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技术2009昆明论坛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学风严谨而平等自由的互动平台。本届论坛主题为“检视既往并辨析未来”,围绕该主题,来自国内52所高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以“主题报告”和“专题论坛”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本文对论坛概况进行了扼要介绍,并对主题报告和专题论坛进行了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1):145-14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某些方面有差距扩大的趋势。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了科学解读,对教育公平进行哲学解读说明了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增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主流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现行教育体制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无一例外地受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根基已被动摇;然而这种看似威胁性的影响对现行教育体系却是一种反推和倒逼,它促使现行教育体制必须进行一种革命性的改革。因此,从分析"互联网+教育"导致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知识及技术观念的颠覆性改变入手,重新思考这一变革过程中的应对手段和策略,对其进行二次革新,在其结构和彼此关系上对现有"互联网+教育"模式进行重构,实现教育行业的又一次飞跃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要积极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向上的、健康的插图和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造福社会的思想教育,明礼貌,乐于助人的教育和树立劳动观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教育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走过了从教育测验到教育评论的历程,形成了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评论理论,并且这一学科群落已经形成。但由于这些理论和学科群落并不成熟,许多人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清。因此,很有必要从多角度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并对该学科群落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李新萍是郑州教育电视台教学部主任。前不久,她以制片人、策划人、主持人、导演的身份,制作了一部20集的大型纪录片《走近西方教育》。在枫叶国度加拿大和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她和国外的教育同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深入交流,并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职业学校全面进行了采访,从而对西方教育有了切身的感受。在与她的交谈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到底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德育呢?本文提出了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利用教材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利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就业压力,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金字塔教育模式。该模式分为4级结构:基础教育、实务教育、专才教育和精英教育。文章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不同层面,对理论教育和职业训练、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寻找一种完善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哲学应研究何种问题是从价值判断的意义上进行的追问。教育哲学是在思想观念上对美且好的教育进行勾勒,美且好的教育需要学之参与才有望实现,因而教育哲学需要探讨教育与学习的关系问题;教育是有弱点的存在,教育旨在利用教育之弱发挥教育之优势,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之弱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追求教育的意义是在存在意义上进行的探讨,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对教育意义和人的独特性的感悟依靠对人的心灵进行智慧反思,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人的心灵问题进行探究;教育就是贩运不同种类的真理,因而教育哲学需要对教育真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到底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德育呢?本文提出了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利用教材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利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辨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对深化教育理论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优化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进程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能有效塑造人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梳理职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发现,职业教育可以归纳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同时,职业教育在促进生产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概念演变,发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并列,重合,交叉,包含"四种关联,也存在教育实施的主体与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六方面差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在厘清与"职业教育"区别的基础上,通过重塑劳动与职业价值观,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确立多方联动的劳动育人机制等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哲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思,召唤思的转向。存在论在教育中的到场,召唤教育哲学从"存在"的维度重新追问教育的本真存在。存在论的融入帮助教育先行从"教育存在""教育如何存在""教育存在着"这三个维度区分"教育是什么""教育如何是",以及"教育是着"的存在论意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育是什么",而在于"教育如何是"。在基础性建构方面,存在论的到场优先烛照出教育与世界的存在性关系,教育展开世界、实现世界,教育与世界相互召唤、相互照映,并相互贯通;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存在论揭示出教难于学,教的本质在于"让学"这一生存论教学观;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共属一体的关系,师生之间相互成就、相互馈赠。"做一名教师仍然是件高尚的事",从而在共在、共栖的教育之境域中实现教育"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3.
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的生态教育研究中,学术界对"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教育参与到生态思想运动中,首先是以环境保护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研究生态教育,首先应当理清其概念,明确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教育学内涵着并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呈现其生命性,在直面复杂的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实践中,以理论的建构“全息”丰富的世界,以理论的发展提升教育学的复杂性,使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建设与“我”的、“我和你”的生命相互交融,使理论更新与实践变革相互滋养。这具体体现为从“教育学”到“我的教育学”、从“教育学”到“我和你的教育学”以及从“教育学”到“我和你共同热爱、创生、享用的教育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以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精神教育”发展为线索,较系统地探讨了“精神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通过对西方“精神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追溯,指出了“精神教育”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或教育价值取向,与西方化发展相伴随,并一直推衍到当代。这一历史过程说明,“ 精神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刘庆昌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6):10-13,F0003
教育本体和教育现象实际上分别是教育整体的内隐部分和外显部分。当我们把教育界定为"一种善意的干预"时,意味着教育本体是"善意的干预"之意念,而教育现象则是"善意的干预"之我们可以感觉到的那一部分。"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这一判断的完整表达,应该是:"教育是教育者为成全受教育者而对他们实施的干预"。揭示出这一点的最大的意义是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推进到了行为的层面,并启发我们在动词的意义上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与美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者育人观念一致、育人目标协同、育人方式融通,遵循从"劳动教育"到"劳动美育"的关联逻辑,从"局部创新"到"顶层设计"的育人逻辑,从"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的融合逻辑。职业院校应以"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助推育人路径共通,以"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共融,以"科学性"的评价方案助成育人过程共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当“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都赋予“好教育”的内涵时,教学则永远具有教育性;第二,当“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都赋予“中性”的内涵,并且互不冲突时,教学则永远具有教育性;第三,当“教学”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相互冲突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就成了一个矛盾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00年起,重庆作为"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十年的探索,初步实现了教育发展由效率驱动型向结构调整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轨。未来十年,重庆教育将坚持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核心抓手,坚持"一体重庆"的教育发展理念,全面建构城乡教育立体多元、协调互动的"点-力-链-网-面-群-体"统筹模式,加快推进重庆教育发展战略从单纯"规模-精英-效率"型向"效率-人本-公平"型的转变,实现重庆教育"西部地区教育高地"与"长江上游教育中心"的现代化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