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件绿毛衣     
老冯平日为人低调,衣着朴素,在单位里是个不起眼的人.可是最近,年过五旬的老冯,竟因为衣着问题在单位里“走红”了. 同事们都习惯了老冯穿一些暗灰色或黑色的衣服,他们觉得,这些暗色调的服装与老冯的年纪以及低调的作风十分相称.所以,当有一天早晨,老冯穿着一件翠绿色的毛衣来上班时,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惊呆了.那件毛衣鲜亮翠绿的颜色,如同小树初发的嫩叶,绿得有些耀眼.几个女同事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偶尔还发出一阵哄笑.老冯就好像没听见,依旧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郑斯茵 《师道》2013,(3):50-51
期中考过后,某天我走进办公室,感觉一片愁云惨雾,原来是学生给老师的评价表新鲜出炉了。有个同事说:"看了评价心拔凉拔凉的。"另一个同事说:"我昨晚闹失眠,都是那群学生给我整的。"我很淡定地安慰她们:"没事,我们肯定没办法做到让学生百分之百满意,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可同事让我去看评价时一定要放宽心,本来我对课上的自我感觉颇好,心想总不至于得差评,所以也没做任  相似文献   

3.
<正>学期伊始,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语文,我自以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好教一些,好心的同事却纷纷给了善意的提醒:"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步入学校生活,事事都得老师帮助甚至是‘代办’,你可得做好‘受苦受累’的心理准备啊";"他们觉  相似文献   

4.
<正>教语文30余年,我带着"学数学的语文老师"这个标签,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更新、升级,"数学"这个标签渐渐被替换成了"语文特级教师""中原名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对我而言,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届届学生给我贴的小标签,它们以学生的视角、俏皮的语言,给我这个语文老师以最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是在"生字组词"教学中偶然被发现的。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最佳路径》(苏教版,下同)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用生字"斯"组词时,都用了课文中"格罗培斯"这个人名。我随即引导学生组了一个常用词———"斯文"。下课后,我跟同事说起这件事时,几位同事也讲起了类似的经历。这时我感到这绝非个别现象。于是我找来小学十二册的语文课本,详细地查阅了一遍后,发现整套教材中共有70多处在课文的人名处安排了识字教学。由于学生通常会"就地取材",用人名来组词,然而这显然是不利于识字教学的。1."生字组词"是一种在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夜渐渐深了,我倚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路灯,不禁想起了教过我的老师们,是他们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他就是我三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冯,那时候,我们班是学校出了名的"淘气班"。调皮捣蛋是常有的现象,学习成绩也是全校最"菜"的。可自从老冯来了以后,我们班就彻底地变了。  相似文献   

7.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教龄长,又戴副眼镜,一开口便妙语连珠,"不尽诗词滚滚来",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以"王夫子"这一雅号.  相似文献   

8.
正给文章起题目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写作文叫"命题"。因为学生必须按题目去写文章,所以给学生出题目——命题——更要讲究点艺术。我刚参加工作时不讲究。也不知道讲究。老实说,我给学生出的题目,多数还是从我的老师以及同事们那儿"贩"来的。翻开我以前的作文备课,这样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单元测试前夕,一节复习课后,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来找我,兴高采烈地对我说:"马老师,这次考试我能给你考90分,你信吗?"没等我回答,只听我的同事厉声对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给老师学,怎么说是给老师考90分?"那学生沉默了,低头走出了办公室。同事的教导和学生骤变的情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想:面对孩子的这句话,我们有没有更加和谐有效的应答?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阅读。一个学期里,学生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中的知识之外,又读了相配套的七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量大大增加。除了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还与学生一起阅读整本的书。假期是孩子们读课外书的最好时节。寒假里,我给学生推荐的一本好书是《三国演义》。我要求学生先自读或与家长共读,再与家长聊三国。开学后,全班再次共读。为让课外阅读落地开花,我组织了三次活动,反复"煮一煮"这传世经典。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教了12年的高年级数学,近几年改教中、高年级语文,常听同事们说:“我们农村小学的作文难教,学生的作文一塌糊涂,无法改。”但我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觉得我班学生的作文普遍写的好,每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的作文得分要高于别的班,学生对写作文很感兴趣,同事们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告诉他们,我只是利用本地资源去教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2.
刘仪 《教师博览》2012,(8):42-43
大学毕业那年,我应聘到一所私立学校执教,在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当校长宣布由我担任高一(2)班班主任兼英语科老师的时候,其他同事皆对我暗暗竖起了大拇指。会后,我问同事:"怎么,难道仁慈的校长给初来乍到的我,安排了一个积极上进、易于管理的班级吗?"同事低声说:"算了吧,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难管理,你就等着吧,高一(2)班藏龙卧虎,班里的学生个个都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一位同事执教《秋游》(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这一课时,因为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语文课如何才能保持"语文味"呢?我想这节课能给我们一些启发。1.认读词语是基础新课伊始,这位教师就出示了《秋游》这篇课文中的"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嗓子、凉了、郊外、白兔、追逐"等词语来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这样的词语检查在小学语文课中十分常见,但是该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读准,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读"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时,她让学生想象有关动植物的样子;在读"打滚、追逐"  相似文献   

14.
李辉 《辅导员》2014,(9):48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给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鉴于此,我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感悟课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一度的"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又开始了,我们学校师生有幸参加了这一届比赛.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地担当学生参赛作品的初审评委.在初审学生草稿后的科组会议上,我们其中的几个同事发出了同一个感叹: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爱的理解太狭隘了,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给予,绝大多数孩子写的是诸如过生日爸爸妈妈买蛋糕,过年给多少压岁钱这样的事例,而对于平日里父母的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3,(A1):52-53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没有专门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却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阐明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于是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怎么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看出童年生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下面我谈谈自  相似文献   

17.
"笑"的效应     
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写字这项基本功,我常常在那些字写得工整、漂亮的作业本上打一个百分或给一个"优"字.  相似文献   

18.
女儿的拥抱     
正那天,对门的马家格外热闹。阵阵欢声笑语穿过墙壁,飘进了老冯的耳朵。不过年不过节的,这是怎么啦?他正疑惑着,屋外传来了敲门声。一开门,见是马婶,她手里还端着一碗刚出锅的水饺。马婶仰起幸福的溢满了皱纹的脸,一边将碗递到老冯的手上一边说:"老冯啊,孩子们都回来给我过节了!""什么节?""母亲节,现在都时兴过‘洋节’了。听说下个  相似文献   

19.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以前总以为,学生头脑中是张白纸,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因此也就会什么。这种保守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影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近几年,我和我的同事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蔡锵锵 《考试周刊》2014,(44):65-65
<正>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然要教学作文,然而,不仅学生谈作文色变,更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不已:作文难教,学生作文水平提高难等。在抱怨的同时,作文教学日益陷入一个怪圈:学生不想写,老师不会作。语文教师会写作文,应该是分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会画画、音乐教师会唱歌一样。然而,美术教师要画给学生看,音乐教师要唱给学生听,但语文教师却长期不写给学生看。陶行知曾主张"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