WRAP53β基因有2个启动子;JASPAR和AliBaba 2.1发现有众多转录因子潜在结合位点存在该序列上;CpG Plot、CpG Finder和MethPrimer软件均预测出人WRAP53基因启动子-2 000 bp~-1 bp区域存在1个CpG岛.对人WRAP53基因启动子区开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开展人WRAP53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因的表达调控有着严格的时空顺序。随着基因文库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作物的释放,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本文对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叶绿体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叶绿体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11.
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 ,存在一种主要由非组蛋白的纤维蛋白和大分子量的RNA组成的三维网架体系 ,这就是核基质。MAR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DNA序列中能特异地和核基质紧密结合的区域。它与真核基因中其它调控元件一起调节DNA复制、RNA合成和hnRNA加工等过程 ,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1 MAR及染色质的边界元件真核生物染色体是由一系列各自独立的高度有序的染色质结构域组成。这些结构域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是独立的 ,它们是由边界元件所界定的。迄今为止 ,已发现 3种边界元件 :核基质结合区(matrixattach…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RNA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些发现支持了生命起源于RNA的假设。在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被称为非编码RNA基因。长非编码RNA(lncRNA)是其中最大的一类,其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虽然一些lncRNA已被证明是调控基因表达和3D基因组结构的重要元件,但是大部分lncRNA还未被研究和注释。本课题组利用大量基因组数据,提出一些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人类lncRNA进行功能注释。我们与其他同领域课题组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数据挖掘可帮助加深对lnc RNA功能的理解,并为与疾病相关lncRNA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子水平上讨论了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探讨了细胞内调控基因表达的各类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其中主要介绍边界元件绝缘子的调控机理。有关各种调控元件的研究对阐明细胞发育分化机理及某些发病机制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随着技术进步所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对经典遗传解释(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和分子标记杂合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全基因组遗传差异和QTL杂合度与杂种优势)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研究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基因差异表达类型、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DNA甲基化状态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基因表达的选择性 科学家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发现任何时期细胞基因组中只有少数基因在活动,而不是同时都表达,进行表达的基因只占5%-10%.而且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的蛋白质,从而细胞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不同基因表达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基因表达得早,而有些基因表达得晚,这样在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DNA虽然一样,但RNA种类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随着技术进步所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对典遗传解释(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和分子标记杂合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全基因组遗传差和QTL杂合度与杂种优势)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近来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热研究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基因差异表达类型,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DNA甲基化状态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BR1基因启动子在猪子宫内膜细胞的表达调控机制。创新点:发现CBR1基因启动子在猪子宫内膜受到炎性因子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成员p65调控。p65对该启动子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是对于CBR1基因的表达并不是必需的。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确定CBR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区,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技术确定p65能够结合CBR1基因启动子,通过超表达和干扰表达实验证实p65对CBR1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论:猪CBR1基因启动子-1640/-647区对于其转录活性是必需的,在-1545/-1531区存在p65的结合位点。p65在猪子宫内膜细胞中促进了CBR1基因mRNA的表达,但是干扰p65则不会造成CBR1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推断p65不是CBR1基因表达的必需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因被认为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但是生物体的复杂程度并不是由其所含基因数量决定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控着哪些遗传信息被使用,以及使用到何种程度。高等生物的复杂性正是这样实现的:一个人有各种不同器官,而其中的细胞中却携带着相同的基因。特定的基因被不同程度地表达导致了某些细胞发展成头发,某些细胞发展成手指等。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转录是初始的一个步骤,也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近二三十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对研究转录的调控机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调控的机理、调控的对象以及促使调控产生的信号,都在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DNA甲基化的影响因素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一种由DNA甲基转移酶介导的主要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综述了影响DNA甲基化的主要因素以及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电路理论研究方法已经非常成熟.由于电路理论中的分析方法和基因网络结构功能很相似,因此可以采用电路理论中的分析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中的数据噪音,建立基因调控布尔网络.对基因和蛋白质,利用表达谱数据中的噪音建立基因调控布尔网络给出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