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英国:保留天性,学习氛围宽松前段时间,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的纪录片令人关注,引发人们对中英两国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施教模式、教育效果优劣等诸多问题上的热议。英国的中小学教育,推行的是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法朗士的教育观念。法朗士写道:"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子们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  相似文献   

2.
刘瑜 《学习之友》2013,(11):27-28
如果让我选一部印象最深刻的纪录片,我会说《49 up》。如果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它说明了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要更残酷。 确切地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系列纪录片。1964年,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Michael Apted)开始追拍14个人。这14个人中.有号称自己平时只读《金融时报》的安德鲁,有说她根本不想认识任何有色人种的苏西,有想研究月亮是怎么回事的尼克,有说“女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她们总是心不在焉”的约翰……那一年,他们只有7岁。此后,每隔7年,艾普特就重访一次这批人,跟踪他们的少年、青年、中年,到2005年第七次跟拍时,他们都已经49岁。  相似文献   

3.
<正>一、由一部纪录片引发的思考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一经播出,即刻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英教育模式的大讨论。5名中国教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公立中学对50名1314岁的英国学生进行为期1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却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英国学生无法忍受枯燥的中式课堂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国教师则认为英国学生不守纪律,懒散无礼。然  相似文献   

4.
徐国相 《历史学习》2001,(12):37-38
工业革命这一极大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并首选英国,的确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看法也不尽一致,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基本上按照传统观点作了分析。人们也普遍地把资本主义制度视为工业革命首发于英国的前提。今拜读王风超同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什么》(刊于《历史学习》2001年7、8期)一后,觉得其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故作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珠峰第一     
第一次珠峰山难:1922年,英国登山队7名队员。第一次用氧攀登:1922年,英国登山队。第一次成功登顶: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第一次跨越珠峰:1963年,美国登山队。第一个登顶女性: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第一个中国登顶女性:1975年5月27日,潘多。第一次无氧登顶成功:1978年5月8日,奥地利和意大利两名队员。第一个登顶滑雪下山:1970年,日本人YuichiroMiura创下世界纪录,以此拍摄的纪录片《第一位滑雪下珠峰的人》,获得了197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纪录片奖。第一次单人登顶珠峰: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第一次夫妻同时登顶…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第一天,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福家被聘为英国著名学府诺丁汉大学校长。这是中国人首次成为西方著名大学的最高长官。英国诺丁汉大学是所综合大学,教职员有5000人,其中教授200人。有18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历来只有王室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一向比较保守的英国这次聘请一个中国人杨福家当校长,是中国科学飞速发展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是对杨福家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相似文献   

7.
刘璐 《英语沙龙》2013,(9):48-49
提到英国菜,好像大家对它的评价都不太高。确实,英国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simple"。此外,坊间流传的关于英国菜难吃的段子更是比比皆是,比如:"英国的食物有着最可悲的命运,因为英国人要杀死它们两次:第一次是夺走它们的性命,第二次是夺走它们的味道。""英国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国菜。"英国菜真的如此乏善可陈,并且令食客难以下咽吗?看过本文,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英国当地时间2015年8月4日起,英国广播公司BBC二台开始在晚间黄金档播出一部关于中国教师到英国"支教"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强来适应中国教育吗?》在纪录片中,5名中国教师以中国式教学模式执教于英国汉普郡一所中学的"中国实验班",其学生是50名年龄在13至14岁的英国学生。纪录片展现了中国教师一贯严谨的作风,他们严格要求课堂纪律、认真板书、带领孩子做广播体操,但这些与英国孩子所希望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极力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9.
"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这是英国著名系列纪录片《56UP》的旁白,它与中国的古话"七岁定终生"不谋而合,而它也似乎暗含着这部纪录片在最初所强调的主旨——人生,是一张测绘好的地图。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记录到56岁,用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来记录和再现14个不同"命运"个体的起承转合,不脱节地记录了一代普通英国人的大半辈子。2012年,伴随着  相似文献   

10.
<正>1926年英国约翰·格里尔逊首次提出“纪录片”一词,指出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明确其记录真实的社会功能。历史学追求的最高价值便是保存历史的“真实性”,高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追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性资源,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决定资源的开发程度,对纪录片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理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术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央视9套热播的BBC电视台拍摄制作纪录片<<人类星球>>作为蓝本,尝试从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角度浅谈自己对纪录片社会意义的一些看法.文中简述了国内外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体现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简称英国革命)开始于一六四○年,其标志是长期国会的召开,史学界对这一点,意见是一致的。但对英国革命结束于何时,即它的下限应断于何时,分歧很大。对下限看法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革命进程的分期和历史意义的评价,同时也关系到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如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资产阶级怎样由革命转向反动等。本文就此谈点看法。英国革命的下限,目前基本上有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最近,英国等14个国家正在放映荷兰的一部电视纪录片《请求死亡》,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实感人的,有关安乐死的纪录片。 影片的拍摄经历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最后一个镜头截止在约德63岁生日的那天,也是他自己决定结束人生之旅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4.
“带一本英文字典;不要相信职业介绍所;做好到贫民窟生活的准备……”,这些对来英国淘金的波兰人的忠告,出自近段时间正在英国热播的电视纪录片《不列颠之战》。该片通过对20名波兰人的追踪拍摄,真实地纪录了他们在英国的“打工”生活。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30日报道,自去年5月1日波兰加入欧盟后,一批又一批的波兰人带着他们的淘金梦来到英国,开始异乡的漂泊生活。15集的电视纪录片《不列颠之战》讲述了他们在追寻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功与失败的故事。从律师到矿工,这些人来自波兰各个行业,许多人都曾是事业有为者。他们来英国淘…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以为英国人讲究绅士派头,无非就是贵族气,加上些给女士脱大衣、凡事"女士先行"之类,其他的嘛,恐怕什么事也是不会做的了。可这次在伦敦,意外地认识了一个出生在英国的12岁男孩理查德,他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备受关注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开播以来,"中式教育""英式教育"这样的词语就不断出现在关于纪录片的讨论中。教学中出现的冲突、小插曲也成了人们批评"中式教育"的理由。最后中国班的考试成绩完胜英国班,又被很多媒体解读为"中式教育"赢了。几位老师确实给英国学校的课堂里带去了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经常有一些初学者弄不清主题先行还是后行,重演和情境再现如何使用,长镜头的真正含义等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望对初学者有益。  相似文献   

18.
正据英国《每日电讯》2014年6月25日报道,OECD的教学与学习国际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教师经验不足,过度劳累,社会认可度低。该调查针对来自34个国家的106,000名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从总体上来说,英国的教师队伍在大多数指标上表现较好。英国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实行小班授课,并有大量的行政人员和助教来帮助减轻教师工作量。该调查还显示,约82%的英国教师对工作满意,这在被调查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医生们对医疗专业实施弹性和部分时间制工作的看法 ,牛津大学公共卫生系的 Evans等人于 1 995年和 1 996年就此在医生中进行了一次调研。被调查的医生是 1 977年、 1 983年和 1 996年毕业于英国医学院校的全体毕业生 ,其中 1 977级 31 35人 ,1 988级 3739人 ,1 993级 36 72人 ,共返回问卷80 6 2份 ,其中 1 977级为 2 398份 ,1 988级为2 885份 ,1 993级为 2 779份 ,返回率为76 .7%— 78.1 %。该研究是一项定性研究 ,问卷中除列出有组织的问题外 ,还设置了专门栏目 ,供被调查者自由表述对弹性工作制和部分时间制的看法。结果表明 ,对此…  相似文献   

20.
在1640—1870年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与知识分子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时期英国知识分子的作用和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