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繁荣,在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论诗诗,开创了以诗论诗的独特体式。试从论诗诗的源头谈起,探讨自杜甫《论诗六绝句》开创绝句论诗以降的论诗诗,并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例,探讨论诗诗的创作、影响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希圣是近代著名诗人,其诗集中保存了大量的论诗诗,这些论诗诗集中展现了其诗学观.李希圣在探讨诗歌时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论诗特点,本文主要从论诗眼光、论诗态度以及论诗内容重点三个角度对其论诗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代宋诗派中坚人物何绍基的诗学理论独树一帜,这也体现在他的论诗诗中.其论诗诗主要涉及诗学的本源论、功能论、灵感论、风格论、批评论.何氏认为忧悯之情是最为根本的诗情,醉酒、饥饿等生理状态更容易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状态,这些都是新意迭出之见.其论诗诗的写作虽然体现出一种宽容圆通的思维特点,但也难免一定程度的保守和片面.  相似文献   

5.
李之仪词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论发展至北宋后期,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个时期词学论坛上的重要议题是关于词的本质特征及本色论的讨论,李之仪以其独立思考与积极开拓的精神,表明了自己的词学思想,即:以花间为宗的词体特征论、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和“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审美理想、才情并重的创作本体论,他的词学思想具有历史进化的意识,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张力的动态性结构,李之仪的词学思想是北宋词学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诗学批评史来看,金代诗学的几种批评形式出现了一些重要新变。诗话相对冷落,却体现出远离宋人诗话、独立发展的倾向;论诗诗逐渐兴盛,以七绝为主流形式,元好问、王若虚的论诗绝句是论诗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影响深远;《中州集》等选本及其相关的诗人传记,完善了选本这一批评方式,发展了评传这一新型方式。金代诗学批评形式的这些新变推动了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语史上,以诗论诗这一形式为李白、杜甫所首创。李、杜的论诗诗虽然传世不多,但却不仅以其特殊的形式,也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所反映出的诸多独特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李、杜论诗诗中蕴涵着的文学观、文学批评观、创作观等,并比较其异同,进而追寻其形成异同的原因,以认识李、杜论诗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之仪词虽以花间为宗,却巧妙地将花间词绮靡艳丽的词风演化为含蓄深婉的格调。李词兼容花间风味与苏轼情怀,其恋情词更表现李之仪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的词学追求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赵执信论诗诗的体裁包括绝句和古体诗。他的论诗绝句集中概括了其诗歌理论主旨,语言简练而含义丰富、深刻,与《谈龙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的论诗古诗篇幅浩大,内容丰富,指摘诗坛流弊、评点作家作品精当而又深刻。赵执信的论诗诗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之仪是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文学创作虽然难免带有苏门印记,但他在文学功用、作品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本文将以李之仪谈论文学创作的诗文为中心,对其文学思想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范正平狱事、李之仪与黄庭坚交游两处外证,结合李之仪文集中的内证,考定李之仪贬居当涂在崇宁元年六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论诗诗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形式特点,说明这一艺术形式发展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谢启昆的论诗诗在中国诗学史上数量首屈一指 ,他以元好问的后继者自居 ,具有诗史性质 ,有先进的诗学发展观 ,崇尚清新自然和雄深刚健诗风 ,推崇《诗经》《离骚》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15.
李之仪自觉运用佛禅思想进行文学创作,以求超脱现实、化解苦闷,但亦因此使其诗有了一种禅悦之趣。文章把李之仪置于其生存与活动的时代背景下,以其诗歌中近于偈颂或夹以议论语言、浅白口语的禅理诗、禅趣诗为研究主体,希望钩稽出禅宗对其诗风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以诗论诗”的体例,则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所首创,嗣后,历代论诗诗层出不穷。以诗论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易记易诵,在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乃至世界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之仪是北宋末期词人,他的卒年没有定论.本文从周紫芝与李之仪交游的角度来考证李之仪的卒年,认为李之仪卒于建炎元年(1127).  相似文献   

18.
意象就是以特定的客观事物为载体,生动的表现出内心主观的情感。《姑溪词》中成功运用了大量典型的意象,其中以“酒”意象最为典型。李之仪词作中有相思浓愁之酒、重逢喜悦之酒、失意哀伤之酒。李之仪词作中“酒”意象的大量运用折射出他在人生道路上受到挫折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二十四诗品》的禅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受禅宗的影响很明显。《二十四诗品》本身蕴涵着禅理和禅意 ,体现着对禅宗义理的深切洞察 ;对其解读 ,犹如禅家参得禅机 ,体得禅趣 ;受禅宗“境”论的影响 ,丰富了境界理论 ,同时 ,它是一部独特的论诗诗 ,本身即蕴涵着诗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的论诗诗体现的“情志”观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守诚,以“诚”为诗之本,反对伪饰,提倡真情;二是求真,强调主体真体验、真感受下的“自然天成”,批驳声律的过分雕饰;三是尚雅,提倡体正风清、朴质枯淡,反对语辞俳谐、险怪晦涩;四是重气,推崇清新刚健、蓬勃恣肆的淋漓元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