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课标淡化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大气从地面获得与保持热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 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重点 )。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了解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的概念。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重点 )。2 能力目标 :通过绘制和分析大气运动原理立体图式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培养理解地理事物和规律三维立体空间概念的能力 (难点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课后自主实验 ,培养…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气压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大气压强,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可以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气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当前《大气化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探讨《大气化学》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探究活动,主要有实践操作探究和读材料探究两种形式。本文采用读材料探究的方式,以大气的保温作用为例,探讨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一、探究内容的设计1.研读课程标准,设计探究目标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建议改为‘低层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2)能力目标: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观察和分析地理解问题。2.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的成因3.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2)大气活动中心的位…  相似文献   

7.
张静慧 《化学教学》2002,(12):20-2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②使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其化学机理 ,酸雨造成的危害和酸雨的主要防治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及归纳和阅读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思想 ,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坚定学生为建设和保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 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教学方法 讲述、启发、讨论、阅读教学过程[导言]我们知道 ,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 ,厚度约为 2 0 0 0km。大气是自然环…  相似文献   

8.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2013,(4):F0003-F0003
在近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市回民学校凸显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做儒雅大气的回中人,建团结进取的民族园”的目标,突出“尊重历史、体现特色、强化育人”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儒雅、大气、和谐、进取”的学校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自主学习地理教学的实施策略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排放CO2,导致温室效应"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②大气中CO2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③大气中CO2的增多也可能会带来哪  相似文献   

11.
数学的最高境界是"简约而不简单"。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她的背后是精要、深刻、智慧和超越,更是一种大气。数学教得大气,体现在教学目标定位、教材处理上都要大气,这就需要对整个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地研究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同时,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不拘泥于一些细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后续学习大气相关内容的基础。在“热力环流”教学中,没有通过直观实验,而是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设计递进式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一步步探究、发现,既较好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又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种红外警戒系统单站三维被动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利用目标的方位、俯仰角信息以及红外探测器对目标辐射的响应信息,解算目标位置参数的单站定位方法.建立了具有恒定辐射强度且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点目标的定位模型,得出了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均变化时的一般定位公式,并将其推广到方位角不变而俯仰角变化、俯仰角不变而方位角变化两种特殊情况.对径向运动这种特殊形式的定位也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相应的定位公式.同时对由辐射量测量误差、大气透过率测量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定位误差公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有效定位范围主要由辐射量的测量误差决定;最小定位误差主要由大气透过率的测量误差决定;在所设定测量误差条件下,在15kin的探测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200m.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难以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以“大气的压强”一课为倒,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演义,就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温馨二六班     
45个智慧宝宝点缀着二年级六班这一片天空,像是新世界的雏鹰,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求真、求实、宽容、大气;身心健康、懂得分享;拥有目标,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6.
赵焱 《地理教育》2002,(5):19-20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和危害;②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③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酸雨分布区和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韩大勇  高虎 《天津教育》2013,(13):68-69
刚才,在走进一楼的大厅时,我们看到墙上写着“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您能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是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以“办大气的学校”培养造就“人文与科学素养兼备的未来社会大器之才”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大气的学校”,就是要具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开阔的办学思路和办学视野、博大的教育气度,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追求,形成民主、开放、包容的办学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生活,高雅的校园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温馨二六班 45个智慧宝宝点缀着二年级六班这一片天空,像是新世界的雏鹰。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求真、求实、宽容、大气;身心健康、懂得分享:拥有目标,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9.
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关乎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和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等问题。目前,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育学和新课程的理念,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论述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时目标的设计策略,并提出了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20.
周华 《化学教学》2003,(6):29-31
1 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大气层的结构 ,并能说出各层的特点。(2 )学生能举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3)学生能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常用方法。1.2 智能目标(1)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得到加强。(2 )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锻炼。(3)学生学会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