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 针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情报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为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并为国内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简要概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需求的特点以及情报保障体系的特点,并分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保障的作用,指出情报保障体系建设的三个面向,最后研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保障核心体系建设和运行模式。[结果/结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情报保障体系应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保障内容、涉及范围更广更全面。情报保障体系框架是由多主体协同建设,为国家科学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以及各圈层服务。情报保障体系要着重于情报平台、情报人才队伍、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情报管理制度建设。情报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与内部情报平台以及外部情报合作相互联系、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情报资源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从而为创新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超前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对主编思维超前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吉元  许雪梅 《编辑学报》2002,14(5):315-316
超前思维是一种科学的、具创造性的革命思维,具有否定性(或创新性)、独立性、变革性和超越性4大基本特征.期刊主编的思维越超前,所办的期刊就越具创新特色.超常的洞察力、科学的预测力和多元的思维力是评价主编思维超前性的3个必备条件.前2个条件是主编思维超前的外在表现,第3个条件则是超前思维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赵蓉英的<知识网络及其应用>是我国第一部情报科学领域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知识网络的专著和开创性、标志性成果,具有选题新颖,创新性强,研究方法科学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明确情报思维与信息思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推动信息范式与情报范式融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构成维度视角对情报思维概念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首先对情报学界关于信息、情报、信息思维、情报思维四个概念的现有理解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竞争思维”“信息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全源性思维”五个关键维度剖析情报思维概念的内涵。研究发现,围绕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这五个维度分别扮演着各自独特的功能角色,其中竞争思维确定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系统思维理解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信息思维描述情报目标或情报问题,批判性思维对各个维度的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进行把关,全源性思维对其余四个维度的功能进行补漏,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图2。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近年来就创新教育方式的探索与体会基础上,提出了造就创新型教师以及创新性育人环境营造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由此梳理出在教与学的创新过程中需要强化的理念与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玉莲 《大观周刊》2012,(5):182-18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创新性思维的意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等出发,从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营造探究氛围等方面论述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王玉莲 《大观周刊》2011,(51):186-186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创新性思维的意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等出发,从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营造探究氛围等方面论述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科研工作者的情报意识,对于满足在科学研究整个过程中的情报需求,至关重要.科研选题的论证、科学实验的进行、科学思维的发挥、科研论文的写作、科研成果的传播等科研环节,都需要情报意识的积极参与.尽快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情报意识,对于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为知识创新管理是信息分析与咨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解决相关的问题需要树立基于信息的管理分析理念及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现代情报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体会情报科学对决策信息流的意义,找到深入进行信息分析、促进情报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教授情报思维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情报、情报工作与情报科学技术、情报思维理论方面对钱学森教授情报思维理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张琪玉先生创立情报语言学学科的历史背景入手,剖析先生在情报检索语言的性质、情报检索语言与自然语言关系、文献标引工作自动化等方面超前的学术思想,论述先生超前的情报语言学思想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席庆义 《编辑学报》1991,3(4):194-198
本文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出发,论证了编辑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方法,以及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对于编辑人员进行创造性劳动和刊物质量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还对编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编辑工作的创造性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玉珠 《编辑学报》1994,6(3):125-128
在科技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出编辑劳动的创造性价值。编辑家在选题组稿时,择优弃劣,弘扬创造性,引导着科技创造活动的新潮流;在修改稿件时,将自身的创造性融入稿件中,将稿件转变为文献,使信息智化;在总体设计时,构造科技书刊整体,产生创造性价值增量,增大其创造性;在编辑产品流通时,对科学技术中的创造性成果发挥着运载传播、转化促生和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因素影响下档案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影响下档案学思维方式从逻辑思维方式向系统和数理思维方式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档案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并由此引出关于其所引发的档案学研究角度扩展的论述,即在新的技术环境中,档案学逐渐超越历史学视角的局限,从信息,特别是公共信息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强调思维方法与规则的严谨与科学的科学思维,强调思维方式与结果之新颖性的创新思维,其共性特征包括思维的前提是以知识信息为素材、思维的过程体现为对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思维的结果是具有创新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新的知识信息。从信息学角度,可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科学思维理解为一种信息思维,通过信息检索课教学对信息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将有助于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模式及其各研究过程中对信息需求的探讨,试图建立战略层次的信息系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创造性服务。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建设若干基本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出发,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人类的信息需求和文明发展是图书馆产生的社会根源,图书馆是保藏、传递知识信息,推动社会和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机构,本文以此作为论述的理论起点,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将知识性、社会性、技术性与人文性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属性的动态、智能化的信息资源集合体。文章在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的框架内构建图书馆学学科体系,运用科学的学科判定工具得出: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应是一门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为一体的,融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为一炉的,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文章特别论述了思维科学在图书馆研究中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Towards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propose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transformative discoveries in science. The theory is derived from a recurring theme found in a diverse range of scientific change,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theor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sociology of scienc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theory extends the concept of structural holes from social networks to a broader range of associative networks found in science studies, especially including networks that reflect underlying intellectual structures such as co-citation networks and collaboration networks. The central premise is that connecting otherwise disparate patches of knowledge is a valuable mechanism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general and transformative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particular. In addition, the premise consistently explains the value of connecti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ary specialties. The theory not only explains the nature of transformative discoveries in terms of the brokerage mechanism but also characterizes the subsequent diffusion process as optimal information foraging in a problem space. Complementary to epidemiological models of diffusion, foraging-based conceptualizations offer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arriving at insightful discoveries and optimizing subsequent pathways of search in a problem space. Structural and temporal properties of potentially high-impac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to characterize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intellectual networks of a field. Two Nobel Prize winning discoveries, the discove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ene targeting techniques, and a discovery in string theory demonstrated such properties. Connections to and differences from existing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The primary value of the theory is that it provides not only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intellectual growth, but also concrete and constructive explanations of where one may find insightful inspirations for transformative scientific discoveries.  相似文献   

19.
徐静  王斌  刘冰 《编辑学报》2015,27(6):525-527
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中信息产品的转型尤为重要.产品是传媒战略的承载者,也是传媒与用户之间的直接载体,关系到传媒竞争力的实现,而产品思维对于提升出版传媒的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对国际著名科技出版集团医学数字化信息产品的剖析,发现在产品生产的中观层面上其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向,尤为突出的特点是产品生产全流程的用户导向性以及专业内容与新媒体的高度切合性.  相似文献   

20.
论述高校图书馆建设信息素质网络教育资源的现实意义和特点,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路,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关系,并对建立完善的信息素质网络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