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知识》是中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国际形势和普及国际知识的刊物之一,是中国出版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最悠久的刊物之一。到今年秋天,《世界知识》就创刊87周年了。《世界知识》是中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国际形势和普及国际知识的刊物之一,是中国出版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刊物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最悠久的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3.
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的开端。作为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知名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馆史的研究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史的研究更成为出版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综观近20年来的商务印书馆史研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特点: 一、系统整理并出版馆史资料 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的馆史受到了重视,商务印书馆开始对历年的馆史资料进行整理,为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书目是了解一个出版社的最基本资料,能反映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和对社会的贡献。1981年,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了该…  相似文献   

4.
出版起源问题不仅是出版史研究难以绕开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出版学建立以来众学者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各种意见虽然不尽一致,但对于此问题的研究都是富有建设性的,都是长期研究的心得。在此,我们不揣冒昧提出一己之见,以期把这个问题的探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出版史和出版工作的性质中国出版史是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专业史,它专门研究中国出版工作和出版事业(包括出版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中国文化的主要部分是中国的学术。一个国家的学术文化,离不开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图书。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指南针、火药、雕版印刷和造纸四大发明的国家,是世界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是首部全面反映我国气象灾害史的历史书,又是我国开展灾害研究,指导防灾减灾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性工具书。经过三年的努力,灾害大典辽宁卷已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7.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以下简称<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出版研究》全面总结了新中国出版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新中国出版史的力作。全书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具有宏观站位与微观叙述、纵向梳理与横向互动、史料丰富与案例典型、逻辑严谨与行文典雅等特点。对《新中国出版研究》的内容和案例进行探讨,能够爬梳新中国出版史,不仅有助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史的发展概况如何分析?可划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著作?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进一步深化出版史研究?本文拟就如上诸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求教于方家。一、历史的回顾中国是世界上出版事业最先发达的国家,然而,有关出版史的研究还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问。从清末至今的一百年间,出版史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每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的《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近日已由华文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四大卷,397万字。本书作者在大量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鉴别、考证和研究,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史,系统地论述了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出版历史,填补了出版史著作的空白。其中不乏新的发现和鲜为人知的史  相似文献   

12.
编撰<中国出版通史>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众所周知,中国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中国出版事业不仅直接推动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为世界出版事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出版史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到1980年为萌芽阶段,出版史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1981年到1989年为起步阶段,对出版史的研究意义、分期、研究对象等理论问题有了初步的探讨。90年代伊始,学者们开始在中国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出版史,力图使出版史研究学术化,显示了与前期研究的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并逐渐确立了出版史研究的学术规范,为出版史理论在21世纪的进展奠定基石。由于中国出版史的分期问题已有叶再生、汪家熔等多家探讨,在此不赘。下面从出版史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孩提时代最喜欢看的杂志之一就是《人物》,感觉那里的人物那么神奇生动而富有感召力,他们是人类的精英和出色代表,人类最精彩的故事史就是由他们来谱写的。长大后对传记类读物就情有独钟。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是传记文学作品具有无限魅力的最本质的原因。中国是传记类作品的出版大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众多的优秀作品,直至今天,我们的传记文学和传记类图书仍然是出版的主要热点之一,时有佳作问世,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眼前的这本《走进科学家》便是其中之一。作者黄健借“工作之便”和几十位著名科学家交上了朋友,走进了他们…  相似文献   

15.
最近,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百年沧桑——中国近代企业的轨迹·经验·教训》,这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者和读者学习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近代中国企业史提供了一本深入浅出,明白易懂的教材。近代企业历史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的中国近代企业史著作往往以微观的个案研究为多,单个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研究较多,但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近代中国企业发展脉络的著作尚嫌不足。《百年沧桑》以近代历史发展为经纬,以企业发展为线索,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能使读者在总体上把握企业发展的总脉。此外,以前出版的企业史专著往…  相似文献   

16.
编者同志: 我建议编写出版一部《中国出版史》。我们应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传统经验;应为培养出版干部提供教材;同时“出版史”又是革命史、文化史、科技史的组成部分。把这一部书编出来有重要意义。具体搞法,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步骤: (1)从组织编写革命出版回忆录、出版大事记等着手,为编写出版史作好准备。这些出版史料,可分辑陆续出版,内部发行。 (2)革命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份,可将《中国革命出版  相似文献   

17.
刘光裕 《出版科学》2008,16(3):83-87
中国古代的出版概念,是复制和发行两要素说。编辑并非出版诞生的标志,它是出版成熟或趋于成熟的标志。没有编辑的出版活动普遍存在于古代。出版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以公众传播为宗旨,以作者为起点、读者为终点的书籍传播。出版史的研究范围大致是历史上书籍传播过程与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影响、制约书籍传播的社会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内容丰富性质复杂的一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冲突、新旧交融.具体到中国近代出版史,也是如此.进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的官刻、私刻、坊刻继续发展,而外国人经营的出版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古代出版史不可轻视明清 刘光裕(以下简称"刘"):这些年,章宏伟致力于明清文献与明清出版史,年年推出新作,<故宫问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概是成果最丰者之一.如今,明清出版史不受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多.章宏伟坚持明清出版史研究,埋头苦干,成绩喜人,颇有示范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明清出版业之发达,超过两宋,更超过汉唐,所以我说:"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下面,联系宏伟研究成果讲两个例子.其一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毛晋.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学是出版学的分支,也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关于出版发展过程的学问,它包括对于出版历史的记录、对于出版历史经验的总结及对出版历史规律的探讨.出版史研究的历史就像出版的历史一样久远,但是出版史论著的出现却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