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未成曲调先有情[音乐《爱的奉献》渐起,渐强]师:(深情叙述)同学们,一首深情的《爱的奉献》又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当中。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小钱,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板书:台湾杭州)请同学们拿出课文,快速找一找,课文哪几段直接描写了海峡彼岸的情景,开始。[生自由整体感知课文]生:3~5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海峡彼岸的情景。师:请找出3~5自然段中直接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行为的句子,读一读…  相似文献   

2.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便是《爱与被爱》。它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奉献爱的人。这篇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位伟大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可儿子却不懂母亲深情的关怀,成天忙于自己的生活。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母亲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憔  相似文献   

3.
《凄美的放手》,美丽的爱,读罢,有一种要给学生上这一课的冲动。于是在一个晴朗而又有些湿润的早晨给学生印发了文章。没有让学生预习,就这样,我们的课开始了。一、给足时间,让心和文字对话好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好的文字,一定要用心去读的。让孩子同文字亲密接触,这是品的第一步。“有两个故事,值得大家好好读,细细品。从字里行间,你读到什么?把你最深的感触写在旁边。”教室里静得出奇。几分钟之后,学生的笔声响起。“从字里行间,我读懂了一个字——那就是爱!人世间最温暖的爱!”(建家)“深情的爱!伟大的爱!可贵的爱!无私的爱!凄美的爱!”(…  相似文献   

4.
第二萌 《音乐世界》2013,(12):60-61
比起《新笑傲江湖》里的林平之《陆贞传奇》可是让陈晓在戏里狠狠的爱了一把。深情,霸道成了观众对他的新印象。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转来了一名叫郗(xi)志阳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弟,他的特点是爱笑。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喜洋洋”——当然,不是《喜羊羊与灰太郎》里的喜羊羊。  相似文献   

6.
等待花开     
彩带飘舞,乐声欢快!在颁奖的喜悦中,我班迎2010年的元旦晚会被推向了高潮!获得三好学生奖的小军伴着悠扬的乐声为参加晚会的师生和家长们深情演唱《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  相似文献   

7.
学习内容:根据小学音乐第五册《小乌鸦爱妈妈》提炼。学习目标:通过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悟爱;通过爱妈妈的歌曲让学生体验爱;通过现实生活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爱;通过爱的呼唤让学生奉献爱。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处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具准备:歌曲《天亮了》、故事背景音乐《怀想》、范唱歌碟、钢琴、大歌单、头饰、打击乐器、自制课件《爱的呼唤》、歌曲《爱的奉献》相关电教设备。学习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8.
心中有他人同唱爱之歌(主题队会设计)佳木斯市第20小学周美然,罗艳(伴随着《爱的奉献》录音乐曲,主持人甲、乙、丙上场。)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这是一首优美的歌,动人的歌;这是一首留给今天的歌,唱给明天的歌。乙:听着这饱含深情的歌,我们仿佛置...  相似文献   

9.
一位68岁的老人,带着他珍藏了31年的362册《辅导员》杂志,回到他坚守与奉献了一生的少先队事业的起点。他的赠予和捐献,只因心中的那份满含的深情。  相似文献   

10.
“卖书喽”,卖书喽,买走一本书,奉献一片爱!《绿野仙踪》3折优惠!……”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个贪污腐败分子的出现,把加强和如何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干部也是人,教育干部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爱,认识爱是灵魂的力量;进而奉献爱,坚信爱的奉献是干部的天职,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的投入;一个干部只要能奉献一颗爱心,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民不会记忆他,历史不会忘记他,这将成为新时期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2.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3.
曾听过多位老师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发现了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即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们多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突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使学生感受彭德怀的大爱精神。但是,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上满含深情地叙述,声情并茂地引导,不失时机地播放感人的画面,整个课堂却总有一点“隔”.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生硬感。  相似文献   

14.
传递     
《同学少年》2010,(3):27-27
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被泪水浸湿了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思与期盼。  相似文献   

15.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作家,他曾因写了《静静的顿河》一书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学奖。可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一书时年纪不大,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静静的顿河》一书出版以后,肖洛霍再也没有写出有如此学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流着泪看完了《爱有来生》,一个庭院,一颗古树,一壶清茶,一盏油灯,延续了前世今生的轮回……那一滴缓缓落下的清泪,那种深情纠结的眼神,那低沉而缓慢、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乃至那悲怆的音乐,在心里久久萦绕,干回百转。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陆蠡,是个铁血汉子,充满豪气,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可他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抗战爆发后一年,他深情怀念一年前暂住北平寓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而写下了散文《囚绿记》。人们赏读这篇散文往往重在品味常春藤的象征内涵——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而忽视了作者也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内心颤动着对美的爱。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细节无处不在,它虽微小,却彰显着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文明修养程度。在自觉教育理念下,全体教师深情演绎《自觉之师讲述自觉教育故事》演讲课程,进而用心用爱柔化育人细节。感动心灵的教育从细节开始。  相似文献   

20.
黄道喜 《广东教育》2004,(10):53-53
在一次小学观摩课上,执教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和“数学中渗透德育”的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情境,设计了一个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就学的捐款情境: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学生们踊跃捐款。全场听课教师为之鼓掌。然而下课后,该教师却悄悄地把捐的钱还给了学生。细打听才知道,捐款是观摩课的需要,做做样子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