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  相似文献   

2.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0):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3.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5):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4.
一、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中国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重视和抓好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当时,有鉴于电影和广播等大众传媒在商业驱动下制作生产“低水平”的媒介信息产品,对社会造成精神追求误导,对广大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在研究工作中,他们明确地反对大众传媒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极力主张对社会成员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让其获得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能自觉地辨别和抵制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借助媒介信息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样一个具有当今人类普遍意义的研究课题,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媒介素养起源于发达国家.媒介素养就是公众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或修养.而媒介素养教育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80年代后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6.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思想萌芽的阐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秀云 《新闻记者》2005,1(1):48-50
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今新闻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率先提出这样一种教育主张,认为“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①而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  相似文献   

7.
扈楠 《传媒观察》2011,(7):29-31
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这一概念缘自英国。20世纪30年代,随着广播、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日趋活跃,随之产生的流行文化和价值观也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有悖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内容,开始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学者提出了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旨在通过倡导开展对公  相似文献   

8.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九十年代中期后导入中国。经过国内学者七年(1997—2003)的引进与吸收,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在2004年开始热化,研究人员及成果迅速积增,成为多视角、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领域,并且发展出八大热点研究模块。2006年至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继续往纵深方向发展,对国内外各种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思考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与转变。我们认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将进一步内涵化发展,有望在未来十年左右建立起符合国情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与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毅  张志安 《新闻记者》2007,107(10):66-69
作为世界上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却远落后于英国、澳大利亚甚至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起步。当时,美国民众普遍将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校园暴力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及现象的重要原因归咎于电视媒体的不良教化。美国著名的媒介素养专家David M.Considine认为,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植根于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从别国汲取了大量理念、经验,又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独立的模式。但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相对落后,尚处于"婴儿期"(Infancy)。①本文试图在追溯媒介素养教育三大模式基础上,重点剖析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色以及经验,以给同样落后、但正在兴起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媒介素养教育是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 当时,以电影和广播为媒体的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它所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牾和冲突。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avis)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Denys Thompson)发表了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的含义 "媒介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电影为首的大众传媒所导致的流行文化给传统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冲击.英国学者FR·利维斯和D·汤普森以文学批评家的敏锐,观察到了这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在1933年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①  相似文献   

12.
钟丹 《新闻通讯》2009,(12):36-37
媒介素养是由西方的“medialiteracy”翻译而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1997年,中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卜卫女士在其《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媒介素养”一词,被现今的众多学者公认为是中国大陆研究媒介教育的第一人。卜卫在该篇论文中将“素养”一词推及到媒介教育领域,“在媒介教育研究领域,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于媒介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玲 《现代传播》2005,(6):119-1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场全球性的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开始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向全世界蔓延。世界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兴起,给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介环境下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素养,无疑是这场运动赋予中国教育界的重大使命。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毫无疑问,在发展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学术界需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一、教育学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解读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件舶来之品,因此对其基本概念做出适合中…  相似文献   

14.
泛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教育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盛行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其要义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岩  匡文波 《网络传播》2005,(10):78-79
在信息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项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教育项目,后来迅速扩展到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地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始有媒介素养的论述见诸报端,近些年来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不但论文数目剧增,而且有了媒介素养的书籍。但是,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我国媒介素养的专著远远不足。比如美国纽约以色佳大学(Ithaca College)所列出的关于媒介素养的书单中,相关书藉多达三百多种。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与媒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素养的定义媒介素养是由西方的media literacy翻译而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1997年,中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卜卫女士在其《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媒介素养一词,  相似文献   

17.
一、媒介素养教育:批判主义范式 “媒介素养”概念和媒介素养教育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33年,英国文化研究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汤普森著书《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该书指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从而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利维斯等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捍卫与坚持,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米莉 《今传媒》2009,(12):120-122
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于英国。1933年,两位英国学者在其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黄娟 《新闻爱好者》2011,(20):64-65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利维斯等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捍卫与坚持,其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