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祝贺《李秉德教育文选》出版●郭戈李秉德先生(1912—)是我国当代教育学界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工作60多年来,在广泛的领域里辛勤耕耘,成就卓然,有超过百万言的精彩论著。先生的教育研究和实验工作开展甚早,可追溯至30...  相似文献   

2.
前言     
2012年7月14日,是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诞辰纪念到来前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学术纪念活动,表达对李秉德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在中国当代教育史上,李秉德先生人品高尚,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桃李满天下,可谓德高望重的一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早年留学法国、瑞士,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国的爱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前言 2012年7月14日,是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诞辰纪念到来前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学术纪念活动,表达对李秉德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5.
回忆与李秉德先生的交往场景,心生无限怀念;先生的教诲,催人奋进;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专业境界,是教育工作者们终身学习和努力实践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李秉德先生(1912—2005)是我国当代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语文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秉德先生1928年入河南大学预科,1930年升入本科,主学英文,辅学教育,次年改主修教育。1934年大学毕业后,受开封教育实验区主任李廉方先生之聘,担任"大花园教育村主办干事",从事"廉方教学法"的  相似文献   

7.
李秉德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李先生在《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论体系,标志着以李秉德先生为首的西北学派的诞生。李先生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终成为一名教育大家。通过追思李先生的学术生涯过程,为年轻一代的教师、学者提供学习经验,为教育工作者标立榜样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张田若 《教育史研究》2006,(1):17-18,35
作者从回顾李秉德先生生前教导入手,分析了自己对李秉德先生识字教学思想的理解:坚持小学低年级要以识字为教学重点;主张充分利用儿童已经发展的口头语言,提速识字;重视识字与阅读的联系,但要避免片面理解,有时识字可以暂离阅读;要利用汉字规律识字。  相似文献   

9.
李秉德先生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开创了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七要素说"立足于学校教学现象,是其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李秉德先生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从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形成教学活动的运转机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了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李秉德先生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其工作与研究中,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1933年,李秉德先生在河南大学学习期间曾经翻译过这样一篇文章——《电影在中学学生的社会态度上所产生的效果》。在他主编的两本重要著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教学论》中都设置了有关"电化教育"的专  相似文献   

11.
李秉德先生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其工作与研究中,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生110周年、逝世20周年,本刊在此小辑三篇文章,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书法家涂又光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于2014年12月5-6日在湛江联合举办了"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武汉、北京、上海、兰州、重庆、南宁、广州、深圳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是国内研究涂又光先生学术精神与教育思想的一次学术盛会。一、缅怀和领略大师风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先驱张孝达先生逝世一周年,进一步弘扬与缅怀张孝达先生崇高德行,学习与推介张孝达先生博大精深的数学教育思想,传承和实线张孝达先生未竟的事业,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小学数学》期刊编委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浙江省新昌县教育体育局,于2014年9月16日至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的社会变革中,与此相一致,教学论学科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变革化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使教学论具有生命力,这不仅是过去20年的教学论研究带给我们的沉思,也是新世纪向教学论学者提出的挑战。为此,在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李秉德、李定仁、万明钢三位先生的指导下,西北师大教学论专业的博士、博士生进行了“教学论学科建设时代课题”的笔谈,以促进教学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科主要创始人、浙江大学教授王承绪先生于2013年11月19日11时28分在浙江医院逝世,享年102岁。11月24日上午9时,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杭州殡仪馆举行,之后,王先生追思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田家炳书院举行。在追思会上,大家心情沉痛,许多人回忆起与先生交往中的点点滴滴,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而哽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他毕生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1947年他逝世时,毛泽东及朱德联名发唁电称先生为“人民教育家”,“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宋庆龄曾写下了“万世师表”四个大字,高度评价和赞誉陶行知先生。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25日,是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省暨合肥市各界隆重举行纪念会。  相似文献   

19.
研读王策三先生的《教学论稿》和李秉德先生的《教学论》,感悟是:读书没有捷径,却有窍门,即认真研读,吃透精神,才能与作者有效对话;带着问题读书,收获最大;要重视对目录的分析和编者的话等内容的研读,以尽快掌握全书概貌;要想方设法尽快运用,以检验成效;善于分析,敢于质疑将收获更多。在研究生学习的初始阶段,补短较之扬长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20.
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陶行知先生关于学前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促进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学习和相互交流,以推进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陶行知先生的故乡安徽省黄山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