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本文从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现状透视,着重论述了如何提升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有效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创设有利于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与企业等经济实体的互动合作关系,以提高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地处地方城市,有着较长的专科办学历史,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合理布局的需要,他们或是单独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或是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也有少数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建而成的。既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那么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水平、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生力军。本文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的特点相结合,以期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越来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面临重重发展困境的新建本科院校要提高质量,就要夯实基础,通过错开定位、扬长避短、做好规划等途径,致力于打造后发优势,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末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通过专科院校升格和独立二级学院转制的形式,我国新设立了一大批新的本科院校,是为"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传统本科院校相一致的地方,因此,她们在升本之初往往会参照传统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然而,新建本科院校毕竟诞生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性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时期需要探寻理论依据,明确政策导向,勾勒实践构想。在理论依据方面,知识转型的制度逻辑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政府、大学与市场三角协调关系的嬗变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外部牵引;在政策导向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构想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完善高等教育分类化体系,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宏观引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由专科学校独立或合并其他学校升格而建立的本科院校。笔者通过查阅《中国教育年鉴》和相关资料得知,截止2012年4月底,我国共有新建本科院校306所,其中新建公安本科院校16所,占公安本科院校数量的80%。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安人才支持和环境安全保障的重任。加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特色和优势学科发展,提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及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提出的新要求,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探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且共生共荣的途径及方式,如何在服务地方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与地方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这样一支新生队伍,理清其长处与短处,进而找出一条适合于其发展的战略路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现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服务方面,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教育来为地方社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这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所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创设必须要明确其办学定位与办学思想,秉承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社会进步的理念办学,一方面能够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宽服务途径等方面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能够将本科院校致力打造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动力源泉。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提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以来,我国兴建了一批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办学层次的实质性转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国家强力推动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日增,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提出了诸多要求,此类院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支撑,着力培育办学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基本趋势。本文深刻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详细阐述了新型优质本科大学的内涵,提出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新型优质本科大学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方,数量巨大,就业质量不高,学术式发展面临困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采取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分工合作策略,使其在互动中获取发展的资源,培养地方所急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调整和完善的需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借鉴域外应用型本科教育成功的经验,教育部明确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从而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改革方向。通过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现状以及转型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将有利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选择正确路径以达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普遍实行"省地共建以地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模式,这无疑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中最为典型的建制模式。可以说,这一制度创新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使高等教育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但由于制度安排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凯里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行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以寻求实现科学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本科人才培养的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力军。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从高等学校为什么要转型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高校转型发展的分类设想、地方高校怎样转型发展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创建新型应用型本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性"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目标,努力为区域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文化支持,在贡献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实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已有2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加强条件与保障建设等方面构建起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献君 《辽宁教育研究》2012,(12):F0002-F0002,F0003
上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专科层次高校和独立学院“升格”、“转设”为本科院校,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目前,这类院校数量已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1/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回答“办怎样的大学”、“要怎样办这样的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既是摆在每一所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现实课题,也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时代命题。由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顾永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抓住热点问题,很好地坚持研究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政策导向,很好地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