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肖峰 《新闻知识》2001,(7):14-15
为了掌握新闻记者的成才规律,有人把记者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新闻型记者,一种是作家型记者,一种是学者型记者。我认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尤其应当提倡做学者型记者。因为,记者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是报道事实,一方面是解释事实。解释,就是把社会问题研究比较透了,记者才能更好地报道,如果记者不拿出点时间研究问题,增长见识,我们的报道也难搞好,记者的社会责任也会落空。走学者型记者之路,就是提倡记者对实际工作和实现中的各种问题有深刻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范长江说:“记者要用毕生精力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3.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4.
艾丰曾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这样的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自己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记者兼专业学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自身做“全”了学者型记者。  相似文献   

5.
记者三说     
做学者型记者 学者不一定要做记者,但记者应当做学者。 记者对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其他人所不能企及的。世象百态,七十二行,官贾渔樵,古今中外,都可能溶进记者的报道之中。“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用以形容记者的职业,也不算夸饰。  相似文献   

6.
接回信,知道你最近也在考虑如何再上一个台阶的问题。你说读了我上次的信,正合你意,决心把做学者型记者定为今后的奋斗目标,但是不知如何起步。好,今天就专门谈谈记者如何治学的问题。治学就是研究学问。学问的范围十分广阔,凡世界上直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研究的对象,这是艰辛的创造性的学术活动。记者冶学应当从何着手呢?我虽然做了半辈子记者,却没有达到学者型记者水平。为了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我阅读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谈治学经验的文章,同时还访问了我所熟悉的几位专家。他们这些人都是穷毕生精力专攻一门学问的专职研究人员,记者  相似文献   

7.
曹仁义,在30年前的大学时代就有一个抱负──做学者型记者,不做工匠型记者。30年后的今天,作为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高级编辑,他最近被北京广播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理想的齿轮是怎样啮合的?他说:超前思考、事后归纳,一步俩脚印。他的业务研究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1959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四年的校园生活有三年是在国家困难的时期渡过的。肚子吃不饱,几千张知识卡片却是满满的。一二年级时还谈不上研究,到三年级便开始注意积累和研究了。1961年他在《广播业务》上发表一短文,崭露头角;1963年毕业时,他的论文《论简明新…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闻人的一种职业境界,专家学者型记者追求作品的理性精神和思辩色彩,成为记者不甘平庸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学者型记者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针对记者的"专家"和"杂家"之争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学者型记者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学者型记者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有人把记者分为几种类型,诸如新闻型、学者型、作家型等等。不过我想,当记者的有一个“型”应是统一的,那就是“文字型”。这就带来一个起码的要求:既然要写字,就得准确地用词达意。按这个起码的要求读记者的报道文章,常感不尽如人意。比如“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徐根宝组建中国奥林匹克队之初,就制定了三个‘坚持’的指导思想,然而,吉隆坡的六强赛上,国奥队的表现,却差强  相似文献   

11.
自从你做记者以来,大约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吧。从你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你的采访能力还是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出,你读了不少的书,知识面大大地扩展了。这是值得鼓励和祝贺的。我今天写信是想提醒你,不要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成就,在你面前还有更高一层台阶,等待着你去攀登,就是要争做学者型记者。学者型记者也可以称做专家式记者。他的特点是集记者和学者于一身。一方面具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视野广阔。既是时代潮头的瞭望哨,又是历史风云的记录员,拿起笔来写报道,倚马可待;另一方面又具备学术研究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12.
学者型编辑是一种高层次耦合型人才李继峰要对学者型编辑作出标准界定,首先要弄清学者的含义。学者古代称学士,是对有丰富知识和学问的人的尊称;现代学者一词是指具有高深造诣、在某一领域内有独特建树的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人。学者具备对未知领域的执着追求、渊...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有新的突破。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断;所谓学者型记者,是说他的这种研究的选题用的是记者的眼光,他对研究成果的表述用的是新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在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抉择,二者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文试图以嘉禾高考舞弊报道为案例,在这方面做些思考。一、明确两个基本认识记者首先是个社会人,然后才是个新闻人。新闻教科书上称记者是专职从事新闻报道的人,记者是一种职业身份。但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应该遵从社会法律制度和基本的道德规则,记者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了一些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诸如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公正正直等,这些道德准则与法律制度一起维持着社会的良性运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客观”就是不加评价的写作,它被新闻记者看作是很有价值的作法,曾受到新闻院校、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提供者的提倡。这种排斥偏见和评价的打算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客观”曾被许多新闻院系学生误认为是主观的、抽象的和评述性的写作的对立物。“客观”应该被认为是记者和其他人员在工作场所根据惯例和禁忌所采用的另一种写作方式。记者不应该忘记采用客观方式的决定其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记者应该是个专家,还应该是个杂冢。的确,做一个普通的记者不难,做一个好记者很难,本人初到记者岗位,对如何做好记者工作有这样的理解。一、做一个好记者,勤奋很重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想做一个好记者不能懒。脑子不能懒,眼睛不能懒,嘴不能懒,腿不能懒,手不能懒。有  相似文献   

17.
"多面手""组合拳",笔者给二者统一冠名为"散打"。"散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笔者将"散打"融入传媒,是觉得散打对传媒有参照、借鉴功效,尤其对基层电视台记者来说,功效会越发显著。本文将从"散打"的本质归属、基层电视台记者为什么应该做"散打"能手、"散打型"与非"散打型"记者的执业效果等方面,对基层电视台记者应该做"散打"能手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界更新服务观念、开拓服务领域的一种大胆尝试。高校图书馆缺少学者型的学科馆员,培养一支学者型学科馆员队伍,是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调查型记者,顾名思义记者应该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一件新闻的完成,需要调动多种有限资源,但是,调查型记者在其中的表现必须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所以,人们常说一件调查型记者在其中缺乏良好表现的新闻,不能说是完美的新闻。作为一名调查型记者,应当具有怎样的业务素养?应该  相似文献   

20.
为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培养学者型编辑、记者,三峡日报社编辑部扎实开展“学习年”活动,推动和促进了新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