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考试内容:由重知识、轻经验向重能力、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发展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学习方式与教学观念这种注重学生的经验、生活世界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的变化,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这种变化必然会造成考试内容的改变。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客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世界。联系学生生活世界的考试内容,容易引发学生对生活世界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能力并举。体现教育目的的考试内容要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专家认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同时需要3个“世界”的丰富和成熟: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而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成熟往往要靠文学艺术来培养。文学教会学生什么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沟通学生的数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难题。而课堂上被人们忽视的学生“数感培养”,恰恰是连接这两种世界的重要桥梁。鉴于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数感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通过生活引入、直观操作、关注算法、加强估算等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是中学全面打基础的课程之一,它在形成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方面,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中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放眼世界。今天的世界是历史的世界发展来的,只有让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才能更好地认识今天的世界,才能具有雄才大略,为建设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主义的世界而献身。  相似文献   

5.
班级文化如同一种无形的磁场,能营造出清新、愉悦、自由、和谐的育人氛围,在无形中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为成长助力。一、环境文化,在温馨中陶冶《守望教育》中提出学生必须面对两个世界:"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生活世界"启迪、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都发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改革的导向上看,主要呈现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际精神、整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等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一体化日趋临近的今天,世界意识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世界意识教育、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关注人类命运的愿望,引导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认识中国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包含在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等各个角落。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所接触的资源是纷繁多样的.其中很多资源的有效应用,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教育应保持对生活的超越,对生活起简化、平衡、净化和指导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筑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世界。从主体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世界,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统一的世界;从精神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存的世界;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个体当下、过去、未来生活统一的世界。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虚拟生活世界,找回丢失的校园生活向度,共建学生的全面生活世界,以实现学生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王月玲 《文教资料》2009,(34):150-151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世界意识的关系。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的必要性,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以包容的心理、发展的眼光来了解世界,关注人类命运,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一、课程生活化是要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文本、科学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登阶入室,顺利进入文本与科学世界文本或科学世界是一个由学科理论知识所构成的抽象世界。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使得学生与它有一定距离,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知识就会感到陌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作垫铺,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如果硬性灌输,就会让学生囫囵吞枣,难以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文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文本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有…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的主体。文章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经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四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陈红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84-285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主要限于教材。经过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精心备课后,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主要是一个封闭的生物学科世界。概念图教学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力图使学科世界向学生之外的广阔世界开放,也向学生内在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精神世界开放--即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由此让学生丰富的内在世界与广阔的外在世界沟通。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的主体。文章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经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四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培育关系到学生如何致力于未来生活和人类拥有怎样的未来,理应是历史价值观的要义所在。“全球意识、世界公民责任认同、世界和平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公民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全球公民素养培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民族情怀和世界意识,弘扬时代精神,培养批判和理性思维,关注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增强现代公民责任意识,关注全球利益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6.
杨小微 《教育学报》2006,2(6):53-59
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实践的世界,是在实践中展开人际交往互动的世界,是人、教育与世界的“充满生机的联盟”。学生校外生活世界按其与校内生活世界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类:与课堂生活“重叠”的世界、与学校生活“重叠”的世界、相对独立于学生校内生活的校外“生活世界”。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角色以及生活空间的丰富性与自由度,对学生自尊与自信等社会性品质及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对其独立生活、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养成都至关重要;自觉有效的社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意味着“安全”、“健康”、“和谐”,而自发的社区环境则是积极和消极作用兼有的“双刃剑”;学生个体生活自主性最强、选择性最大,是未成年期的“闲暇”,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成长资源,是值得当今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阐释学生生活世界的独特性,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存在和学生的生成性,通过对"活"管理的内涵和特点、"活"世界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结合分析,提出"活"世界的异化表现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从主体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三个维度提出"活"管理向"活"世界的回归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当前的中小学课程,其困境和误区就在于把学生定格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归学生生活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学生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付知章 《学子》2013,(11):59-59
随着人才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将世界意识灌输给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世界趋势尤为重要。从而使学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经济中发展自身、占据有利条件。这是世界所有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研讨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古诗文为传统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古诗文教学"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凸显道德教育,以增强学生心灵世界的厚度;以传统文化启智,开掘学生心灵世界的深度;以传统文化怡情,拓展学生心灵世界的广度,从而引领学生去鉴赏传统文化瑰宝,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心灵世界,让他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