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互联网电视服务平台面向新疆自治区服务实践建设为示范样本,就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平台在资源服务方面的创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组织等方面展开了具体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释了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介绍了业务平台架构、播控平台架构和工作流程以及馆藏数字内容在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的审核与发布过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服务模式,力图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构建资源共建、服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江 《新闻传播》2013,(12):19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电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技术,互联网电视技术集通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一体,打破了传统的技术服务范畴。本文基于互联网电视技术的传输特点,分析了发展方案,旨在促进互联网电视技术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电视视频APP是互联网电视接收视听节目的主要载体.其发展速度一方面受互联网电视行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近年来,互联网电视视频APP在行业、政策等多重影响下,历经了野蛮发展、严厉整顿、兼并整合等阶段.在未来政策空间越来越紧缩的情况下,视频APP应主动调整,应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听节目服务.  相似文献   

5.
核心阅读: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也改变了产业格局和视频播放体系。现在的电视越来越像电脑,电视受众已是基于互联网的受众群体。电视互联网成为大势所趋,电视服务势必走向大视频云应用时代,平台化、移动化与大屏化将成为视频产业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数传媒积极应变,创新电视服务业态,迎接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赵莹莹 《今传媒》2016,(4):23-24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文艺心态,并且催生出一大批新的文艺形态,所以电视文艺的变革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变革.互联网的发展既是对电视文艺的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文艺的节目质量成为迎接互联网挑战的最佳武器.本文通过概述电视文艺的发展,讲解互联网对电视文艺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凯 《青年记者》2012,(33):80-81
校园电视的发展现状校园电视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区别于商业电视体制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属于政府控制的电视体制。它是以学校为传播范围的电视媒体,由学校投资创建,宣传服务的对象为学校师生员工,是学校内宣、外宣和开展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张晓伟 《传媒》2018,(6):35-37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近几年,OTT TV迅速崛起.所谓OTT TV即Over The Top TV的缩写,其是基于互联网面向公众开放的视频服务,特征是业务提供者不再需要传统电视的一些发射台、线路等基础设施,而直接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对接.OTT TV因其内在的传播特点符合互联网环境下观众的收看习惯,迅速抢占了传统电视行业的市场.不仅如此,OTT TV以其独有的优势,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对传统电视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被迫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在这一变形中,顶层设计下的战略转型应作为前提条件,内容层面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坚持应作为核心竞争力,而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应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如此,电视"变形"才能更好地借助OTT TV带来的机遇,并继续开辟其视频领域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于海婷  唐英 《青年记者》2016,(23):117-118
喻国明教授在《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中指出,互联网具有高维媒介的特性,“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媒介,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①互联网的这一特性使它更加自然地向下兼容电视这种低维媒介,却不容易为电视所兼容.所以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既要把握传统电视媒体的独特性,又要兼顾互联网自己的发展规律.技术属性决定了电视无法像互联网那样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开放性,但电视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家庭休闲的功能,有高度的“强关系”社交属性,是客厅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与社交电视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调动电视的“关系”特性,实现电视观看的场景化,构筑电视观众深度介入的场域.  相似文献   

10.
赵珊珊 《传媒》2021,(7):47-49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和代表,发展十分迅猛,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别从中央要求、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技术标准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互联网电视管理进行分析,解读现行国家政策法规对互联网电视发展的积极指导作用,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电视等视听新媒体法律体系建设、推动安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乔新玉 《声屏世界》2017,(10):53-55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原本成熟的盈利模式面临着免费模式的挑战.对于我国的电视频道而言,"免费"原本就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模式.然而,互联网的免费模式与电视的免费模式存在着较大不同.通过对比分析互联网免费模式和电视免费模式的异同,可以对电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进行更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2,(18):2-3
CIBN互联网电视上线商用5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的"CIBN互联网电视"举行上线商用发布仪式。在业务形态方面,CIBN互联网电视主要侧重于用户收费模式,用户可根据需求通过在线电视支付获得收费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帆 《新闻前哨》2022,(8):20-22
互联网电视已经成为视频传输的主要通道之一,与有线电视、IPTV并驾齐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标签库推荐的智能运营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电视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智能运营推荐平台及其支撑体系,总结智能运营推荐的四种模式,探索互联网电视的内容运营价值和流量变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珂  张媛 《青年记者》2017,(5):43-44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互联网+”正以巨大的能量推动着传统电视产业融合升级,电视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电视”下的裂变,颠覆了传统的电视节目生产和传播形式,鞭策着中国电视人不断探索多样化创新.从跨屏互动到台网联动,从网络电视到社交电视,从T2O模式到“摇电视”,“互联网+”驱动下,电视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陆地 《视听界》2011,(4):19-24
2005年以来,网络视频一直是互联网领域、传统电视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互联网领域关注它,是因为网络视频的兴起意味着互联网业务正在从文本服务向超文本服务升级,或者说正在经历着从电子报纸媒体到电视媒体和全媒体的转变,希望它能迅速成为互联网业务增长和盈利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电视的产生源于OTT业务的兴起,其业务范围是基于开放互联网的数据信息服务。它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区域服务的差异化,使集成信息服务在公共互联网的支撑下实现全国同步传播成为可能。借助互联网电视技术提供数字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展示与服务,不仅可以使全国用户收看到图书馆提供的公益文化视频节目,还可以读书看报、浏览种类多样的图文信息资源,并通过交互技术体验多项图书馆的特色功能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陆地 《视听界》2011,(4):18-24
2005年以来,网络视频一直是互联网领域、传统电视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互联网领域关注它,是因为网络视频的兴起意味着互联网业务正在从文本服务向超文本服务升级,或者说正在经历着从电子报纸媒体到电视媒体和全媒体的转变,希望它能迅速成为互联网业务增长和盈利的支柱。传统电视领域关注它,是因为网络视频已渐成气候,对电视观众和广告的分流日渐明显,市场威胁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金妍 《青年记者》2016,(24):76-77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造已成为常态,“广电+”这个说法来源于2015年的热词“互联网+”.何谓“广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2015年广电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上比较清晰、明确地阐述了“电视+”或“广电+”的概念,他认为可用“电视+”或“广电+”来概括广电的全面转型升级,其中最迫切的意思就是“+互联网”,就是要拥抱互联网、占领主阵地.要通过“+互联网”,尽快实现广电技术、内容、业务、形态、功能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广电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①事实上,电视早就开始了与互联网的融合之旅,互联网发展初期,电视提出“内容+渠道”的发展战略;国家“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又提出“内容+服务+平台”的发展战略,电视加快了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视提出了“全媒体”战略,终端融合更多样,手机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纷纷登场,电视内容的接收由电视机转向更为自由方便的电脑、手机等,“广电+”成为电视转型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以 《声屏世界》2013,(5):189-191
"盒子"其实是互联网电视盒的大众称呼,与传统的电视机顶盒不同,互联网电视盒可以兼容地将手机、iPad或电脑上的内容通过WiFi投射到电视上,也可以在线观看合作商提供的内容,使用户能在电视上免费观看网络电影、电视剧,分享互联网各类资源。[1]互联网电视是基于互联网的、以宽带以太网为传输链路、以电视机为终端,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电视业务。[2]  相似文献   

20.
弹幕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评论方式被逐渐运用于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中,是传统媒体连入互联网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从媒介补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弹幕对传统电视的补救;从电视自身的特点、电视体制以及电视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弹幕在电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弹幕具备的社交因素、弹幕在形式和规则上的创新以及弹幕给电视带来的互联网思维使得弹幕在传统电视中的运用仍具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