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1月我随中国湖南常德英语教师培训团前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学习访问,在此期间,除了在富乐敦分校进行为期近六周的集中学习以外,还对加利弗利亚州橙县富乐敦市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并有幸进入中小学课堂进行听课,实地了解美  相似文献   

2.
刘军 《教师》2008,(17):57-59
2008年1月我随中国湖南常德英语教师培训团前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学习访问,在此期间,除了在富乐敦分校进行为期近六周的集中学习以外,还对加利弗利亚州橙县富乐敦市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并有幸进入中小学课堂进行听课,实地了解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本人对美国的中小教育教学理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我随中国湖南常德英语教师培训团前往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学习.在此期间,除了在富乐敦分校进行了为期近六周的集中学习以外,我们一行18人还对加利弗利亚州橙县富乐敦市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实地了解了美国中学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美国中学生的评价方式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保障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的重要机构。文章在国内外各选取10所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中心建设与发展背景、工作理念、工作内容以及管理方式四个方面,比较了国内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和特征,指出中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工作理念上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在实践中表现为“强管理,弱服务”;在工作内容上以教师为主体,较少包含学生咨询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以外部监督为主,侧重问责。通过分析国内外20所世界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经验,为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供参考:一是兼顾管理与服务理念,突出服务属性;二是重视开展课程设计与研究,关注学生学习实效;三是丰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与反馈。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东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属于新创立的组织机构,但发展迅速、运行良好、成绩斐然。其核心成果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筹建理念。美国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规模差异较大,各中心命名独具匠心,都充分体现出各自的定位、特色与发展诉求。二是结构与功能设置,不同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的隶属关系差别很大,但总体上都与专业学院有严格区分。教师发展中心并不一定在二级学院设立分支机构;中心人员具有高度专业化特征,所聘用人员大多受过专业学科训练,学科差异显著,形成互补优势;多数教师发展中心并不从事教学评估工作,突出服务理念;经费来源相对独立,主要从事促进教师教学和职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而非专业的学科性研究。三是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问题。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工作坊、午餐会、研究生培训、在线课程及互助工作坊等具体手段颇具成效。美国很多高校并不强制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中国新建立的教师发展中心应注意:如何评价一个中心的好坏;新的教师发展中心成立后可能面临哪些困难及解决路径;建设初期要注意人员聘任的专业化,以及教师发展中心如何在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状况中发挥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吴薇  赵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95-102,123
美国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经过了四个特点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教学发展中心作为美国公私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典范,它们的总体建设是相似的:均以教师发展为本,具有明确的服务宗旨、特定的服务对象、丰富的服务内容以及多种多样的发展途径。比较而言,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侧重从教学的微观层面入手,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侧重从教学的中观层面入手,主要通过教学评估和教学学术研究增进教师教学发展。总结并比较这两所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的经验,为中国不同类型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与运行提供借鉴:明确本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和运行原则;建立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的教师发展体系;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战略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依托各分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本,提供丰富的培训与学习资源,实施服务与支持项目.我国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明确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完善其组织机构功能,制订教师发展计划、实施针对性培训项目,突出培训重点、关注青年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美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发展。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也仿照美国模式建立起了教师发展中心,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的教学中心为例,通过介绍和分析该中心的成立目的、组织结构、硬件设施、经费来源、服务和项目等方面,为建设和完善我国高校教学发展中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郝德贤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2):63-70+121-122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体功能是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正经历从重视组织建设向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释放的转型。当前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回归主体功能的过程中存在重硬件建设,轻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提升;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价值取向,忽视基于教学实践情景的生态价值取向;重行政管控功能,轻教学学术引领功能;重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支持,轻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关切等问题。基于组织动力结构理论,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确立以教学文化革新为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以“学教”发展的理念为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以教师参与行为提升作为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动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作为美国公立教学型大学的代表,其学生事务管理形成了一套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呈现出以下特点:全人化的教学理念、全员化的教学路径、扁平化的垂直管理、自主化的学生组织、专业化的工作团队。通过对美国公立教学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的观察,对我们的启示有:树立人本化的理念,构建服务型组织,拓宽国际化视野,建设专业化队伍,推进学科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师为师,师从师出"。教师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媒介,而且是践行美德的典范。"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育思想不仅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方向提供了历史思考,亦为解决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等社会问题提供了当代精神的核心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65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的要求。但对教师专业化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专业化的本质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教育的转型要服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削弱。前一段教师教育的改革使一部分教师教育资源流失,值得反思和纠正。要重视教师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启动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文章指出了二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中小学—大学伙伴协作关系,建立教师教育发展网络,促进多元化的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以及深化教师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4):391-408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teacher educator’s role in defining and facilitating teacher well-being. It does so by first exploring the literature on teacher well-being, resilience, resistance, morality and professional dispositions. It then examines the policies and rhetoric of two countries, the USA and England, as examples of a global tilt towards the excessive promotion of institutional well-being at the expense of individual teachers. It concludes with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programme and teacher educator levels for bringing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well-being into better balance. These include: innovating sustained and reciprocal 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s; helping new teachers become ‘mindful’ rather than solely resistant; analysing cases of teaching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macro vs. micro influences; and facilitating skills in taking oppositional stances, including within the teacher educator’s own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5.
教师改变包含着诸多维度,长期以来,学界对教师信念改变与教师行为改变的关系,两者的变化与学生学业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存有争论。本文认为对此问题的分析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教师改变的路径所以常给我们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At a time when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of teaching is populated with successive and persisting government policy reforms that have increased teachers’ external accountabilities, work complexity, and emotional workload, understanding why and how many teachers are able to sustain their capacity to be resilient and continue to work for improvement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retention issu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uild upon but take furthe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resilience in teachers by exploring in greater depth the nature of resilience in teachers as a relational concept and the ways in which 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of their pupils. The empirical basis of the paper draws upon analyses of twice yearly semi-structured face-to-face interview data from 300 teacher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ir careers in 10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over a consecutive three-year period. Through these analyses, the paper contributes additional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e emerging but still limited literature on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eachers’ capacity to be resilient.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for the quality retention of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This personal narrative describes the efforts of a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to understand and introduce teacher leadership into the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The author provides the history and context of the i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the institution used to achieve these goal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ase.  相似文献   

18.
The Banneker History Project was a service learning project in which students investigated the history of the Benjamin Banneker School, a segregated school that operated from 1915–1951 in a Midwestern college commun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earch these students conducted and the perceptions they adopted as a result of their work.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客观上需要教师文化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教师的角色要从"神"转向人;教师的价值要从外在工具转向生命发展价值;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要从非对称转向对称;教师的文化素养要从单向维度转向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20.
袁丽  郭璇  吴娱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1):121-128
《教师教育研究》期刊自1989年创刊至今见证了我国教师教育在现代化背景之下的发展与变革。本研究通过对理论与历史、政策与制度、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乡村教师培养、教师教育国际比较等重大主题的内容述评,梳理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据此展望未来发展路向,提出应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群体、特殊教育教师群体、职业教育教师群体以及高等教育教师群体的重视,并加强对具有实证价值取向的政策与制度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