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宋作 《考试周刊》2014,(5):98-98
<正>英语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参与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又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机械反复式的训练,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枷  相似文献   

2.
芬兰教育历来备受世界瞩目,这与其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2016年8月,芬兰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核心之一是基于主题的“现象教学”。它注重培养学生横贯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综合性,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师生互动、协同合作。探究芬兰“现象教学”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建莲 《成才之路》2009,(12):55-56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倡导“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的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程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笔者从概念教学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学习单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完成课程总体目标、内容、能力训练、教学实施的设计。同时指出了项目化教学的要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  相似文献   

7.
<正>内地西藏班(校)肩负着为西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智力援藏的重要形式。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强调创新培育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1]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从本质上看,地理教学的过程是调动学生感知身边地理现象,构建完善知识新体系,应用知识与能力解决新问题,内化观念至个人生活,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调控者,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者。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既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育学生能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介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万星 《现代教育》2013,(4):92-92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因而该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还应该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芬兰是世界幼儿教育水平综合排名前列的国家之一,这与其积极推行严格的职前学前师资培养密切相关。其主要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招生制度和准入制度,重视研究为本的课程设置,强调研究性教学与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行动研究,以及重视基于研究的多样性学生评估。芬兰研究型学前师资的培养经验带来诸多启示,如通过提高入学门槛,保证师资质量;以研究性课程夯实学生的理论与研究基础;以研究性实习提升职前教师的实践与教研能力;构建研究型的多元化学生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智力落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终身发展的基础。过去,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多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倾向。现在,我们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差异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也广泛地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在实践中也不乏注重合作的形式,缺乏对合作学习时机把握的现象。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时机,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芸 《科学教育》2007,13(4):96-96
1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要求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承接和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高中音乐教学中强调三维目标与双基训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与探究性学习能力。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取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强化知识的实践性。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和谐统一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与高效驾驭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被国家政策和众多教育专家所提倡.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化教学所强调的基于真实问题情境、跨学科融合等特点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面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改革新要求,便于教师顺利掌握项目式这一新型教与学方式,文章通过对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和项目化教学的分析,提出教师应具备课程重构设计、项目学习目标确定、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活动设计、学习支架设计、项目学习资源与工具的选择与开发、项目式学习评价和项目管理等能力,以适应项目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魏兆东 《考试周刊》2009,(22):199-200
当前这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课程改革.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教师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芬兰现象教学法从选题、学科融合、学习要领、学习意义、学习实施五个角度确定基本原则,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七大横贯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本文基于对芬兰学校现象教学法的实地考察,提出将育人贯穿融入教育教学中,及时更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变革应有整体规划以确保改革方向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科研》2002,(Z1):91-92
高中研究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中提出的一门新型课程.它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或项目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课题研究或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经验等内隐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由教师指导、按小组或个人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由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为基本教学形式的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由国家作出对课程的界定和定位,规定课程设置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由学校根据国家对课程所作的规定组织开发与实施.该课程是为加大学校课程在落实"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的力度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