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罗尔斯的正义观念在深层次上依然是一个道德哲学建构,这不仅因为罗尔斯始终都是在以一个学者所具有的良知和道德情怀进行其思想探索。更由于其著作的字里行间都在为个体的权利和价值进行道德辩护。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强调各种个体素质的有机结合。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个体的人的体质、性格、气质、知识、品德、能力和条件等多种要素的结合。它是一个由道德观、价值观、需求倾向、实际技巧、知识结构和水准组成的系统。它是档案事业发展、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档案人员的道德意识,是档案人员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等等。道德意识是支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档案人员的道德行为,是档案人员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是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有…  相似文献   

3.
谭云华 《大观周刊》2012,(7):202-202
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课堂要高效。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以及每一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性,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在民族地区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是新闻宣传的道德基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整合和凝聚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打造和夯实民族基本道德规范,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各级党报党刊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主流价值和道德共识做导向、做支撑,就会涣散民族意志,陷入一盘散沙,难以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是传统文化的亮点,正如谚语中所说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民俗学、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化学研究中,传统节日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和集中表达,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习俗,对民族文化系统的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从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传统节日所蕴含和承载的伦理意义异常丰富,具有强化民族记忆、对民族共同体成员实现道德濡化的积极功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最应理解和传承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饮食文化便是其中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日常的饮食。而每个民族的饮食系统和饮食文化又都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不同,以及历史上各自形成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等原因,在饮食文化上各有特色,因此,饮食也就成为区别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群体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正是因为被所处的群体所容纳,所以我们很少去思考群体的特性,以及我们每个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及表现.勒庞的《乌合之众》给了我们反思群体和个体的机会.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田艳 《新闻世界》2014,(5):165-166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享受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而公益广告作为精神文明的特殊载体之一,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其所倡导的行为规范、精神文化、价值理念、伦理道德等都充满了民族文化色彩。本文对公益广告进行了概述,重点从民族文化是公益广告的立足点、孝文化、家庭文化以及道德文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公益广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廖丽春 《大观周刊》2011,(34):160-160
作为一个教师,既然承担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就应该对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负责任。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智力,身体状况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想尽办法去挖掘每个孩子的最大潜能。对于学困生,我们更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关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放弃,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关爱和教育,他们也会是一朵美丽的鲜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0.
英国思想家休谟提出过“与他人的同胞感”的概念,也就是同情、仁爱和道德,每个个体都是构成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或幸福或痛苦的感觉,他人在某种程度上能产生共感.基于同情和道德的共感共通,形成对行为活动的赞美.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者、思想家、伦理学家合勒指出,现代人不在情感生命和爱与恨的领域之内寻求明证性和合规律性,丧失了良知和细腻,而去探讨一切不会成为合乎理智的决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作为道德实体与其所属的职业个体之间有着复杂的伦理道德关系.进入一个新闻媒体组织,意味着进入一个具体的职业工作共同体,进入一个组织网络、规则、规范体系.新闻媒体组织的媒介品格、价值追求和新闻理想,在新闻实践中实质上要比个体工作者的道德表现更为重要.新闻业中最有道德的记者出自高质量的、有品位的新闻媒体.只有在组织与个体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健康的认同关系.媒体组织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道德主体,职业个体也才能成为真实的道德个体.  相似文献   

12.
论“双主体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主体教学观"是近年来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它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为主体,在教的过程中,以教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从增强个体主体性意识、发展个体主体性能力、形成个体主体性人格等三方面论述该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传统,自从两汉产生以后,由于历代统治者对这种地方性著作都很重视,故每个朝代都有明确规定,各个地方政府都必须按时编写,及时呈送。自隋唐以来,直到清代从未中断。对  相似文献   

1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巴比伦",每个时代也都有自己的"巴比伦",更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巴比伦。但是,不是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有勇气和能力说出自己的"巴比伦",更多人的人是在回避和躲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优秀的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的文字及其著述。一个民族就是经由他们对自己文字及其著述的共同阅读形成了阅读共同体。阅读共同体是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根系和血脉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经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共同阅读所形成的,而且每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壮大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强盛的时期。所以,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守住中华民族阅读文化之魂,是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6.
林存肃 《大观周刊》2011,(10):212-212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目前德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一代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任何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把民族结成一个统一整体的物质力量。是民族形成、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基础。由于民族内部生产分工、商品交换和分配关系的发展,使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从而把人们结合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民族经济体。在不同的民族经济体中,  相似文献   

18.
赵妍 《今传媒》2006,(9X):46-47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个体所加入的社会生活,取决于个体经历的社会化进程。而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社会文化层次和微观的个体生活情境的层次。社会文化层次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个体生活情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微观机制,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使自己的活动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而公务员职业道德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能有些同志会觉得,我们只是普通人,能做的太少。其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下面几位"英雄",原本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都不惊天动地,但点点滴滴却是可歌可泣;他们虽然都是小人物,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他们虽然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他们的追求却很崇高。  相似文献   

20.
阮怀君 《新闻世界》2014,(11):220-22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提炼企业精神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