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大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雅君 《阅读》2014,(20):41-42
<正>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习新的歌曲、音乐知识、欣赏新的乐曲等,很难再有精力去关注表演,即便是课堂中  相似文献   

3.
刘慧 《阅读》2015,(4):57-59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通过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以及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学生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本质、提高乐感、培养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音乐鉴赏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树立健康高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培养其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音乐各专业教学中,有机渗透音乐鉴赏知识,对学生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过程,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同替代的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将担负学前儿童教育的重任,音乐审美教育首先要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手,明确音乐审美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功能,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美、演唱美、欣赏美的认识角度着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构建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有"听、唱、想、说"四种。  相似文献   

9.
音乐的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想象、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品位艺术情趣的人,让他们在未来的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当前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改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小学、中学教学中的音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的基础上,是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实践中进行的。音乐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最能培养人、陶冶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若要进行以审美为核心的"母语音乐教育",通过"审"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实现陶养感情的目的,首先应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美"在何处,其审美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采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语言的特点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理念,对这一问题从音高、节奏和节拍及音色三方面进行探索,可以发现运用腔音、散板和弹性节拍以及音色的多样性是中国传统音乐在审美观念方面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章回体在我国民族艺术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章回体所体现的民族性格与我国人民的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章回乐曲"有着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在作品中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运用各自的表现功能来共同完成音乐整体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国教育体制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结晶。而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藏族音乐是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有着独特色彩的分支,其内容涵盖广泛,伴以歌舞形式展示歌唱者内心所想所思。教师在进行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音乐文化背景基础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在藏族民族音乐方面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相似文献   

15.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音乐素质的培养是对一个人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将它等同于弹钢琴,奏小提琴等技能与技巧,音乐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对音乐的深层认识,审美境界感悟等等许多方面,本文将对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同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世界人民都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感情加以尽情的讴歌和颂扬.因为爱国主义不仅仅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历来是鼓舞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什么是爱国主义呢?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应该是具体表现为爱祖国的山川河流、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优秀的音乐文化艺术.为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主要任务.一、以音乐陶冶理国主义的高尚情操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它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是,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的素质的培养,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益智功能、辅德功能、促健功能是提升人的素质,培养人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对青少年的审美感知、文化熏陶发挥着重要影响.少数民族校本音乐教材的开发必须立足于本土化建设,并将这种影响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环境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民族内的文化代际传承和多民族间的文化传播,为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建设,以及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出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与音乐学院的课程基本雷同,沿用"专业知识为本"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价值取向决定了声乐教师总是以"学院式"的声乐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不切实际地追求"高、专、尖"的培养目标,过分强调所谓的专业性.殊不知,虽然有个别学生毕业之后考进更专业的音乐学院和省市歌舞团体从事专业表演工作,更多的学生还是走入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或从事社会音乐普及工作,因此高师音乐学院不是培养歌唱家的摇篮,而是培育普及音乐工作者的基地.高师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学习声乐演唱,使其了解并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提高其歌唱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培养其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健康的艺术情趣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基础学校音乐教学,指导课内外声乐活动等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其将来成为心智健全,专业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做好准备,作为高师声乐教师,要明确培养目标,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模式,从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努力,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