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2.
李祖勇 《现代语文》2007,(7):114-1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写作基础,也要求学生具有较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那么,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根据下水习作来教会学生七种写作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方位隐喻是隐喻中既常见又较重要的一种,它是人们参照空间方位概念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由“上/下”域(up/down)生的隐喻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位隐喻,它以uP/down的空间意义为核心拓展出一系列丰富的隐喻义。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金钱,不是地位,它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感受,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体验。让中国居民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它既需要我们对生活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更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5.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  相似文献   

6.
"转类"属于最容易和语法搞混在一起的一种修辞现象.正因为如此,两个领域对该现象的研究都显得薄弱.然而它最易于显示存在于语言内部的与词类规范相对立的另外的一种力量:与语法化的有序变化轨迹相反,它的表现特征是由虚词向实词的转移,由述谓性弱的词类向述谓性强的词类转移.有关这种修辞方法,鲁迅作品中的运用很有代表性.文章考察了<鲁迅全集>中的用例,就该辞格的使用特征及效果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7.
考教分离或教考分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考教分离"也成为很时尚的词语.可是,这种分离是正常的、有效的吗? 高考大概是一种最彻底的考教分离,所有教课的老师都不知高考谁命题,命题的人甚至要被"关"起来,绝对的机密.但高考的弊端不只在于它一考定乾坤,而且在于它与教师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0,(6)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草和花有没有什么分别?一位老园艺师说:"其实,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狗尾草是开花的,它的花朵就是狗尾巴似的绿穗穗;蒲公英的花朵是金黄色的,秋天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荠荠草的花朵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晶莹的露珠。"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就像人一样,无论生长在哪里,都是一种草,也是一种花。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  相似文献   

10.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  相似文献   

1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观的实践转向 从教育的本身来说,无论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的社会化活动,还是一种人格提升行动,都是在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的对象化活动中发生的.因此,教育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而教育的功能是由课程活动承担的,教育的目的也是通过课程实践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三垂"     
这里要说的"三垂"是指垂直、垂线、垂足,它们都有一个"垂"字,且都与直角有关,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垂直是指两条直线之间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即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垂线是一个名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我们就可以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只有一条直线,我们不能说它是垂线.垂足也是一个名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垂足,它是一个点.  相似文献   

13.
"卧槽泥马"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卧槽泥马”是什么?一个典故,还是一句成语?其实,它什么都不是,而是网友的一种文化恶搞,是由那句国骂的谐音演绎而来,确切地说,是网友炮制的一颗“网络地雷”。  相似文献   

14.
弱者的命运     
郭建华 《良师》2010,(8):28-28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是较凶猛的,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是温和的,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动,一味装死。  相似文献   

15.
物质的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学习压力、压强、浮力等知识都要应用它;密度的测量和计算是初中物理学习和考察的重点。根据密度的基本公式ρ=m/v,结合实际生活中有关密度应用的具体例子,对这一  相似文献   

16.
隐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修辞概念,事实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思维重要的认知手段。本文试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特点和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等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的机会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这一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同学们正在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在此,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自我复习数学的方法,这就是解读例题,强化练习,找错剖析,查漏补缺,反思深化. 解读例题:即把书上所有的例题都解读一遍.书上的例题有两个作用,一是为老师上课提供范例,二是为同学们理解巩固知识,因而它一般是精选之题.它除了能集中体现所在章节的  相似文献   

19.
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数学解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立体几何中某些用纯几何方法解决较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些通法,特别是在空间“角”与“距离”的求解过程中,更显示出向量这一数学工具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20.
以竹条或木杖打人都叫“笞”,它是一种惩戒性的轻刑。在西汉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笞”罚使用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