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职与中职衔接中学制与课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1997年3月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下简称ISCED)中,3A可直接进入5A,3B可直接进入5B,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3B相衔接,而不是与普通高中3A相衔接。这种高职与中职的衔接在国外已创办了三十多年,但在国内仍是一个尚待研究的新问题。早先中职校毕业生升入高校一般是作为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而录取入学的,人数极少。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职校毕业生开始作为招生对象,但在招生、学制衔接等方面问题很多,总的说是质量不高、效益较差。现在ISCED把  相似文献   

2.
洪玮 《江苏高教》2002,(3):127-128
一、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可能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而来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所以高职与中职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多天然的相承、相通之处。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7年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的修订本将高职的代号编为5B(普通高教是5A),与5B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三种学制:一种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一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一种招收中职毕业生,学制二到三年(招收四年制中专毕业生,则学制为二年,现已很少存在;招收其他类型的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和另两种学制模式不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全过程是在不同的学校分阶段完成的。为了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更好地实现该学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也为了使更多的中职毕业生有机会接受同类专业的高职教育,必须研究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主要课程和技能的衔接,衔接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大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科  陈理 《继续教育》2006,20(7):32-33
一、研究型大学发展高等职业培训教育的意义(一)研究型大学发展高等职业培训教育的必然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明确地将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两类。5A使强调理论基础和为从事研究和高技能要求的专业工作做准备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4年或更长)而5B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可见,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国际上已形成共识。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清楚地认识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实用人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按照实施科…  相似文献   

5.
论中职与高职学制的有效衔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职学制与高职学制实行高效衔接,既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中高职学制衔接的关键在于课程标准的衔接,本文就其出口和入口问题,课程标准内涵、制定原则、弹性,教学组织及学习年限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涉及学制结构、课程结构、专业设置、入学考试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中等职教内部存在的不少问题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障碍,直接影响到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十分必要。中、高职衔接,目前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独立性结构,中职、高职各自独立,通过对口招生相互衔接;一是一体化结构,即部分高职院校和中专学校招收2+3、3+2、1+3、3+3等学制的初中毕业生。这其中尚存诸多有待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13,(30):17-17
一是专业体系的衔接。中高职的专业体系要能对接,读了中职之后还有更好的发展。二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体系上的衔接是关键.现在中高职的课程体系没有很好的对接。三是学制的衔接,应该分段培养,中职的在中职培养,高职的在高职学段培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以"3+2"模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建议:依托职教集团平台,构建衔接机制;以五年学制为整体架构,实行"2.5+2.5"学制模式;设计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纵向衔接与螺旋式衔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叙述广州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首届五年制高职班--98计辅高职班成功毕业的历程,充分说明将高职学制建立在中职学制基础上,这种中高职衔接方法将是今后高级技工学校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已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要求。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中高职衔接是简单的学制衔接,这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学资源的内涵衔接。甘肃林院与武山职专通过探索,构建了基于实训资源共享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在5所中职学校进行了推广,使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带动了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王晓征 《教师》2013,(11):105-10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和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的协调发展。中高职的衔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培养目标的衔接、学制的衔接、课程的衔接、教学模式的衔接、评价模式的衔接等。本文主要探讨中高职评价模式的衔接,分析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评价模式,并对中高职教育评价模式的衔接体系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几年前一直是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即职业准备教育,只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那时,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相当薄弱,实际上没有什么能与中职相衔接的高职.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没有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自己的基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没有摆脱终结性教育的格局.高职与中职在学制上是脱节的,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薄弱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涉及学制结构、课程结构、专业设置、入学考试等多方面问题,尤其是中等职教内部存在的不少问题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障碍,直接影响到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侧重于通过了解ISCED国际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分析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构建模型,进而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其学制和生源较复杂,大致有三种: A.3年制,招高中毕业生(也有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是我国目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主要学制,大部分高专改制为高职后,继续实行3年学制。 B.5年制,招初中毕业生。重点中专校举办的高职教育多取这种学制,在原有4年制基础上延伸1年,改制比较容易。 C.2年制,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经工作实践1~2年后的高中毕业生。我国的职工大学过去多为2年制,改办高职后有可能保留这一学制。另外,考虑到如台湾、韩国均有2年制,故本文亦列入比较范围内。 学制是反映教育途径特征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试图从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对三种学制作初步比较。 一、比较的前题 1996年全国职教会提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基层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主要包括纵向提升、横向拓展和纵横延伸三种模式。在培养目标衔接模式选择方面,职业院校应综合考虑职业能力观、招生方式、学生的自我成才需求、专业及其对应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等多种因素。为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建议在中职学校设置学制一年的高职预科班,并构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开始,天津职业大学开始与天津市中职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目前,合作的中职学校有10所,专业13个,年招生数530人,约占学校招生人数的15%。 专业设置与招生方面的衔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中、高职专业衔接环节主要采取3种模式:一是“相近对接”,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测和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二是“拓展对接”,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如中职精细化工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做好中、高职的衔接是经济社会人才类型和层次需要的要求,是完善职教内部体系,拉动中职,推进高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内容上应注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形式上大致有“以课程为中介”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两种,目前主要途径是后者。高职的对口招生制度是制约“衔接”的关键问题。作者针对目前“高招”在政策上及操作上存在的弊端,建议一要继续扩大高职学校发展及对口招生的试点;二要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录取率;三要分类分步改进考试办法;四要放活报名录取形式,适当调整高职“三不一高”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导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科学定位与正确导向。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在办学层次上应定位在ISCED新版5B,学制上至少应包括大学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其社会定位应注重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办学导向,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育转换中心”源于ISCED的第4级教育,是介于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层次之间的教育补习学校,它具有教育转型的功能.它对中高职衔接及普职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第4级教育的理解,得出“教育转换中心”的缘起、内涵,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分析,探索“教育转换中心”的作用机理,试图从组织方式、招生程序、学制及课程衔接、评价方法上建构“教育转换中心”,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