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一次“突破”,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高校发展特色化大学的积极探索。然而,随着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考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质疑”。导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公平缺失的成因有权利破坏公平、经济制约公平、漏洞影响公平、感情破坏公平。为此,要使高校自主招生权力法治化,加强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指导解决区域经济限制,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以及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应自觉树立社会公共责任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5,(1):19-20
自主招生,是近几年来考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且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绩。目前,2005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展开,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刊发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今年的自主招生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1977年恢复高考起,高考制度已经施行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高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除基本的统招之外,许多高校还实施了部分“自主招生”计划。2020年,“自主招生”计划完成了使命,退出历史舞台,紧跟着上场的是“强基计划”招生办法。  相似文献   

4.
刘进 《江苏高教》2012,(1):63-65
权力寻租是当前高校自主招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沿着寻租—高校寻租—高校自主招生寻租的逻辑思路,分析自主招生寻租发生机理,可以梳理出四种租金来源.相对于传统高考,自主招生因流程自由化、命题个体化、标准弹性化、权力分散化等特征,其选拔理念、方式、技术等由“机器”向“人”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是寻租发生的根源.文末提出了缓解和避免高校自主招生寻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1年,教育部推出大规模高校自主招生新政,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高校自主招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切不可视为招生市场化改革的举措,向市场一推了之,使“自主招生为自助招生”、“变成优质生源大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自主招的重要意义.它是招生科学化改革举措,应作为难题、大事来探索、研究、攻克.以助国民教育改革稳妥开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自主招生应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以考分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一考定终身”等弊端,是我国素质教育彷徨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中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之一。改革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是突破口和改革方向,应不断推进高校自主招生,不断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形成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互补共赢的招生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子》2009,(12):10-13
日前,全国76所自主招生的院校已陆续开始在黑龙江省重点高中招生。针对各高校在我省高中自主选拔生源,省内重点高中普遍采取按成绩排名和综合素质情况进行推荐的方式。据悉,教育部规定,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2010年,国内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大幅提高。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的慕永国处长,为同学们解答自主招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自主招生发展至今日,出现了高校自主招生联盟这种形式,即高校间缔结联考合约共同选拔尖子生源。分别以清华、北大、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三大联盟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各自主招生高校间的“混战”状况,自主招生制度迎来了新的时代。本文阐述了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形成,并针对目前各界对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争论,试图为联盟今后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北自学考试》2011,(3):14-15
经过两个星期的“鏖战”,包括“北约”、“华约”、“卓越联盟”、“北京五校联考”以及其他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的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对自主招生笔试题目的聚焦。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在高考招生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美国高校几乎都实行“自主招生”,这与美国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有直接关系。而在国内,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可以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11.
国立大学破格招生始于民初,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渐趋普遍,全面抗战爆发后日益消退。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破格招生的实施得益于高校享有自主招生权限,政府对大学控制相对放松、中等教育不发达和大学对优质生源的追求是其产生的重要背景。相对于“唯分数”取才的选拔方式,国立大学破格招生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待改进之处。审视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破格招生实践,可为当今高校自主招生的规范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校招生正处于“大一统”的招生模式与自主招生两种方式并行的阶段。从自主招生的提出、实施.以及对其实行的可行性分析来看,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教育公平,同时,又受到教育公平的制约。但是自主招生制度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完全可以通过调节来完善。“大一统”的招生模式与自主招生相结合才是最切合我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近期,高校陆续发布09年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招生章程,不管是报名资格还是录取优惠条件,都有些调整。这里,我们收集到部分高校的新政策,请考生及时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焱 《教育探索》2011,(10):76-77
自2003年以来,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已推广至全国76所高校,但高校一直对此持谨慎态度,原因在于社会对招生工作的压力以及虽说是“自主招生”,但并非货真价实等等.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教育市场化和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高校自主招生已是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耿银平 《教育》2009,(2):17-17
新年伊始,各高校2009年自主招生考试就紧锣密鼓开场了。不少平时文化课成绩拔尖的学生,却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落马”。其实,自主招生考倒的不仅是“书呆子”,更有现行的学习理念、认知惯性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作为一项新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受到了多方关注。作为一项新的探索,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文章以“高招联盟”为出发点,看自主招生改革的问题,并就改革需要把握的主旋律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主招生制度本身蕴含着公正原则,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又欠缺公正原则,在“实然”和“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一问题,以公正的视角审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对其进行公正性解读,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几点保障自主招生制度公正性的建议,以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能日臻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18.
每月提示版     
11月是各类特殊招生政策陆续出台的集中时段。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的考试报名工作将从本月起开始启动。一般而言,各高校会在其网站上发布相关的报名政策,考生可以登录学校招生宣传网址进行查询。同时,各高校的特殊招生报名工作也一般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3,(4):13-18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育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2003年在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有望在今年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特招”。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该省范围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为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了2002年,该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扩大到了6所。在这6所高校中,另外3所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达到了22所。这22所高校中,除了上述的6所高校外,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详见本期的权威发布)。那么,这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考评?在录取过程中有些什么具体规定?等等,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为此,我们特别刊出了这些高校今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在招生对象、招生程序、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参考。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鉴于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在个别录取政策方面可能还有调整,因此,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在报考时应参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发布的2003年招生章程。我们在文后也将一并刊登出这些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联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试题综述: 2014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俗称“华约”)、2014年综合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联合考试(俗称“北约”)、2014年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合自主选择录取(俗称“卓越”)三大高校联盟自主招生考试落下帷幕.从2002年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