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过程对水资源需求较高,但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紧张问题,因此,为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的探究,加强施工管理能够切实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本文结合当前农业灌溉方式,对节水改造的施工管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王继堂  周超  马强  陈美 《中国科技纵横》2014,(6):247-248,251
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流域管理。本文在描述流域管理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通过对国外水资源管理成功经验的介绍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发展,探讨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我国水资源质量现状表明,只有从流域管理现状出发,把流域管理作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途径,才能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覆盖取水总量控制、用水过程控制和排水必要性需求控制的全过程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水是万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没有水,也就不会有世间万物之存在,由此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危害形势严峻,为增强水资源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把水资源管理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对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避免"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4.
李耀华  李智勇  李华 《科教文汇》2011,(28):190-191
随着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外包管理人才特别是"服务+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缺口日益突出。为满足我国社会这一需求,研究和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培养目标设置、教学要求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入手,对加强培养"软件技术+流程管理"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敏俊  王磊  王晓君 《资源科学》2011,33(8):1489-1497
2002年起张掖市开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缓解黑河分水后张掖市可用水量减少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张掖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及经济学机制。结果表明:建立水权制度、渠道衬砌等工程手段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对于实行"总量控制"、保障黑河分水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水量向灌区分配时仍然比较粗放,"定额管理"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超额灌溉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剩余水量回购定价过低阻碍了水权交易。当前张掖市的水量平衡是在上游来水增加的条件下得以保持的,一旦上游来水减少,现行绿洲农业的规模和结构将难以为继,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生态建设将会面临水资源的制约,亟需重新思考绿洲农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加强和完善农业用水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关键是建立一个真实地反映并有效调节水资源供需的合理的灵活的价格机制,使价格机制在科学的水资源中长期供需计划调控下。对稀缺的水资源在地区间、部门间、产业间、产品间的合理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起激励作用;对水利产业比较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信息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群  蒋艳灵  陈远生  郝泽嘉 《资源科学》2009,31(10):1722-1729
本文立足于北京市第三产业取水定额管理,分析了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体系框架结构:管理体系内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流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需求管理信息过程的体系结构,初步得到了各类用水过程中的信息从微观层面(终端消费者、用户)到宏观层面(行业、区域及管理部门)以及各层级之间传递和反馈的类型、方式、路径及机制等;建立了以行业水资源数据库、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库、定额计算指标确定方法库、专家知识库以及决策支持库为基础,辅以空间数据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实现手段的第三产业水资源需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用水的科学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管理对于一个区域乃至国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改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形势下,中国水问题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与流域性特征;人民涉水需求类型更趋多元、需求层级逐渐提升,而现有水资源管理模式效能不足,治水矛盾开始转型。文章在分析中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其他生态要素保护不平衡、水资源领域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不完善、流域水资源协同治理较弱、涉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推行水资源融合管理,进而提出了水资源融合管理框架,并分析了水资源融合管理具有的多问题、多需求、多功能、多资源、多空间、多主体、多手段、多制度融合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涉水保护与发展、政策体系、流域/跨区域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融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规律,以保障区域生活用水需求与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为前提,在区域水资源可供给总量与产业发展用水需求量的约束条件下,建立基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调整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通过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以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供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海平 《大众科技》2009,(1):107-109
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供给的气候与大气降水,地形特征,植被与土壤及地质构造,表层岩溶带及岩溶发育程度,水资源产业发展状况及其供水制约,水资源质量等影响因素;分析了岩溶流域水资源需求方面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镇居民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确辨识工业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是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约束理论构建工业增长的水资源"多力爬坡概念模型",分别从时空分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约束解释工业发展中水资源约束表征状态,进而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剖析工业用水立法管理中的利益主体合作关系,重点探讨利益主体合作之间超额利润、初始成本、工业用水调控与服务能力和贴现因子参数调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对工业增长的约束具有较高复杂性,其中时空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工业水资源约束主要体现于其阻滞效应,而生态环境约束则表现为产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性;立法演化博弈分析中,支付矩阵可对利益主体策略选择存在显著影响,且系统初始状态较为敏感,工业水资源立法过程应合理推进各利益主体实现双向合作,并依据利益主体合作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原则,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与积极营造良好的立法环境,才可构建有效的工业水资源法律保障制度,实现利益主体共赢。同时,立法保障中还要注重全流程用水定额、体系化规定机制、工业水价制度等方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智慧城市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法研究入手,认为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承载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手段,上承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下牵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指出科学的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将城市管理智慧,以及围绕"智慧"多组织机构的协同工作模式,映射到与之匹配的信息流转模式,引导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合理发展;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迫切现实需求,建议以跨领域、跨组织、跨网络应用软件技术发展为主线,全面拉动自有知识产权的I T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服务外包"是现代服务行业大力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培育和壮大服务外包产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途径。分析了连云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带动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连云港服务外包产业带动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江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增长极。从投融资机制、科研攻关、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江西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荒漠草原区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四子王旗牧草产业发展的优势是地势平坦,适宜使用机械提高生产效率、草原面积大、草地资源丰富;劣势是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严重、草地管理不足;面临的机遇是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种植少需求大,且畜产品消费市场大;面临的威胁是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且能够带动牧草产业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较缺乏。因此,荒漠草原区发展牧草产业的关键点,是加大四子王旗草地畜牧业的科技投入,构建高效的荒漠草原生态草业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草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宏  夏富强  杨德刚  黄凤  乔旭宁 《资源科学》2014,36(6):1168-1174
基于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干旱区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需求预警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多情景模拟。模拟结果显示:①现有水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各情景下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系统均存在较强约束,采用调水与节水方案,乌鲁木齐市中、高速发展情景下到2030年将分别存在5.17亿m3、30.15亿m3的水资源缺口;②节水方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的效果远大于调水的效果,社会经济发展越快,节水带来的效果越明显;③适度增强城市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规模效应,降低用水定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有效的途径;④通过跨流域调水提高区域的供水能力,有助于减弱水资源系统对城市发展系统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蓝润青 《科教文汇》2009,(32):25-25
"名师工程"作为青岛市李沧区十大发展工程之一,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直受到李沧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怀、指导和监督。近年来,李沧区教体局始终坚持"基于教师、为了教师、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教师需求为核心,依托高校资源打造高质量的名师培训工程,逐步形成"以点带面"、"按需培训"、"资源共享"等特色鲜明的名师培训机制,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和推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黄河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两岸年用水量逐年猛增,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搞好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发展战略。台湾地区凭借后发优势,建立了以促进产业升级为动因、注重对外合作、以服务代工企业为宗旨、以技术引进为主的"后发式"科技发展战略,短期内达到了大陆2020年的发展指标目标,实现了经济赶超。然而,近年来增长的长期低迷,迫使我们反思台湾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经济增长路径,经研究发现,"后发式"科技发展的内部结构性矛盾与科技—产业传导机制的断裂是经济低迷的一个深层原因,由此给祖国大陆以很好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