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中最后一些碱基序列的绘制工作将于今年4月完成,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这个老话题日前再次被提出。前不久,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代表在其总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召开了一次专家云集的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今年2月底,NHGRI发布实施了一项最新的基因组计划“DNA元件百科全书,简称EN-CODE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定位和识别所有基因组元件,包括编码蛋白基因、非编码基因以及一项新的基因组计划目的在于搞清数百万DNA碱基序列的机能。如图所示的是某一基因的碱基序列。调节基因表达的元…  相似文献   

2.
1 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包含所有的基因序列及非基因序列。人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有三类,它们分别编码蛋白质、tRNA和rRNA,它们在表现各种生理作用和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最重要的一类基因。  相似文献   

3.
崔兴国 《考试周刊》2010,(3):186-187
在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只有占基因组DNA总量的10%-15%具有为氨基酸编码的功能,而其余的DNA序列没有编码功能。这些DNA包括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和内含子,中度重复序列和没有表型效应的转座子,高度重复序列,特别是占总DNA 1%-3%的卫星DNA。而且有些DNA序列都是非转录的,它们既不为氨基酸编码,义不能转录成RNA。这样人们就无法用已知基因的功能来解释真核基因组如此之大的DNA含量,这称为C值矛盾。  相似文献   

4.
袁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2):71-72
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它是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中心。线粒体内亦存在自身的遗传系统,是动物细胞核外唯一含DNA的细胞器。人类细胞的线粒体DNA是人类基因组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第25号染色体”。线粒体基因涉及编码多种tRNA、rRNA及一些功能蛋白质,它们共同参与维持线粒体自身的功能。最近10多年来,线粒体遗传与遗传病的研究十分迅速,现已确认线粒体DNA上有100多种致病点突变和200多种缺失、插入与重排。  相似文献   

5.
有没有必要     
令现代生物学家迷惑的是,自己的研究对象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复杂性--生物系统经常有比正常工作所需的更多部分.譬如DNA的主要作用是为蛋白质的生成编码,但人类细胞中的DNA,其中99%并不为任何蛋白质编码.科学家发现,两种有亲缘关系的动物物种,细胞里DNA的容量差别可达100倍.这说明什么?说明那99%"过剩的非编码DNA"其实闲置在那里,至少并不起重要作用.那么,这有什么必要?作为科学家,很简捷地就会从"理性"出发,提出类似的问题.而至今为止的研究似乎证明了这纯粹是"历史的随意安排",即没有道理可言.……  相似文献   

6.
一、遗传学蛋白质的力量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问世时,科学家们曾预言人类大约有10万个基因。但是2001年春天,在人类基因组精图公布后却发现人类基因只比低等生物线虫多两倍。这么少的基因如何创造如此复杂的生命活动呢?答案在于蛋白质。所以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转向蛋白质组的研究,即研究人类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估计,人类蛋白质的数量有上百万种。发光的猴子2001年,俄勒冈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恒河猴,该猴子携带编码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该小组之所…  相似文献   

7.
毛志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132-134
发现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中有明显的尺度联系的存在性会给弄清DNA序列带来新的前景,这就促使我们去寻找新的方法来描述和区分编码和非编码序列。在这篇文章中,首先采用数值序列来表示DNA序列,然后以多重仿射性分析和Holder指数形式来得到三个指数,并以此构建参数空间。每个编码或非编码序列就被表示为这个三维参数空间之中的一个点。在这个参数空间中,完全基因组中的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被粗略地分开到两个不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基因重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基因组进化密切相关,是基因组和遗传系统分化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针对原核基因组中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中的重复基因的系统研究还很少.本文以四种具有不同GC%含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用CodonW软件对各基因组中完全相同的功能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进行分析,用CD-hit软件对各基因组中以80%为阈值的重复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中普遍存在基因重复序列,其比例占到2.77%~7.03%.对序列完全相同的功能已知基因的分析表明其序列长度分布在50bp到1000bp左右的范围,多数长度在500bp以下;功能分析表明所研究基因组中大部分重复基因与转座酶有关,还有少量的编码转移酶、水解酶、跨膜蛋白、阻遏蛋白等.对各基因组中重复基因中序列完全相同的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这些多拷贝基因坐落在基因组中某一特定区域并集中分布,展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本文的尝试性工作将为今后原核基因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蚊虫是最为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准确鉴定其种类是防控的重要基础,但基于形态学鉴定困难较多。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获取便捷、已公布数据全面,作为DNA条形码开展分子鉴定具有突出优势。为进一步评估不同线粒体基因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蚊科昆虫鉴定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按蚊属为例,选取在GenBank数据库中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公布最多的5种,每种随机下载5条序列,通过进化速率、遗传距离、条形码间隙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了线粒体全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分别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种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按蚊线粒体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D5基因进化速率最快,而COI基因最为保守。除COIII基因外,其余基因均可作为DNA条形码开展分子鉴定,但其中ND4L基因的条形码间隙不显著,可能存在鉴定不准确的情况。剩余线粒体基因中,ATP8、COI、COII、CytB和ND5基因间隙显著且在种内和种间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优先推荐选用为DNA条形码,ATP6、ND1、ND2、ND3、ND4和ND6基因则存在种内或(和)种间不保守的情况,可以作为备选序列。研究结果为科学选用DNA条形码序列进行蚊科昆虫的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早在1963年由Cheverment等发现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产生Feulgen阳性反应.从而首先证明了其内有DNA的存在.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又知道:线粒体具有独立自主复制和转录的DNA基因.可编码合成rRNA和tRNA进而合成线粒体中的少部分蛋白质.当然,组成线粒体的大部分蛋白质成分仍由核DNA编码.也就是说线粒体的发育增殖是核DNA和线粒体DNA共同控制的,线粒体DNA绝大多数是一种双链环状分子.它的一级结构中基本上没有重复的核苷酸序列.多聚核苷酸序列短,其分子内部核苷酸的组成不均一.一般认为,线粒体DNA复制不在细胞周期的S期而是在G_2期,复制不可缺少的DNA聚合酶虽由核基因编码但与真核细胞其他的DNA聚合酶不同,只能在线粒体中  相似文献   

