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幸福”、“幸福感”、“幸福指数”渐成中国社会流行语。从崇拜GDP到追求幸福指数,是中国转变发展模式实施“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现在,不但各级政府将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列入其施政纲领,各式幸福指数考评体系几成政府决策依据。各大小媒体也是闻风而动,大张旗鼓地“曝晒”民众幸福感。不遗余力地搜寻提升幸福指数的途径。然而,也有百姓对报道提出疑问:“幸福指数有那么高吗?”毋庸置疑。一些媒体对幸福指数的那种类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式的报道与解读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幸福指数来源及我国国民幸福指数含义,提出了营造优美环境、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等图书馆提升读者幸福指数的具体思考。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告别唯GDP,更要告别GDP思维惯性虽然告别了唯GDP,但唯GDP主导下思维惯性未必随之烟消云散。"幸福指数"会不会演变为新一轮的形象工程?人民幸福不幸福、"幸福指数"高低由谁说了算?需要警觉的是,当下少数地方官员让人民"被幸福"已然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4.
周晓虹 《视听界》2011,(3):31-32
“幸福”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GDP持续稳定的增长而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的一个主题。不仅社会学界和心理学界诸多学者开始研究幸福,探讨“幸福”内涵、制定“幸福指数”、发布城乡“幸福指数”,在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党政领导和地方政府也开始关注幸福,呼吁在GDP增长的同时,能够增加或提高本地区民众的幸福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颜陈 《新闻前哨》2013,(3):70-71
"幸福"几乎成调侃词的当下,评价幸福指数确实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幸福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对幸福感受敏感度的差异也很大。通俗地说,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但是,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发布者、社会行为的组织者、社会民意的表达者,具有构建公众常识、钝化分歧争论、应对边缘挑战等舆论引导职能,媒体人的幸福指数无疑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校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年轻馆员的幸福指数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年轻馆员幸福指数偏低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指数有多大?一直以来,人们对幸福的诠释可谓千人千语,各持其言。尤其是女性朋友,对幸福的期冀更是一种弥足的奢望。其实,获得幸福并享有幸福对当下都市女性而言,亦难非难。  相似文献   

8.
詹勇 《大观周刊》2012,(21):1-1
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纷纷打起“幸福牌”,人们对“幸福指数”已经不陌生了。然而最近,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联合招聘机构进行调研,推出了全国28个大中城市的“烦恼指数”(平衡指数).数据显示,各城市白领平均指数为48.22,普遍“比较烦”。  相似文献   

9.
解读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当代图书馆员幸福感受产生的原因、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和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调查结果等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从理论的层面上解读当代图书馆员的幸福指数及其相关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期望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当代图书馆员真实的心理状态,同时寻求进一步提高当代图书馆员幸福感受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问:最近,看到一些地方在搞幸福指数测量,想请问,什么是幸福指数? 答: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其二,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其三,它是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11.
卢妙清 《编辑学报》2013,25(5):493-494
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幸福指数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从明确编辑定位,坚定职业信心;构建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强修养,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来行之有效地提高其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社会转型期中,高校图书馆员普遍存在职业幸福指数不高的现状,文章提出了EAP模式引入图书馆管理的可行性。只有关注馆员的情感世界,创建积极和谐的职业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幸福"成为坊间的流行语,"幸福指数"也正在代替GDP,被一些地方政府当做宣传政绩和领导能力的一项新指标。从一些地方全力打造"幸福城市",到另一些地方官员"让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承诺……幸福,正在成为中国各级政府的施政追求。  相似文献   

14.
蹇莉 《新闻实践》2012,(4):8-10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量的增长转为更加关注质的提升,人的需求也从单纯的物质满足转为物质与精神并重,且更加关注精神需求和主观感受。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全面展开,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幸福感成为各个省市各个地区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发布者、社会行为的组织者、社会民意的表达者,如何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幸福价值观,展现社会和民众的幸福场景。推广提升幸福感受的创新实践和做法,对提升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创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民幸福特别是幸福指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借助有关资料,探讨我国图书馆员当前职业生存状态,分析了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指数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社会层面上应增强馆员的职业威望,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组织层面上图书馆应把握机遇,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个体层面上馆员应调整个人心态,促进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馆员职业幸福指数是衡量馆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青年馆员是推动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关注他们的幸福指数、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以及基于组织的职业满意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幸福管理,提升青年馆员的职业成就感、职业自豪感、职业安全感和职业自信心,在提高青年馆员主观幸福感的同时,实现图书馆的高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幸福在路上     
就像许多童话故事中从天而降的幸福一样,"幸福"及其所谓"幸福感""幸福指数"一类的词也突然降临到了我们的视野当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人心痒;又似细雨潜入夜,砸得人生疼。我们或忙或闲地都不约而同发出疑问:我们幸福不?  相似文献   

18.
幸福生活是百姓的追求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匹配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追求幸福的百姓诉求相一致时,新闻就爱上了幸福——“幸福”、“幸福生活”、“幸福指数”便成为媒体钟情的热词和争相报道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幸福生活的定义尚不完善,幸福指数的标准难以统一时,肩负为追求幸福生活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重任的新闻媒体,在报道幸福新闻时,暴露出碎片化、片面化、极端化的倾向,百姓时有“被幸福”的感觉。既然幸福已成为重要的报道内容,就有必要研讨幸福新闻业务,为更好地开展幸福报道提供理论支持。目前,业界和学界鲜见这方面的业务研究,本刊率先组织文章,对幸福报道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幸福",是过去式,是进行时,更是将来事。讲不清、道不明的"幸福"二字,却成了这一时期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幸福中国""幸福大省""幸福城市""幸福指数"等辞藻催生了书业市场上的"幸福风潮"。什么是幸福的追求,这一话题,谁也道不明。为此笔者走访了杭州市区博库书城、购书中心等,走进2011年末至今的生活励志类书市,探寻这一温暖话题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徐雪颢  荣超 《大观周刊》2012,(49):71-72
我国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行列已有十多年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升,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已十分突出,在这个已经到来并逐步加快的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幸福指数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以杭州为例。而且,杭州城乡老年人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导致杭州城乡老人不同的幸福感。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在通过杭州城乡不同的社会资本下,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的比较,了解杭州市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解决是否拥有更好的社会资本就能有更高的幸福指教和如何利用和处理社会资本与老年人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完善杭州城乡老年人养老制度的道路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