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资源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生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担负着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育人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遵循,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好红色资源强化党史教育需要找准与红色资源的契合点,发掘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特殊属性,全方位融入党史专题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推动"四史"教育已成为明确的任务,其中党史教育尤其受到重视.因而思政课教师有必要探析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而言,党史教育的叙事视角尤其值得借鉴.以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为例,按照一定原则将党史教育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3.
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百年党史的宝贵实践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实施路径。借助比较思维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有效凸显人民和历史在比较下做出“四个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四个伟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说服力与思政性,增强授课效果,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系统性提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僵化与疲软的现状,如何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政治性、教育性与实效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为视角,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专题教学、课堂讨论与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仅可得到极大激活,而且可以发挥“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综合优势,其在“纲要”课的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要求把“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率先把这一要求落实好。在教学中,要把“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过程,融入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总结,融入具体历史事例,融入实践教学,融入课堂讨论。要做好融入工作,教师要自觉认清党的领导在“纲要”课教学中的定位,把讲清楚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使党的领导成为“纲要”课教学的焦点、学科建设的重点、立德树人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留给后辈的珍贵财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珍贵的教学资源。其精神特质集中体现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循循善诱的家风教育。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红色家书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新媒体平台三个方面践行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关键在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坚持历史与现实、内容与形式、观点与材料、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求真与求信等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立双  杨淑艳 《教书育人》2023,(36):102-1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逻辑出发,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融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从理论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根相融,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融通;从实践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并进、同向发力。立足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入党史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坚定学生的历史自信,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0.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合,应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功能与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丰富思政课程党史内容支撑,建立红色资源实践教育基地,利用新媒体融入思政课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生命价值教育是符合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进行生命价值教育,既可以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起着关键作用,历史名人资源运用于"纲要"课教学过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现实需要,也有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章从"纲要"课的教学现状和问题、运用历史名人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实践运用中创新教学方法、建构支撑教学需要的新模式四个方面探讨重庆历史名人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国梦"有着契合点,成为宣传、学习和理解"中国梦"思想的重要平台。以"中国梦"为核心设计教学专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社会实践,将"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这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学习高校思政课精神,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四个"庚子"年为时间坐标,贯穿中国近现代史180余年的历史,探究更恰当、更契合国家大政方针的教学理路,更好地把"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充分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论述“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意义、原则,并提出创设“四史”文化互动平台,赓续红色基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四史”学习内生动力;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历史文化认同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八环立体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如何使其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帮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可从讲、听、看、读、做、谈、走、写八个环节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立体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纲要》课咨政育人的效果,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许晓平 《文教资料》2014,(22):156-157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必须找准“中国梦”宣传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通过高校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更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并经过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体的“融入”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树立整体理念,进行统筹设计,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沈茹 《天中学刊》2023,(1):149-15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和免疫力,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契合相通。高校应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有效利用线上平台资源,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湖南工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立足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与人才培养需求,主动适应新形势,以观念创新推动育人实践,以综合改革提升育人内涵,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化四结合”育人模式。文章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与原则、探索与实践过程,总结了育人模式特色与育人模式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要对大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此,高校应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路径主要有:强化任课教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责任意识;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切忌以“专题”代替“纲要”课程,应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坚持教学科研相长、慎重选取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