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丽  李维青  刘茜 《科教文汇》2013,(8):174+176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研究生的压力源主要有就业、学业、经济、爱情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并针对主要压力源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压力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媛媛  马宁 《科教文汇》2010,(36):172-172,202
本文从压力的概念、压力的理论、研究生压力源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入手,提出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吴延水 《科技风》2012,(23):276-277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介绍工作压力的概念,着重评析了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进而介绍了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量表,以及工作压力的后果。通过分析工作压力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有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员面临的多种压力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压力源,并针对压力源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解决当前高校图书馆员面临主要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双玲 《大众科技》2012,14(3):251-253
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不少成果。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工作压力的定义、工作压力的理论、对于工作压力的测量、工作压力源、工作压力的后果、以及应对等方面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是在西方心理学和管理学界都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但在我国研究还较少,尤其对转型期间的国有企业员工压力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本文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压力源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男性和女性在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压力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沈黎嫣 《科教文汇》2008,(31):34-35
根据Hobfol的COR理论,编制压力源问卷,通过对249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源是知识技能,并从学校教育方面对减轻毕业生工作压力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沈黎嫣 《科教文汇》2008,(11):34-35
根据Hobfol的COR理论,编制压力源问卷,通过对249名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大学毕业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源是知识技能,并从学校教育方面对减轻毕业生工作压力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IT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镇  杜冰  刘非 《软科学》2008,22(1):129-134
采用抽样调查和样本分析的方法,从IT业知识型员工现实的身心疲劳状况入手,通过对工作压力源、员工人格特质和反应方式的分析,深入探讨了IT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的成因,提出了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方阳春 《科研管理》2013,34(5):136-143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后发现:(1)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高,特别是高工作要求低收入、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而产生的压力;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来源于家人和朋友,来自上级和组织的支持较少;社会支持形式多为情感支持,工具支持和信息支持较少。(2)五种压力源与压力症状具有显著正相关;工作量大时间长压力源与关系绩效显著负相关;高工作要求低收入、工作量大时间长与任务绩效显著负相关。(3)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对压力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压力症状是工作压力源与社会支持作用于工作绩效的中介变量。(4)社会支持对关系绩效有显著直接影响,对任务绩效没显著直接影响。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学校、主管领导、家人、朋友和自身等五个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压力管理和社会支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研究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地区三所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1000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医科大学生有心理压力的比率为51.29%,其中,中、重度心理压力比率为21.2%:心理压力各因子中以学习、父母期望压力为重点;②不同分类亚群学生心理压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管理专业、年长生、高年级生、女生、农村生、未婚无恋人生、无学过心理知识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压力均比临床专业生、年幼学生、低年级生、男生、城镇生、未婚有恋人学生、独生子女学生、学过心理知识的学生压力更大.结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因素分析各占的比例表现出差异,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应对不同分类亚群学生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教育和帮扶.  相似文献   

12.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引入积极塑造者假说阐释工作压力与员工学习间的互惠关系,构建二者的良性循环,并据此提出两项中介假设;以研究院所、管理咨询机构的知识型员工为样本,采用两期107份纵贯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学习中介工作压力与工作资源之间的正向关系,工作资源中介员工学习与工作压力之间的负向关系,压力与学习构成良性循环;研究表明,面对压力,积极塑造者将展开适应学习,习得知识后,积极塑造者将改变工作、获取资源以缓解压力,工作压力与员工学习良性互惠、员工福祉和技能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4.
全球板块运动对板块边界带应力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全球板块边界带分别按照不同的宽度加以界定 ,计算了全球板块边界应力场的长、短波分量 ,讨论了应力场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相对贡献 ,分析了其与板块边界相互运动类型的相关性 .在收敛型边界带 ,俯冲板片推 (拉 )力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力源 ,仅仅洋脊推力不能主导板块的应力场形态 ;同时 ,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力对板块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结果还显示板块边界带参考半宽度以不大于 2 0 0km较为合适 .  相似文献   

15.
挤压筒参数的选择及其对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蔚  周庆 《科技通报》2001,17(1):56-59
挤压筒是挤压机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多层套组合式挤压筒,可改善挤压筒的受力条件,增加承受能力,提高使用寿命,在使用损坏变形后,只需更换内衬,减少了材料损耗,降低了成本,为延长挤压筒的寿命,除选择合适的材料外,选择正确的技术参数尤为重要,在挤压机各零部件的强度计算中,可通过对挤压筒几个主要设计参数的修订,来完成其复杂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杂交水稻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伟其 《科技通报》1999,15(5):382-386
通过在低钾胁迫下对杂交水稻耐低钾基因型威优35及不耐低钾基因型汕优6号的比较研究,表明低钾胁迫会显著增加不耐低钾基因型植株地上部分的氮含量和叶片总游离氨基本酸含量,降低籽粒粗蛋白含量,显著影响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而对耐低钾基因型的影响较小。低钾胁迫还引起两基因型其它主要游离氨基酸的不同变化,籽粒产量也有明显差异,说明耐低钾基因型水稻在氮代谢方面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刘莉  董静 《科技通报》2007,23(3):360-367
综述分子标记在大麦耐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发育基因效应、野生种或地方种的变异、遗传(QTLs)图谱等。现代引种和育种过程引起物种的遗传变异趋于狭窄、多样性减少,由此可能加重疾病、害虫和非生物胁迫等危害的潜在威胁。发育基因对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多态性效应;野生大麦和原始地方种为提高耐胁迫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大麦遗传多样性的分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野生种质优良抗性,更有效的选择耐(抗)性基因型。文末从正反两方面简要讨论了分子标记在大麦耐非生物胁迫遗传育种研究中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秀苹  陶意 《科教文汇》2013,(7):194-195
高职图书馆可以广泛收集、整合开放存取的多媒体图书、多媒体期刊、多媒体报纸、多媒体精品课程、多媒体特色资源库等免费资源,建设、扩充本馆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以期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杜建彬 《科教文汇》2012,(25):5-5,7
当前高校教师承担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其压力来源主要有社会、工作特性、个体与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师压力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压措施,维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