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周世东 《江苏教育》2008,(11):23-24
我的管理哲学是: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敞开”是一个宽度,“精深”是一种目标,“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就是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为学生做人、求知和创新奠基,实施开放通透、民主和谐的人格管理举措,努力形成博大恢弘的学校气质,构建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和谐家园。它强调“三重两关键”。“三重”:重人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
略议外语教师的“魅力”李晓光(吉林工业大学)“魅力”顾名思义是指能吸引人、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那么外语教师的魅力又何在呢?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外语教师又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征服学生呢?如何能成为成百上千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遭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讲出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只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把哲学的“爱智”本性讲出来,把“论坛哲学”的最新成果引入“讲坛”,通过哲学史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性和兼容性,回应时代的诘难和挑战,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能成为大学生倍受欢迎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4.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尺度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以宏大的历史尺度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他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总纲领。马克思通过劳动性质、财富尺度和自由时间这三个基本维度,不仅从“自由个性”、“自由劳动”与“自由时间”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人和社会互动生成的社会历史机制,而且从“实体”与“主体”相统一的角度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本原。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哲学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决策。决定应该教什么,要求教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值得人们学习? 第二,顾名思义,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人,每个教师与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交往关系,取决于他的一般的关于人类本性的哲学立场。人类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显然,教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立场不同,对待学生的方式便会有天壤之别。第三,每个教师都必须深思熟虑:究竟什么是“合乎道德的”、“正确的”行为?教师们判断道德行为并非标准一致。有的依靠直观的判断;有的依靠对具体的人情事理的分析;还有的运用某些客观的尺度。第四、每个教师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思维”,即关于推理规则和逻辑一致性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为人谁不想为自己树立威信.因有威信者受人尊重。受尊重的人不但随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而且还有利于工作。所为的威信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人具有一定的“魅力”。尤其是人民教师.要承担“偶像”、“良师”、“益友”的多重角色,更要有这样的“魅力”.因为三尺讲台的位置不足那么容易站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没有“魅力”,五十分钟的课堂.学生就如一天之长,甚至十分反感。平时在校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任性起来。没有“魅力”的教师,有可能无法控制局而。甚至会束手无策地怕起学生来。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魅力”,学生会自然服从他、尊重他、协助他.  相似文献   

7.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仔细想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三重境界?课改之前,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机械重复,教师是“播种机”,学生是“接受器”,盛行“填鸭式”“满堂灌”。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相似文献   

8.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内涵着“三个尺度”:对象的尺度、主体的尺度、社会的尺度。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是实践的三个主要特点。因此,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沈玲蓉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31-32,103
冰心和庐隐是“五四”文坛初期双双齐名的女作家。冰心描绘的是“爱”的哲学,庐隐抒发的是“恨”的世界,风格迥异。笔者例举文本的具体表现、从家庭环境、宗教信仰、艺术追求三方面探究成因,指出两位女作家呈现的不同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教育被定义为教—学的过程,因此教师们的角色发展呈现出了“知识庸人”的特点。在此影响下教师们的日常生活、职业生活、科学世界,皆呈现出线性的、平面的、单向度的发展。基于此,“哲学式教师”凭借其自身的反思性、知识性、创新性、生命性的特点,成为了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新追求。本研究首先从“知识庸人”侵犯教师的三重生活世界开始,简述了教师转向“哲学式教师”的必要性,并依据哲学式教师的图像特征分析了其之于教师在教育观、教师行为、知识观发展的意义。最后依据哲学式教师的形象特征,透过哲学家的哲学式隐喻侧写出了具体的哲学式教师的教育观、发展观、知识观的精神图像,帮助教师从角色固化向自我发展取向的教师形象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1964, Richard Peters examined the place of philosophy i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He considered three things: Why shoul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e included i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What portion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How should philosophy be taught to those training to be teache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text of the time when Peters set out his views, describe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t the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t one period in Peters’ time ther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using New Zealand as an exampl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inally, asking whether Peters was nearly right about the place of philosophy i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t is concluded that he was right about its importance but got it wrong about his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天然的"哲学家",哲学化是他们教育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行为.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虽然也体认到这一点,但并未使教师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无法对他们的教育实践产生真实的影响,这是由于其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学习的独特方式所致.教师哲学的诞生有助于扭转哲学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尴尬处境,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更加显著的作用.教师哲学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它首先是指面向教师的哲学,其次是与教师一起做哲学,最后它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哲学.从国际范围来看,教师哲学的实践模式主要有三类,即支持教师撰写教学哲学陈述,构建教师哲学探究共同体以及开展"哲学家驻园(驻校)"项目.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哲学是教师的实践智慧。深入认识教师教学哲学,需清楚它的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理论基础。建构教师教学哲学,需以实践的、行动的观念,在具体的、个人的教学情境中实施。  相似文献   

14.
教学机智背后存在教师个体的教学哲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价值体系当中存在着"聚焦-非聚焦"的向度"内部-外部"的向度,其中又包括了四种不同作用的价值观类型。个体教学哲学遵循着实践的逻辑与教学机智发生关联,体现在教师知识的实践获取,教学情境的实践融合,师生关系的实践生长三个方面。个体教学哲学与教学机智之间的相互生成是在教师的元认知过程,也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过程,还需要厘清两者之间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是指教师个人对教育、所教的学科、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关键词的独立思考与个性回答。特级教师之所以是特级教师,不仅因为他们课上得好,而且因为他们拥有个人的教育哲学。通过呈现特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具体样态,探讨特级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形成的过程,则能够让我们洞悉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创建的一般路径,即增进职业认同,奠个人教育哲学之基;坚持研究创新,绘个人教育哲学之图;秉承自知无知,拓个人教育哲学之疆。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本文在阐述教师角色的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和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Recent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Thomson, Rutherford, and Bohr models of the atom in general physics textbooks based on criteria derived from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Forty-one general physics textbooks (all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evaluated on two criteria based on Thomson's work, three on Rutherford's work, and three on Bohr's work.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general physics textbooks do not systematically include a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rspective. Most textbooks present an inductivist perspective in which experimental details are considered to be paramount. On the contrary, a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details inevitably includes: the context in which an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guides the scientist, and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of data that lead to conflicts and controversies.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show how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s of atomic models can provide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appreciate how scientists work and science progresses. It is plausible to suggest that textbook presentations based on a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rspective can perhaps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and hence lead to greater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在坚持立足本土、兼容并包的课程融合实践中,研究提出了高中国际课程融合教学实践的三个支点和四个突出特点以及课程融合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差异化教学”“混合式学习”“多元化评价”三个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要弱化教师的作用;要真正落实“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以学生为中心”是为了学生,而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视域下教师教学哲学的审视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