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立先生是我国利用主题学的理念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多年来在这个领域中辛苦耕耘,可说是硕果累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注意和称赞。他在继《中国文学主题学》(四册)、《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等专著之后,又出版了洋洋40万字的《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专著(辽宁出版社2003年版。责任编辑:徐桂秋),使我们不能不感佩作者的勤奋和对学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以其深邃的学识和杰出的才华,对屈原及其楚辞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他是我国率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史学和民俗等)的关系全面系统研究屈原及其楚辞的开拓者,是古诗今译的倡导者。同时,还是史学研究和史剧创作相结合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正>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是我国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伦理哲学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伦理道德观念往往与政治、哲学、宗教结合在一起,也使哲学、宗教具有了浓厚的伦理色彩,具有更直接、更强烈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实用价值。这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扬雄的哲学也不例外。他说:  相似文献   

4.
赵智 《培训与研究》2004,21(3):8-11
无名氏有着深深的宗教情怀,他试图创立一种新信仰以融合中西宗教的精华,这种新信仰实质上是中国历代圣贤们的乌托邦理想。本文从他的宗教文化信仰和乌托邦理想以及他对死亡的理解来阐释他的宗教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5.
义天大师是韩国天台宗的始祖,名重东亚的僧统,才行俱优,透彻佛教真谛;既修教,又修禅,学兼多宗。同时他也是中韩历史上卓有建树的使者,曾为中韩文化(包括佛教)交流做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北宋王朝时期,义天大师曾以高丽王子的身份,数度入宋求法,弘扬天台、华严,他给中国带来了因战乱而久已失传的华严章疏,使天台宗教义在中国、日本等国重新播扬、振兴起来。他捐赠中国的华严经被庋藏杭州的慧因寺,慧因寺因他而被称为高丽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作为一种宗教,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有1300年左右的时间,并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互影响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包摄着信仰体系、社会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科学文化成就等极其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公…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先生的三种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是一个最富有特殊性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突出地并存着三种精神.作为学者、社会活动家,他具有极其宝贵的科学民主精神;作为文学家,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竭力表现人本主义精神;作为"极健全的社会人",他尤其具有宗教情怀、宗教精神.这些是我们研究他的思想和创作所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早期佛教和当时各种新思潮一样。是在列国时代的‘伟大转折’里所创立起来的新宗教。释伽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所提倡的哲理以及由他开始的宗教运动对东方文明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历史人物他可以与之同时代的孔子相比。释伽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相传生于公元前566年或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485年。生于释伽国。释伽牟尼意为释伽族的隐修者。牟尼的原意是‘寂默’或佛陀(简称为佛,意即觉者)。释伽牟尼所传宗教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意为四项‘真理’。即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滞。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宗教思想定义中,信神和对来世的向往被认为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但是,这样的定义无法有效地对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作出归纳和解释。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传统宗教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的生命关怀和生命神圣化。以此为依据,中国传统宗教思想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自救的宗教思想,即依靠信徒自己的努力而摆脱疾病和死亡;他救的宗教思想,即依靠神灵的拯救而摆脱疾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华中大学已故校长韦卓民(1888-1976)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学人。他在中外哲学史、逻辑、教育和宗教神学等领域中均有很深的造诣与丰硕的建树。他留下近百部(篇)达七八百万字的中英文遗著中,关于康德哲学的占二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容易写的一章”的林语堂,由于宗教、文化、信仰、性格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其中各种因素缠绕错杂、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身份认同体系。文章将借助文艺学新兴的文化身份的研究方法,从宗教的角度对林语堂文化身份的认同体系与文化选择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陈艳君 《湖南教育》2004,(24):28-30
左宗棠(1812—1885)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臣,他一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活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很大。作为晚清高官,作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重要人物.他对家庭教育高度重视。他中年才得长子孝威。他曾对其子说:“生尔等最迟,盼尔等最切。”其望子成龙之心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1873—1929)是一位重要的人物.戊戌变法时期,他追随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进行变法维新,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此后,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达三十年之久,影响很大.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资产阶级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在哲学、政治、经济、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他都发表过不少独到的见解,并且是最早把“社会主义”一词和马克思的名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一个人.但由于他从小受的是儒家经典的教育,佛教对他的影响也很大;而他在向西方寻找真理  相似文献   

14.
论马相伯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是中国近代三所大学(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创始人和发起者。他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长期探索,以及由此而深入思考的近代大学理想、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等问题,均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人的生存意识通常所反映的总是重生或求生心理。原始宗教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最古老的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共生意识”;作为中国原生宗教的道教是在人的生存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探求长生和成仙之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期盼;作为一种异域宗教的佛教最终却在中国生根流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使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牛命意识实现了契合;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宗教,这些民间宗教在形式上往往千奇百怪,但是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却往往是这些宗教的共同内容或主题显示。  相似文献   

16.
一、史迪威其人史迪威(1883年——1946年)是一个比较爽直的美国军人。他为了解中国和中国抗战,曾先后几次来中国,并在中国工作十几年。史迪威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11年。第二次是1920年,他任驻北京美军的语言教官,期间曾学习了华语及中国历史、宗教、经济。继被华洋义赈会借用到山西任筑路计划总工程师,在陕西接识了冯玉样。1923年任满回国。第三次是在1926年秋,任驻天津美军的营长。1927年驻北京美国公使馆曾派他去徐州了解南军实力,他对南方部队给予了好评。1929年4月返美。第四次来中国是在1935  相似文献   

17.
制定法规以管理宗教事务,是近代各国普遍做法。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7年统治期间,制订了一系列法规作为管理宗教的法律依据。本文根据原始资料,对此期间有关中国本土性宗教和基督教方面的宗教法规进行分类论述,并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文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文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池田大作(1928-),日本东京人。现任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SGI)会长。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思想家,诗人,摄影家。一贯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事业,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他的思想受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在宗教、教育、摄影、文学创作、世界和平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这组笔谈分别对池田大作先生的思想、诗歌创作、摄影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为我们加深对池田大作先生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