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吕岩松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去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炸弹落下后,他常常第一个到达爆炸现场,拍摄下那惨烈的场面;他的文章使亿万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流泪、为之愤怒。是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我3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他也是我被炸使馆中唯一幸存的记者……这,是个浑身是胆的英雄,一条无所畏惧的好汉。可当记者推开他办公室的房门时,迎接的却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他一脸的书卷气,热情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腼腆、…  相似文献   

2.
吕岩松的名字随着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随着北约对中国驻南使馆野蛮袭击而为许多人熟知。在人们心目中,吕岩松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第一时间赶赴被炸现场,采写报道,拍摄照片;吕岩松更是一位英雄,在我驻南使馆被炸后,果断、冷静、迅速作出反应,第一...  相似文献   

3.
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被称为“第四媒介”的网络媒体,绝大多数迅速地报道了事件发生的情况,并辟出专门版面对这一事件作跟踪报道。五月中旬的一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受众中,84%的人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68%的人比平时爱买报纸了。这次调查还显示,与媒体的意见相一致,几乎100%的受众不相信这是一次“误炸”(据《北京青年报》5月19日报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说,在使馆被炸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联盟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其中,新华社驻南联盟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许杏虎、朱颖当场遇难,笔者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愤慨,万分悲痛,尽管笔者与三位烈士素不相识,但邵云环和许杏虎发自南联盟的每篇报道我都看过,读文思人,烈士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跃然纸上,不能不令人油然起敬。真实:敢持巨禄当空舞真情:一片丹心向和平通览邵云环、许杏虎二位烈士自南联盟发回的报道,给人的第一个强烈感受是一个“真”字,这里的“奠”字,既包括作者通过大量的客观的报道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6.
“一条成功的消息取决于其所含的信息的质与传播速度”(詹姆斯·赖特)。人民日报驻南记者吕岩松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最快、最及时地传递出这一震惊世界的重要信息。这是这条独家新闻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午夜,也即北京时间5月8日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面对这一粗暴践踏国际法、外交史上极为罕见的事件,死里逃生的记者在爆炸发生后仅15分钟即与国内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出,世界其他媒体、通讯社则在数小时后,才发出相关报道。正因为其…  相似文献   

7.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被称为“第四媒介”的因特网新闻网站,绝大多数迅速地报道了事件发生的情况①,并辟出专门版面对这一事件作跟踪报道。5月中旬的~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受众中,84%的人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68%的人比平时更注意买报纸阅读。这次调查还显示,与媒体的意见相一致,几乎100%的受众不相信这是一次“误作”③。可以说,在使馆被炸事件的报道中,我国媒体的对内报道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媒介在国际…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3月担任外交部市长到2008年3月卸任国务委员一职,唐家璇经历了许多重大外交事件,目前出版的《劲风煦雨》一书正是他这10年来外交生涯的记录。该书以“国际形势劲雨催程,中国外交煦风拂面”为题,选取了唐家璇所亲历的11个具有代表性的专题,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外交内幕。本刊特摘录书中关于中俄黑瞎子岛谈判、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以及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交涉等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5月8日8时许,人民日报网络版得知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消息后,当即与国际部领导和记者吕岩松取得联系,9时25分在国内媒体中第一家在网上发布了中国记者采写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中文消息。12时25分,他们将电话采访吕岩松的大使馆被炸目击记在网上发布,这是中国第一篇较详细描述使馆被炸的稿件,第一次披露了光明日报评杏虎、朱颖夫妇遇难的消息。之后,网络版及时组织力量,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在主面上开辟“强烈抗议北约暴行”专辑,收集有关新闻报道上网。至11日上午7时,已有网友上贴文章6900多篇。10日(星期一)访问量(pagevie…  相似文献   

10.
报道,由新华社国际部的记者编辑们含泪编写的《中国不可欺——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特急报告》,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并在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该书收录了我驻南使馆被袭击现场的详细记录,刊出了邵云环绝笔、许杏虎战地日记、新华社记者采访邵云环之子的长篇报道,以及事发之后中国的愤怒、抗议,世界各国的震惊、谴责。并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使馆的动因,驳斥了霸权主义者的诡辩。该书还及时收录了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大会侧记、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声明。  相似文献   

