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研究型医院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割裂,亟待进一步打通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构建“医、研、学、产”相结合的医学创新体系。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以浙江省7家研究型医院的42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与流程、转化实效等方面数据,提炼出6个主范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构建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治理逻辑模型。其中,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支撑体系;“产、学、研、用”综合创新体分别负责具体实施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发中试等环节;成果转化部门、科室/实验室等技术支持主体和推广营销主体等,则通过专利布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搭建起医院内部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围绕最大限度发挥各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链上的整体效应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着政府协同治理和医院内、外部协同困境。最后,为推进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多元共通协同治理目标设计、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组织优化、多元融合协同治理制度变革、多元多层次协同治理手段运用和多元环节协同治理流程再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产权政策与国家创新政策的关系入手,刻画了两类政策的协同演变趋势,并对两类政策的核心目标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创新的量化分析发现,中央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走过了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过程中,借鉴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成功的经验,采取了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具体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引进的政策目标协同度最低。而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协同程度最高,而且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跃迁机制。另外,除了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变化存在比较波动的状况之外,知识产权保护与消化吸收、技术引进之间的协同都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型医院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主体协同,亟待寻求政策协同路径提升转化效率。以浙江省7家研究型医院42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收集数据,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程序化编码,提炼出6个主范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研究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治理逻辑并构建协同治理模型,揭示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即“多元共通”协同治理目标设计,“多元合作”协同治理组织优化,“多元融合”协同治理制度变革,“多元层次”协同治理手段提升,“多元环节”协同治理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科研院所历经转制改革,科技创业方兴未艾,但如何通过科技创业有效转化科技成果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科研院所通过协同科技创业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理,揭示了科研院所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并提出了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协同科技创业的相关理论命题。本文拓展了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开启了科研院所协同科技创业的研究,对我国科研院所的科技创业和成果转化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知识链成员的战略差异对成员间的知识协同效果的影响。基于协同学原理,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战略协同的前置变量,构建基于战略协同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探究战略协同与知识协同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链战略协同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前置变量,平衡知识链各主体间的战略差异,促进知识链知识协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念模型构建,分别从协同融合的行为过程、交互环境和关系稳定性3个维度,实证检验产学研协同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合作关系认知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产学研协同融合主体沟通合作的行为过程、良好的交互环境和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合作关系认知调节上述影响关系,即随着产学研主体对协同合作关系认知水平的加强,主体间协同融合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成果为提升产学研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小云  谢禾生 《科技广场》2012,(12):123-127
以项目协同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创新思维,推动光伏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机构协同创新,是解决江西省光伏产业长远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从协同创新机制的再设计以及高校创新体系构建两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银 《科研管理》2022,43(9):169-175
   通过将设计知识转化为设计知识产权,提高了设计知识的标准化程度,促进设计知识在全产业中的流通。设计过程中设计知识的集聚与进化形成了螺旋向上的知识创新发展路径。设计过程中产出的设计知识需转化为便于管理、使用及纳入知识产权体系的设计成果。在设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中,设计组织促成整个行业的设计知识产权的有效集中与合理利用;设计机构建立内部的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计师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设计知识的获取与整理,三个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共同促进设计产业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以知识产权政策为研究对象、政策主体为研究视角,解析区域知识产权政策协同的内涵;运用供需理论为指导,以政策目标主体、政策制定主体、政策执行主体三维度解构区域知识产权政策协同;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诊断出知识产权政策协同失灵源于政策制定主体认知理念误区、体制机制障碍、工作机制受阻的深层问题。以此为基础,以协同学为指导,创建区域知识产权政策协同运行机制,以期提升知识产权政策协同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影响和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商业化运用的根本问题是科技成果供需矛盾问题,客观问题是市场失灵问题,还存在政府失灵问题。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信息与风险不对称、创业难、知识产权集成难、缺乏有效转化机构团队和能力、未能兼顾发明人等各方利益等问题。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有关转化运用的法律可操作性不足,有关法律规定存在交叉冲突,缺乏完善的转化运用政策体系,现有国有资产管理和评价制度存在弊端等问题。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市场需求决定原则,必须加强转化运用法律和政策的顶层系统设计,支持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的主体,必须推进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4,(1)
正[导读]创新体制解决协同问题,创新机制解决动力问题,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约束。甘肃一号工程:力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创新体制解决协同问题,创新机制解决动力问题,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约束。"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日前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本次会议被认为是2014年的甘肃一号工程。甘肃是国家早期的重工业基地,形成了重离子物理、石油化工、冰川冻土、荒漠防治、高原气象、草业科学、真空物理、地质勘探等标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必须关注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融合,后两者的融合既有利于技术创新,也在某些方面阻碍技术创新。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而市场导向、标准先行、利益平衡是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制度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今社会上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两大热点问题,通过运用博弈论建立的博弈模型对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得出: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约束和规范着科研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行为,这对于创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制度可以看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博弈模型中的博弈规则,它促使转化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以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社交媒体和虚拟社群等数字平台的不断涌现,如何分摊多主体协同利益、保证异质性主体高效的协同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多主体协同为背景,依据“主体意向协同阶段—主体协同博弈阶段—综合评估协同阶段”理论逻辑,设计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机制,基于三阶段动态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糊合作博弈检验多因素贡献对多主体利益分配的影响作用,从而为多主体协同利益分配提供可靠的决策行动。研究结果表明:要素贡献系数、协同效应度正向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合作收益,而成本系数对其影响甚微。协同博弈下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了主体合作的稳定性;其相比于协同观望阶段时的利益分配更公平、更合理。研究结论拓展了利益分配机制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协同领域的应用情境,为主体协同制订利益分配战略、消除资源隔阂、开拓价值空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专利政策协同失灵已成为制约专利政策预期效能发挥的根源性障碍。在专利融入产业发展的双重视角下从政策基本结构入手,以知识产权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政策主体协同、政策目标协同和政策措施协同三维度为框架解构专利政策协同,并推演各维度内含要素,再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协同量化标准手册。通过对江苏省专利政策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专利政策存有主体协同中横向决策主体协作分工不足、目标协同中诱导点布局缺位、措施协同中资源匹配碎片化等协同失灵问题。最后,作出提升江苏省专利政策协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归属原则——从契约走向章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组织相对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具有主体构成更加多元、创新能力更强等优势。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成果的归属问题,是各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前提,关系到协同创新组织的长远及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法律及政策倾向于协同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共享,并不符合未来发展实际需要。考虑到协同创新主体、内容等诸要素的复杂性,建议通过协同创新组织内部章程的形式固化知识产权归属,立法及行政机关也应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4,(1):5-6
<正>2013年11月1日,中国·成都皮革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这是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国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的工作之一。此前一天,"中国生产力促进协同创新智慧工程暨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112名生产力促进中心代表参加了会议。"协同创新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全国成千上万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提供先进的互联网应用工具,共建互联互通的"中国生产力促进协同创新云服务平  相似文献   

19.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后,进一步以法律手段消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随后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中央各部门各省都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云南省要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全省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必须消除一些制度性问题和障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阻碍。因此,针对目前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建议从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3个层面构筑必要的制度基石、建立完善的科技市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培养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对成果转化作价入股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专门立法、建立落实成果转化政策的协同机制和监测机制、设立合理的流程、防范科研腐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来促进我省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区治理面临一个全新的行政生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社区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社区协同治理是对传统社区管理困境内生出的创新路径,是多元主体在行为上的协调与合作和在功能上的互补与整合,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并朝向社区"善治"的目标迈进。本文在分析了社区协同治理的内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社区协同治理中政府角色探析的价值,认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扮演指导者、供给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