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类职业院校起步于80年代,相对于其它职业院校起步晚,发展迟缓,公安教育理论研究和建设相对薄弱,其学科体系和理论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对公安类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研究也十分有限。本文拟通过对公安类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状况调查分析,研究公安类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安类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改革的对策,以弥补此类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2.
公安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院校相对于其他职业学院起步晚,其学科体系和理论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对公安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研究也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目前公安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培养目标需求、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现状、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公安院校实施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3.
职业伦理教育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公安、司法类职业院校承担着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然而受观念和客观因素制约,这些职业院校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滞后。笔者以兼具司法、公安性质的宁夏警官职业学院为样本,以《法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从理论方面探索了法律职业的范围、职业伦理的内容、职业伦理教育的特性;从实践方面探索了法律伦理教学的体系、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初步总结出一套递进式项目教学模式开展职业院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职业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职业院校加强人文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指出职业院校应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错误思想,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开好人文教育课程;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开展课外文艺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在校生进行问卷抽象调查和个别访谈,本文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的现状,探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要从课程设置科学化、教学主体多元化、教学方式灵活化、考核方式多样化和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化等途径,加强农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困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以来,促进了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得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课程设置存在随意性,学生选课盲目目前一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随意性较为明显。如,某高校的公共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已毕业学生以及在校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查找出了警察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部分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选修课比例太低;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设置较少。并提出了警察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警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人文素质的内涵、广西理工类独立学院人文素质类课程体系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增加普识性人文公共必修课、丰富人文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人文素质类课程、不定期举办人文素质类知识专题讲座等方面探析了理工类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改进思路,以促进理工类独立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从现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嬗变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占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近百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教材嬗变的过程.民国期间的中小学人文类课程时数较多;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文类课程的课时逐渐递减,自然科学的课时缓慢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而中小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又必然制约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基础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必须首先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设置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昕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21-23
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以职业教育新观念确定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和实用为宗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立足点调整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构建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高职医卫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影响了医卫类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从更新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拓宽师资来源、改革教学评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提升其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对智能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改革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是培养智能型、一专多能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一、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一直以来,职业院校程设置存在着工种课程划分过细, 课程设置专业局限性过强,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的弊端,形成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培养模式单一的局面。这种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出发,分析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指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以人文学科的研究范畴为依托,构建六大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的方式和学时比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后备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人文学科的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重点从人文素质教育引入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人文学科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及人文课程设置与安排的具体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思想力“原点”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校要设计和营造能够突显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优秀校园环境,以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建立并执行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发挥规范导向作用;设置传授人文知识与理论的课程,以发挥树立人文观念的作用;利用专业理论课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开展一定范围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和关爱自己的实践活动,以期养成仁爱情感和良好的文明习惯。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同时培养高职学生特殊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和路径选择更应注重博爱塑魂、审美教育、特殊职业素养,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教师能力上有着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职业教育依据其性质、任务建构课程体系,确定各类课程目标时,重视了职业能力培养,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文教育,以至课程形成结构性缺失。为弥补这一缺失,必须在增设人文类课程的同时,加强课程教学中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就提高人文性而言,在基础理论课教师中,最迫切需要培训的当属数学教师。要通过改进和充实培训内容,使职业院校数学教师的人文修养逐渐提高,从而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使职业院校的数学课程更具人文性。只有这样才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使数学课程在学生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多是倾向于社会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突飞猛进,一些院校为了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轰动的市场名利,淡化了人文素质教育,以至于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令人堪忧,很多问题和缺憾渐渐凸显出来。然而在美国工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调研中却发现:人文素质类课程占比较高,形式多样,几乎与专业课持平。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采取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文献解读和梳理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两国的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对,互相取长补短,以期推进我国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我国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结构中的主要问题,认为推进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结构重建,是破解二级学科课程设置的组织壁垒和加强博士生学术科研系统化训练的迫切需要。借鉴美国课程设置的做法,提出要重新思考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主要原则,增设研究方法类课程,强化学位论文指导课程,基于一级学科构建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方向核心课程、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专题课程五个课程模块,以学科基础课程为根基,以方向核心课程为主体,以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专题课程为双翼构建开放灵活的课程平台,为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和培育一流博士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服务。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可以归纳为领导高度重视,提供实施保障;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职业人文素质为目标,进行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加强延伸和引导,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人文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