11.
基因 基因是 DN 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反映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 ,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基因组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 ,大约有 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 1985年率先提出的 ,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 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此计划于19 90年正式启动 ,现已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RNA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些发现支持了生命起源于RNA的假设。在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的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被称为非编码RNA基因。长非编码RNA(lncRNA)是其中最大的一类,其转录本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虽然一些lncRNA已被证明是调控基因表达和3D基因组结构的重要元件,但是大部分lncRNA还未被研究和注释。本课题组利用大量基因组数据,提出一些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人类lncRNA进行功能注释。我们与其他同领域课题组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数据挖掘可帮助加深对lnc RNA功能的理解,并为与疾病相关lncRNA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必修二第58页“科学·技术·社会”部分介绍了DNA指纹技术,并配有DNA指纹图谱。思考之后不禁有这样的疑惑:DNA指纹图谱上的条带是否包含了所有的DNA序列?哪一部分是基因,哪一部分是非基因呢?人类都有相似的基因,酶解后DNA为什么条带位置不一样呢?带着这些疑问,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1只有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才代表遗传信息吗?教材中描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然而某些病毒没有DNA,只有RNA,那么这些病毒的遗传信息在哪里呢?研究发现,它们可以通过RNA来控制子代的性状,这就说明它们的RNA上带有遗传信息,因此不能绝对地说  相似文献   

15.
在解码人类所有DNA后,将是对基因功能及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研究。蛋白质组学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今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草图公布以来,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多种媒体对此作了大量报道,一时间“基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广为人知。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因的序列,而基因研究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此,而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随之而产生了一种新产业——“蛋白质组学”。它是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这将有助于了解基因功能。  蛋白质组学主要分为三个领域:(1)对蛋白质的大规模识别和翻译后加工修饰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拟南芥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和水稻Heading date 3a(Hd3a)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分别从麻竹和龙竹基因组DNA中各得到长为334bp的DNA片段.经BLAST检索、基因结构分析和编码蛋白功能域预测等分析,初步确定所得DNA片段可能是麻竹和龙竹中的FT同源基因的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17.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分子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构建的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OrerSNPV)基因组DNA的EcoRI酶切片段质粒文库的测序分析,在EcoRI—J片段(6.4kb)中鉴定出了编码几丁质酶(ChiA)基因开放阅读框(ORF),chiA基因编码区由1695bp组成,编码564个氨基酸,预计蛋白质分子量为62kD。这也是首次在基因序列水平上研究OrerSNPV。将OrerSNPV ChiA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的18种杆状病毒ChiA氨基酸序列联配比较,结果表明OrerSNPV与其它杆状病毒ChiA氨基酸有60.3—69.5%同源性,其中与BmNPV、CfDEFNPV和LdMNPV的同源性最高。根据氨基酸序列绘制的分子进化树表明杆状病毒chiA基因至少可以分为SlMNPV、GV和其它NPV三个分支,OrerSNPV与LdMNPV在进化树上关系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由英、美、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12月1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已经完整地破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确定出该对染色体上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所含的3340万个碱基对的确切位置.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科学家和新闻界普遍认为,这是人类在科学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是继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理论之后,人类在认知世界方面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蛋白质—RNA基因机器,非编码区以基因演化和基因表达的组织者或调控分子的身份参与几乎所有的细胞活动。本文介绍了基因组中非编码区在基因演化以及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稳定、快捷地提取单只大型溞(Daphnia magna)基因组DNA.以提取出的DNA为模板,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COI)特异性引物,通过降落PCR技术扩增大型溞COI部分基因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确为大型溞COI部分基因片段,从而证明本研究所提取的线粒体DNA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