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本质诉求,需要我们树立通识教育理想,明晰通识教育目标,建立通识教育实务体系,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邓昕  杜雪娟 《文教资料》2013,(30):179-181
本文概述了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与通识教育结合。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构建有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了全面知识准备,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要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为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努力。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全面知识准备。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化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能否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以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高职开展通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企业界与学生们的需要。文章以A大学与B学院为例,发现综合性大学与高职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出发点、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由此,作者提出了高职开展通识教育的策略: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通识课程内容;改革现有通识课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萍 《职教通讯》2015,(23):8-11
从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忽视、缺位现象入手,考证了计算机发展历程中人文向度以及对当今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文通识教育必要性思考的启示,进而论证人文通识教育不仅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补充,而且还是与之同生共长、相辅相成的一体形态。利用三维坐标系,构建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文通识教育的三维养成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动因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意义逐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然而,通识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意义仍存有不少质疑。文章基于通识教育的一般内涵,进一步阐明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必要性,并对实施通识教育提出建议,即树立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通识教育观念,构建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和完善以专业实践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营造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加强制度引领的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这一本质特性。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和性质的分析,以及对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比较显示,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并借鉴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但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较之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在通识教育视域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进一步研究,在对通识教育理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育的意识形态发挥教育的教育作用,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播音表演专业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借鉴哈耶克市场经济秩序理论,市场经济秩序即自生自发的秩序,但也有计划秩序或宏观调控秩序。职业教育市场秩序同样具有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特征。职业教育市场的自发秩序是通过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以调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业教育市场的计划秩序是国家对职业教育市场进行干预,制定秩序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在我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市场秩序需要从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市场秩序、规定政府责任和办学主体的义务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市场秩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轨迹和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证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普通高校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性大学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生均占有较多的办学资源,表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在全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生均占有较少的办学资源,地方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这将奠定中国多层次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职高专评估工作亟待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分析该评估工作中出现的六大矛盾及其原因,既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八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explores links between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between tertiary education and the labour market as determinants of provincial and national transition patterns in Canada. The study consists of a provincial analysis that maps the typology of transition systems across Canada’s devolved federated tertiary education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tionally: the links between education and work are relatively loose aside from regulated occupations;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general educ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are used as a screen for entry to the labour market. However, while Canada can be broadly understood as a liberal market economy, there is provincial diversity within the nation; and there are varying log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 deployment of labour, and relations between institutions. The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 frameworks, structure of jobs, and formation of skill in Canada’s largest provinces of British Columbia, Alberta, Ontario and Quebec reveal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tion systems. However, despite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val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ari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have not been enough to shift the federal pattern as a whole. Instead, in Canada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generally stigmatised and viewed as signalling low ability and motivation.  相似文献   

15.
大学理念、文化自觉、通识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灵魂"、"筋骨"和"肌理",完整地构成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一个完整"人"的教育。文章从文化自觉谈起,通过缩小文化自觉的外延,逐步分析文化自觉对于大学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意义。笔者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试图从高职教育的现状中探索出人文教育的筋骨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高职院校面对这一重点工作.应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艺术专业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由于起步较晚及其他原因.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一直沿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只停留于对物象作客观记录与描绘的训练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与审美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培养目标不同等,明显不能适应当今高职艺术教育的新趋势。所以,我们应根据高职教育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从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逐步构建与普通综合院校艺术专业有所区别、又能充分体现高职艺术教育鲜明特色的素描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whether tertiary edu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i.e., academic or vocational tertiary education, leads to more or less favourable labour market outcomes. We study the problem for Switzerland, where more than two thirds of the workforce gain vocational secondary degrees and a substantial number go on to a vocational tertiary degree but only a small share gain an academic tertiary degree. As outcome variables, we examine the risk of being unemployed, monthly earnings, and variation in earnings (reflecting financial risk). We study these outcomes at career entry and later stages. Our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ype of tertiary education has various effects on these outcomes. At career entry, we observe equal unemployment risk but higher average wages and lower financial risk for vocational graduates. At later career stages, we find that these higher average wages disappear and risk of unemployment becomes lower for vocational graduates. Thus, by differentiating the tertiary system into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graduates face a variety of valuable options allowing them to self-select into an educational type that best matches their individual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实现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美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特点集中表现在:连贯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宽松多样的招考渠道和规范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法规上。对加强我国中高职衔接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育人体系,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