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5、管理系统具有同态性,是指系统的千差万别的表象所反映出来的共性,在形式上的概括,归纳和抽象,是系统的本质在表象中的反映,它以本质为转移,是不用证明的公理。系统的同态性是人们研究各种事物抽象出概念、图表实物模型、数学模型和图模型、电子模拟模型自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等的理论基础,所有的模拟法和仿真法都是基于系统的同态性而来。建立管理复杂系统的同态系统的设计叫系统设计。在这个意义上,管理学实际上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实际管理系统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的本质的概括和抽象。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可模拟原理。管理系统的可模拟原理是管理人员必须把握的基本原理,在个别中抓住一般,在特殊中抓住普遍,个性中抓住共性,就能巧妙地进行同态系统的系统设计,从而使问题清晰,推理演绎方便,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以实现对管理系统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公共关系的本质含义,以及它所具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明确了体育公共关系的实质,即体育个体和群体的公共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关系,不仅是有关活动主体的互利关系;而且是生存、发展、提升的关系,同时还是有关主体创造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在体内运输的一种糖。血糖水平的变化往往可以反映糖在体内代谢的状况,血糖浓度随人体的活动及饮食状态而变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在普通饮食与空腹条件下受试者进行长时间持续运动时血糖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性,了解血糖浓度的变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追求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认识规律、把握本质。由于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它只能由思维去把握。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认识运动训练本质的思维途径与精神基础。提出了认识运动运动训练本质的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主和德性修养为主三个阶段;重点梳理了在理性认识为主阶段的三层思维途径,分别是从认识运动项目的属性(特征、特点、特性)上切入,运用统计量化分析抓相互间关联;从把握运动项目和训练规律的本质上深化,运用哲学矛盾分析法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揭示运动训练的原因与动力上推进,运用对立统一等唯物辩证法原理,抓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管理会计信息。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服务,以便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做出投资、筹资决策并进行内部控制;另一类是财务会计信息。主要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在本文中,会计信息主要是指财务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关于认识的本质,我国哲学界传统的概括是:认识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目前,不少学者提出新见解,诸如选择说、重构说、信息中介说等等,都试图取代传统的反映说。笔者认为,各种见解都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个人的看法: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笔者愿以此求教于学术界同仁。一探讨认识的本质,首先应对认识和本质两个概念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规定和界说。什么是认识?认识是人基于实践探索和把握客观事物并作出行动决策的活动及其结果,它既包括动态的、不定型的、绝对变化中的认识活动,又包括静态的、定型的、相对稳定中的认识结果。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史以来,人类探索自然界和社  相似文献   

7.
提出并研究了训练理论和训练实践的实质与体系。运动项目规律的实质是其项目本质,即项目特性;训练活动规律的实质是其训练个性。其中运动项目规律及其项目特性内在的规定着训练方向,训练活动规律及其训练个性内在的规定着训练方针。认识运动项目规律方法论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原理指导下的矛盾分析法,其中抓项目本质主要是分析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矛盾方面;认识训练活动规律及其训练个性主要是分析训练对象的矛盾特殊性,以及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特殊性。运动训练的基本体系包括认识运动项目规律与训练活动规律,把握训练方向与训练方针,即以确立训练核心为方向、优化训练行为,从而确立科学的训练观念,进入训练实践。训练实践的实质是具体训练具体施行。在训练过程中,伴随着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与多学科的训练监控以实现运动员的应激适应生成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活动是一个整体系统活动,包含着多学科成果的互相渗透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诸方面。通过运动训练发展运动水平,不仅仅是训和练的简单结合,还应具有动力知识体系,即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如训练学,运动原理,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如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教育学等;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都是运动水平发展的组成因素。个体运动能力的开发,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互相作用下实现的。在这个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9.
运动直觉思维是复杂运动情境中的主要运动思维形式,是运动思维能力的核心.但它的产生与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和运动知识经验有关,与长期专业训练的逻辑思维指导有关.研究从跆拳道运动实践出发,以条件化的先验概率为逻辑思维背景材料,以决策为平台,探讨了不同逻辑背景对跆拳道运动员直觉思维准确性及决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逻辑背景显著影响跆拳道运动员直觉思维决策效果.逻辑背景复杂性和运动直觉思维决策效果密切关联,简单的逻辑背景条件较复杂的逻辑背景条件下运动直觉思维准确性高,决策速度快.在不同逻辑背景下顶尖组具有直觉思维准确性的专家优势.  相似文献   

