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1世纪高奠图书馆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阶段,它的大环境、功能、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也要跟上图书馆的发展步伐。结合图书馆的管理实践论述了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和人事制度等管理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受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影响,面临着改革和发展。在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驾齐驱,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情况下,形成一种公共信息服务的综合体。图书馆原来的内容机构、经营体制、服用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用户期望值攀升,要求提供要求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使员工接收继续教育和培训,并让用户参与图书馆监督和管理,同时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  相似文献   

3.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五个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咏梅 《现代情报》2002,22(8):11-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创新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关键问题,是高校图书馆快速发展的着力点。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至少应从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服务管理、人才管理5个方面开展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创新服务和管理两方面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对图书馆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创新服务的措施,说明了创新服务具备的条件,以其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迈向网络环境中的兴馆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铁柱  马慧 《情报科学》2002,20(12):1248-1250
网络化进程中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呼唤推出有力举措。为此,就一般水平的院校图书馆而言,宜全面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管理、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在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高校图书馆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阶段,它的大环境、功能、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也要跟上图书馆的发展步伐。结合图书馆的管理实践论述了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和人事制度等管理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就图书馆人性化内涵的理解,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设施、功能环境布局等方面对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进行探讨,阐述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合图书馆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沈国弟 《情报杂志》2003,22(5):54-56
提出了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资源、现代技术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体,是图书馆在印刷文献和数字文献双重环境下,利用传统的方法和现代技术,将系统和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图书馆形态的复合图书馆思想。复合图书馆的发展必须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点,进行数字文献建设,利用数:字文献和现代技术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关键是要实行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汶君 《现代情报》2006,26(8):120-121
网络时代要求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应用为手段,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全面创新。要创新图书馆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管理服务.创新馆藏建设,整合业务流程。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文献信息加工自动化、服务方式网络化和检索手段的智能化,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媛 《现代情报》2007,27(12):114-116
图书馆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要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知识服务为实施目标。从创新图书馆组织模式、挖掘知识型馆员的潜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田金萍 《大众科技》2013,(8):141-143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又一创新,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文章以RFID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之比较,阐明RFID技术应用与图书馆的优势,揭示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更换为RFID系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是提高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的必然趋势,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新思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柏勤 《情报科学》2002,20(2):134-135
本文从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分析并论述了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涵义与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契合面,二者均可为对方带来新的思路与发展转机。提出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切入点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4.
王秀英 《情报探索》2014,(4):129-131,135
阐述了泛在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认为泛在知识环境下,泛在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理念;泛在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以体现泛在知识服务.彰显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宫庆艳 《现代情报》2012,32(4):159-161
Web2.0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将Web2.0的新技术、新理念引入到图书馆领域,应用到读者协会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中,改变了读者的服务模式,使协会的纽带和宣传作用发挥的更充分、参与的管理工作也做的更便捷、更顺畅,提高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梅伯平 《情报科学》2003,21(3):232-234,238
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以及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的阐述,指出用户对基于创新的知识需求决定了新世纪图书馆管理必然从信息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进一步论述了图书馆应积极实施知识管理,发挥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知识传播,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网络对图书馆员的重新塑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鑫 《情报科学》2002,20(8):804-805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图书馆已步入网络时代,图书馆原有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及管理范围,服务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分析了网络对图书馆员的新要求,提出图书馆员应重塑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图书馆迈向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婉芬 《情报科学》2003,21(3):263-265
由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人们对潜在的网络图书馆与现实的图书馆之间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现代条件下,“变”与“不变”的问题,所谓变,是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形态,读者的需求,管理技术,图书馆人员的观念的变化,所谓不变,是指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的体系来维护,发展和开发来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19.
陈光 《科教文汇》2012,(21):179-179,182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管理是一门关系到图书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学科,在图书馆学的意义上图书馆管理分为: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和狭义上的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只有通过观念创新、人本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文献资料的管理创新,才能对现存的各种管理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建立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并在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如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图书馆管理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平 《情报科学》2003,21(12):1259-1262
从目前看,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并未明显提升图书馆的生存质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然举步惟艰,其根本原因是图书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创新不足,管理机制乏力,管理水平低下,特别是管理中重微观管理、细节管理,轻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严重缺乏对图书馆宏观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要想改变当前这种状况,促使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图书馆人本管理、激励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集成管理等五大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