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从个体的整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来看,对个体的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群体,而不是家庭(父母)。该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进城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从社会化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该群体发展诉求的本质以及教育与培训促进其社会化的必要性,并对该群体再社会化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儿童发展研究中的群体社会化之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社会化具有情境特异性;家庭外的社会化不发生在两两成对的关系中,而发生在儿童、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关系中;化的传递和由环境而引起的人格变化都是群体作用的结果。本对群体社会化理论引起的争论进行了综述,并简要评论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4.
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理论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政治心理社会化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经验习得。国外自 2 0世纪中叶 ,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目前关于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大部分来自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理论有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伊斯顿和丹尼斯的政治体系持续性理论、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理论等。最近几十年中 ,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家庭、同伴群体、年龄、学校、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5.
同伴群体如何影响学习:群体社会化理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伴群体作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作用。群体社会化理论将群体行为分为五种类型:群内偏好、群外敌对、群间对比、群内同化和群间分化。本文从性别、种族、能力三个变量出发,探讨群体行为对学习产生的影响。结论指出,同伴群体的最优化构成是一个复杂命题,在性别、种族、能力三个层面,其同质性与异质性要求不同:同性群体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较高;不同种族群体中,其同质程度对合作学习的影响不同;能力异质群体的合作学习最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马瑜  张智 《文教资料》2010,(19):84-86
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没有长期的影响,同伴群体才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该理论基于西方文化背景提出,西方文化认为家庭不是一个群体,但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家庭被认为是一个群体。因此,国内学者在对群体社会化理论进行研究和应用时,应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同时重视家庭和同伴群体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专业社会化的理论对博士生教育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关于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研究的共识主要有: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一个身份认知、角色获得和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不同的互动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和承诺,每一个阶段都受到了内外部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生的个人背景、学科文化、学院和学校的组织文化对博士生的专业社会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和机构差异等多元化的形态。认为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对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智力不是从学校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学到的,而是通过社会化过程获得的一社会化就是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与群体相融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儿童能获得关于社会的标准、价值和其他方面的知识。社会化智力由观念、技能和倾向三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青年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社会化状况,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还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大学生进入大学时,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管理自我的、能动性很强的个体.他们对自己和对社会化内容的看法、调整及控制,决定着他们在自己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所以大学生个人对自己社会化过程的管理对其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方向,笔对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分析一般市场主体入手,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校身份的多重性,消费群体的特殊性,经营的历史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在家上学"运动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在家上学"的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成为了一个焦点议题。关于该问题,学者们大体持三类观点:"社会化危机"论、"社会化良好"论和"差异社会化"论。"社会化危机"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难以像那些在学校就读的孩子一样顺利实现社会化;"社会化良好"论认为"在家上学"的儿童同样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差异社会化"论认为应该区别看待"在家上学"的不同群体,这些儿童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社会化取决于具体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原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在福建省区域经济中一直存在着闽东南与闽西北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本文在对福建省闽东南与闽西北经济差异状况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导致这种区域差异及呈现出扩大化趋势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犯罪群体犯罪心理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协调、社会化过程中不适应基础上,并在社会化过程中缺陷、角色冲突、社会控制不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作用,做到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其将来能否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大学期间道德社会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当前,面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发挥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同辈群体的内聚力作用、高校传播媒介的信息传递作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将丰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途径,为培养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规范的青年大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While socializ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lens of research in doct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dvanc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in doctoral education by using the institutional logics theory. Specifically, it propos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doctoral students, where it is seen as a process of reconciling different or even competing institutional logics that driv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doctoral education. The framework has been applied 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en doctoral students in Finland who were funded by the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While prov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 study shows that CSC doctoral students mainly face the competing logics of profession and corporation during socialization. Influenced by a strong profession logic, the Chinese students have transformed themselves into novice professionals and knowledge producers. Corporation logic competed with profession logic in the management of doctoral students and has resulted in a lack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in doctoral training and a weak recogni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the students’ host universitie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ogic, inherited from CSC doctoral students’ cultural backgrounds, has been decoupled 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and has led to a strong sense of loss in handling the supervis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provides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host universities, supervisors, doctoral students, the CSC, and the Chinese Embassy in Finland to enable them to work together and help CSC doctoral students tackle the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方式、预算管理、约束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新变化,探索建立既适应高校未来发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高校财务工作一项紧迫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理顺学校与后勤集团之间的财务关系;二要加强后勤集团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三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领域,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用功能主义理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作用,用社会化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个体的社会化,用互动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members' implicit theories of ability on group learning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veral group process variables, such as goal-setting, effort attributions, and efficacy beliefs. Comparisons were between 15 groups with a strong incremental view on ability (high incremental theory groups), and 15 groups with a weak incremental view on ability (low incremental theory groups). Groups worked on a computer-based management simulation. The task required the groups to learn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simulation to be able to control the system effectively. High incremental theory groups set more challenging group goals, attributed their performance more to effort, developed stronger group efficacy, and displayed steeper learning trajectories than low incremental theory groups. Group goals mediated the impact of group members' implicit theories on group learning. Exploratory analyses of the group communication process revealed that members of the high incremental theory groups communicated more openly about the task and maintained a stronger task focus compared with members of the low incremental theory groups. Research on group learning benefits from a strong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spective that incooperates variables such as implicit theories of ability as determinants of emerging group processes and outcomes.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然而它并未突破传统教育知识传授模式的局限,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当从"机器教人"向"人机共生"的知识创造性发展。"人机学习共生体"这一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形态,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学习者角色演变的基础上,以经验之塔理论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共生的学习形态,即在学习者的客体观、主体观、主体间、共生观和他者观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连续统样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人机学习共生体围绕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学习者与智能体的共生关系,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等知识转化过程,持继促进知识创造。人机共生学习是学习者、智能体和教师所构成的以知识共生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未来人机学习共生体的实现,需要解决智能体的主体性技术、学习绩效支持以及学习模式创设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