11.
科索沃问题一直是新华社关注的热点。自3月24日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新华社三名前线摄影记者发回了数百张照片。回顾三个月来的摄影报道,可以看到新华社对世界热点的摄影报道所实现的跨越。 这次战役性报道延续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之后,整个事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演变,从国际到国内、从遥远的战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从对南联盟人民的关切到对中国同胞遇难而引发的示威游行、各种新闻因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新华社充分发挥摄影报道的形象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国内和海外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南联盟人民悲壮不屈的精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实质、中国人民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6月22日上午10时,象征和平的108只鸽子腾空而起,由我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社、广东天地广告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人民不可侮--全国各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活动摄影展>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开幕.与此同时,由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我馆协办的<目击暴行--人民日报战地记者吕岩松新闻摄影展>也在另一展厅展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两个展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大观众通过照片可以直观而全面地目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北约自3月24日以来在南联盟领土上制造的种种"人道主义"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系列报道《北约空袭南联盟》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此前,这组报道已在99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同时,中央电视台前线记者发回的电视短消息《朱颖父亲痛悼女儿女婿》也获得了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的一等奖。我们曾评介过《人民日报》记者吕岩松写的《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有两篇取自同一题材的作品同时获得一等奖,这是不多见的。这一方面说明了1999年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三大斗争”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两篇新闻作品各有特点,有异曲同…  相似文献   

14.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停泊在亚德里亚海上的美英军舰,今天向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发射了8枚巡航导弹,南联盟内务部的大楼遭到严重破坏,国防部也遭到袭击,请看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被炸的大楼前,身后是消防车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向你做现场报道。当地时间今天凌晨0点45分,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早上6点45分,北约用巡航导弹轰炸了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南联盟内务部大楼。那么现在是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上午7点半,我们看到大楼还在冒着浓烟,但是大火呢,已经基本上被扑灭了…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历时11天,我奉命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埃塞俄比亚。中国新闻代表团以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赵广俊为团长,一行6人,是应埃塞俄比亚联邦共和国新闻文化部的邀请前往访问的。全部访问活动均由埃方具体安排,由中国驻埃使馆文化部派员陪同、协调。此次出访的指导思想是:宣传自己,了解对方,增进友谊。在代表团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地贯彻了出访指导思想,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出访目的。行程与日程因为我国和埃塞俄比亚没有直飞的航班,所以我们这次出访是在意大利的罗马转机。去的时候没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使巴尔干地区又一次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中。我驻南记者立即投入了对南斯拉夫被炸领土和人民遭遇的报道。社会环境骤变,导致报道时效、报道领域、采访方式以及新闻写作、传发稿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火,使他们成为出生入死而又引人注目的驻外战地记者。一方面,他们的报道,仍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国际报道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战争的突发性、灾难性以及其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为人类所广泛深切关注。客观形势要求他们必须迅速而有效地向陌生的战地记者角色转换。在这个转换…  相似文献   

17.
来到贝尔格莱德后,北约的空袭就开始了。北约从4日开始轰炸贝市市中心的重要设施,几乎每天一个目标。爆炸声听起来的确让人心颤。对距我们大约四公里远的空军司令部的那次轰炸,几乎把人从床上震起来。经历了十几天的炮火,现在我们已能大概分清哪个是北约炸弹的声音,哪个是南军的防空导弹的声音了。南联盟大厦(南政府机构大楼,已被北约确定为轰炸目标)离使馆很近,大约只有一公里远。如果被炸,我们也许会受些影响,只希望北约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不过前几天炸的地方我们都看到了,不得不让人惊叹现代化武器真是“指哪打哪儿”…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9年5月7日:这天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大使馆,致使使馆馆舍被毁、工作人员20多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不幸遇难。这一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他们长期鼓吹的“人权”、“民主”和“新闻自由”是些什么货色。 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打的是人道主义旗号,以“人权卫士”自居,却对南联盟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们说是轰炸“军事目标”,却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和民用建筑被毁。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巴尔干半岛这块战略要地,杀鸡给猴看。不屈的南联盟人民,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声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就发回了大量的战地报道,揭露了他们的战争罪行;他们害怕人民知道事实真相,先是炸毁  相似文献   

19.
5月25日,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召开“揭露美国新闻自由伪善面目”座谈会。来自全省主要新闻媒体暨大学新闻系的领导在发言中从不同的角度,以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痛斥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烈士的鲜血揭穿了美国“新闻自由”的画皮查治顺(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省记协副主席):美国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是公正的,还是有偏见的?我谈几点看法。一、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后两小时,“美国之音”就报道说:‘冲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意外击中”,给人的感觉是导弹打错了,这与以后美国所谓…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 《声屏世界》2005,(10):24-25
看到这部只有4分钟的电视短片,我的思绪回到了40年前,196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军事政变,苏哈托、纳苏蒂安等推翻了合法的苏加诺总统.大批生活在印尼的华侨被迫回到祖国,分散安排到南方各省的农场。1966年,中国驻印尼使领馆被捣毁.我国外交人员被迫撤回国内。紧接着.印尼驻中国使馆被愤怒的中国民众捣毁。当时被火烧过的印尼驻华使馆的样子、用黑墨汁刷在墙上的xx、xxxx(印尼使馆官员)滚蛋的标语.至今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