10.
余暇运动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现代工业文明的大机器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传统的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同时带来被称为“余暇”的社会问题。余暇的典型形式之一是身体娱乐(PhysicalRecreation),本文称为“余暇运动”,它区别于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身体运动(PhysicalEducation),亦区別于追求锦标的高级竞技(Top Level Sport)和具有强身祛病为目的的身体锻炼(Physical Training)。余暇运动是继18世纪英国“乡村运动”和以后西欧的“户外运动”发展的产物,它是运动者自愿参加的、非功利性而有意义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游戏(Games)形式。本文在追溯余暇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历史背景下,阐述了余暇运动的指导思想,即新的身体运动观——“运动目的论”。区别于运动手段论,运动目的论强调余暇运动对人的身心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它尊重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注重自发地、自主地从事运动。而这一切又是人们体会运动中的真正快乐,从而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运动中的快乐呢?这是余暇运动理论不可回避的一个基本问题,于是文章进一步论证了作为运动目的论的理论基础的游戏论。最后,作者认为,真正的余暇运动本质上代表着人类最高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文明的趋向,所以说,它对于理想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把外界信息转化为主体活动过程中的中介性的主导思维能力,它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固有规律。“篮球意识”与“意识”的概念,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是人们对现代篮球运动规律性的认识和深刻理解。它取决于经验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主体经验不断内化的结果。现代篮球运动的特征和发展,产生了现代篮球意识,而现代篮球意识又作用于现代篮球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越强,场上运动自如,并善于观察,准确判断,巧于应变,能有效地驾驭技术,运用战术,控制心态。所以说现代篮球意识是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要用形象思维,这是没有疑义的.但说到文学创作要用抽象思维,要用逻辑工具恐怕看法就不那么一致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文学创作的思维过程确实有它的特殊性,即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其中充满了自觉的表象运动,但这种表象活动还是自然而然地同一定的概念活动、抽象思维密切联系着的.文学创作中的典型形象,固然必须是自觉表象运动的直接结果,而不能由概念活动、抽象思维来派生,但这绝不意味着文学创作可以排斥逻辑思维.如果绝对不许概念活动,不许抽象思维出现在脑中,不仅创作无法进行,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也是十分荒谬的.蔡仪先生讲得好:“形象思维就是思维,既是思维就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因而它是有逻辑的.”(《美学讲演集》)形象思维既然属于思维的范畴,它必然要受到思维法则——逻辑的制约.因此,文学创作的思维过程,不是有没有逻辑思维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逆向思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思维活动,根据进行的程序,可分为两种:一是正向思维,即按事物发展的正常过程,从发展的原因分析发展的结果;二是逆向思维,即根据事物的发展的结果追溯发展的原因。逆向思维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切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运动和光的传播等)都具有可逆性,即在时间反演或者空间反演时,物理规律具有不变的特性,从而可以从正向过程迁移到逆向过程。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分析和解答问题的思路变得极为简捷,而且还常常使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正向思维,走向“柳暗花明又一…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无产阶级领导活动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根本任务,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既有一般管理学的共同特征,又有自身的规律.只有研究、掌握和运用它的发展规律,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  相似文献   

15.
引入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说、美学基本理论对体育属性、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特有的具有"崇高"美学特征的身体运动的总称。身体运动是体育的表现形式和必要手段,"崇高"美学特征是体育与其它身体运动相区分的本质特征。体育作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作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满足人们的生存和享乐需要,还能够作为发展资料满足人们发展需要。对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的区别、体育属性和体育功能的关系、体育美学特征的认识等问题进行了辨析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高校管理者进行的是大学教育管理,面对的管理系统是大学教育系统。高校管理者的工作任务,既有管理的一面,又有服务的一面;既要按照上级给他们提出的目标,借助于自己的能力,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又要不辞劳苦,为全校的教职工提供种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即为他们服务。所以高校管理者这种社会角色,具有管  相似文献   

17.
管理的成功首先是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是赢得了组织发展而又达到了管理目的,即组织以合理的代价而实现了发展。管理成功是管理者的成功,因为管理成功必须依赖于管理者能否准确地把握住成功要素并正确地完成系统化运作。  相似文献   

18.
高教管理是对高等教育活动实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的职能系统 ,旨在有效地运用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 ,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高教管理的特殊本质 ,决定了高教管理在管理内容、职能、过程、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经典论断,它不仅科学回答了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劳动,而且揭示出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后期关于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进一步阐释了人的本质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的本质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经典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并不断深化的逻辑过程。我们在认识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时,应该从以上三方面把握。只有这样,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理解才能全面而且深刻。  相似文献   

20.
管理创新是生产力已成为共识,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管理学作为对管理实践的理论概括总结,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也必须和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文化传统相结合。如何将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现代化、西方管理思想本土化和及时总结现有的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并使其进入管理学教学,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已成为中国特色管理学建设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