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37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跨学科培养环境、跨学科投入和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跨学科资源和跨学科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对导师跨学科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博士生自身的跨学科投入不足,其跨学科技能和反思性行为水平进步空间较大。跨学科投入在跨学科资源和博士生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能力之间以及导师跨学科培养与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跨学科背景增强了跨学科课程及跨学科投入对博士生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削弱了跨学科资源及导师跨学科培养对跨学科能力的预测效应。基于此,培养单位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跨学科培养环境,适当提升博士生的跨学科投入,并根据博士生的跨学科背景完善跨学科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小学教师必将直面这种朝向素养的、突破学科边界去思考如何教学的问题,开展注重知识学习和价值教育有机融合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教师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内涵,理解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因。还需要从操作层面探寻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包括优化跨学科课程结构、构建跨学科实践体系和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支持。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突破方向。如何基于创新素养,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关键还是要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基于此,闵行区实验小学与高校专家团队深度协作,以市级项目为引领、以培训为抓手、以课堂为基点展开初步的探索,从而提供跨学科教学从“主题与目标的确定”“任务链与问题链的设计”“课时具体设计”到“学习支架研发”的实施路径,为同类学校开展跨学科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需要促使跨学科教学这一新型教学范式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由于跨学科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综合考查师资、课程、教学及评价四个维度,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跨学科师资团队尚未成熟,跨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传统“教”“学”方式转型缓慢,跨学科教学评价旨趣偏移等。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和各中小学理应统筹配合、协同发力,突破实践困境,有效推进跨学科教学,改进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教育中的"证书项目"以及"联合学位项目"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其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机制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间交流,解决复杂的社会及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及转换能力为基本宗旨;以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和方向为基本路径;以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跨学科师资配备及跨学科提供课程作为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支撑机制。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的上述特征,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应以尊重学生学习自由为理念,以复杂议题为依托,通过自主开发跨学科学位和跨学科项目、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多学科"与"大跨度"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整合、"高标准"和"全渗透"的跨学科科研训练切实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课程建设理应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历史逻辑上,跨学科课程的发展源于人类课程文化的构想,对跨学科课程的探讨应该回归人类的历史文化之中去考察其已有样态。在理论逻辑上,跨学科课程建设是基于特定历史语境和个体生活世界的结合而形成的,可以从其经验命题与存在哲学入手,厘清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科学内涵与理论特点。在实践逻辑上,跨学科课程反映了跨学科素养与课程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样态,其实践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立足素养导向,践行跨学科教学实践;整合课程知识,以主题式引领学生跨学科学习;立足生活世界,以跨学科“共同体”培育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7.
黄玲 《中国高教研究》2022,(3):24-29+36
基于41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发现,跨学科学习经历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博士生所跨学科专业差异越大,其在博士学习阶段的科研能力越弱。和非跨学科博士生相比,同一级学科下跨二级学科博士生、同学科门类下跨一级学科博士生、跨学科门类博士生科研能力依次降低。且跨学科学习经历与高校跨学科培养能直接显著预测博士生科研能力,也能通过博士生跨学科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科研能力。因此,在招收跨学科博士生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与特长优势;高校应明确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跨学科科研项目为主要依托,加强跨学科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激发博士生跨学科学习动机以促进其科研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开设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在课程内容部分增设“跨学科实践活动”。文章在明确化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研究现状、意义与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化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三种实施路径:开设跨学科学习综合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常规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重点分析了化学常规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实施途径,并基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给出了教学和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慧  董博清 《甘肃教育》2023,(10):19-25
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主题活动,以跨学科知识为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学实践形式。本研究从德育的课程性质、实践属性、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德育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困境,并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跨学科共同体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跨学科课程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高校跨学科课程构建的动力结构模型,研究了跨学科课程构建的具体路径,并结合典型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经验,详细讨论了具体的跨学科课程构建实例,为应用型高校“可持续、螺旋上升的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群体构成的日益多样化呼唤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当前博士生课程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其合理性正面临挑战。对我国三所“双一流”高校教育学专业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发现,课程制度设计的模糊性与有限性导致学生选课决策更多表现为既定约束下的次优博弈。此种选课机制与课程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相结合,最终引致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分异。博士生通过旁听、权变等非制度化实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习者在教育场域中的能动性。未来,有必要增加博士生课程制度的弹性,重申有效互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具有知识成体系但内容繁多、概念抽象、学生有畏难情绪等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构建了“学习内容成体系、案例互动助吸收、习题配套促巩固、训练方法能自学、关联对比更爱国”教学思路与方法。通过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思政入课堂、对知识系统讲解与关联对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角色代入”式案例分析等五个教学手段,帮学生实现了建构主义式学习,增进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增强了其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为例,从深度学习课堂进程维度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教学,以期解决课程思政“怎样做”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明确高校“中国文化”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第二,梳理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价值导向;第三,采用展示高挑战项目、深入讨论问题、关联知识体系等教学方式来“落小,落细,落实”课程思政。这既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也能将育人有机融入教学实践,连通课程思政“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4.
“大学服务社会”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理念,更是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通过社会活动、学科竞赛、实践调研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高校—师生—社会”等多方利益紧密结合,构建多元共赢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中国社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课程以威斯康星思想为启示,构建出“纵向教学”与“横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传统的实习鉴定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课程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试金石,并将项目策划全面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出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改革对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回应专业博士教育社会质疑、弥补哲学博士教育长期缺失双重需要推动下,哈佛大学对教育博士学位培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教育博士学位(Ed.D.)、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创设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形成了两种博士学位并存共生新格局。从培养模式比较看,专业博士回归“实践”属性,教育哲学博士凸显“学术性”特点,且两者均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培养教育博士起步较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教训,积极推动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promoted as a possible antidote to increasing disciplinary separa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valuations of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in the classroom, particularly those spanning the traditional science-humanities divide, are not frequently document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execution, and assessment of a unique effort in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n which four doctoral candidates from widely varying home disciplines collaborated to create and teach a “truly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for first-year students centered on the pervasiveness of humankind's quest for immortality. Assessment of the course indicates several desirable student outcome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mature world view and appreciation for different epistemologies, which recomme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is and similar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While students at times found the enormous number of disciplines potentially related to the central topic overwhelming,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urse, they largely identified the exposure to new perspectives as an exciting and worthwhile academic experience. Similar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in the classroom are encouraged, though ample course development time is recommended to maximize success.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实践,是当前形势下各方高度关注的前沿问题,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大一新生第一堂专业实践类课程,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将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契合当前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在坚持立足本土、兼容并包的课程融合实践中,研究提出了高中国际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的三个支点和四个突出特点以及课程融合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差异化教学”“混合式学习”“多元化评价”三个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要弱化教师的作用;要真正落实“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以学生为中心”是为了学生,而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形成是STEAM教育的发展之基。STEAM教师PCK是教师面对具体的跨学科的内容主题时,所特有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知识,具有知识范畴的跨学科性、知识来源的实践性和知识形成的融合性等特点。通过对已有PCK研究的梳理,结合STEAM教育的特征,STEAM教师PCK可分为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对象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在此基础上,STEAM教师PCK的建构逻辑:一是立足理论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打“地基”,促进公共性PCK向个体性PCK转化;二是基于经验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竖“框架”,推动内隐性PCK向实践性PCK转化;三是通过实践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添“砖瓦”,实现陈述性PCK向程序性PCK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