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在声乐演唱中具有着重大意义,它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语言既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与音乐高度结合,歌唱只有通过纯正的咬宇与发音,才能创造出内容深刻、丰富而又动人的音乐形象,从而在歌曲的思想内容、音乐主体的理解与表现上体现出了鲜明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任何一个有成就的歌唱家,要想发挥本民族的声乐艺术,无不对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认真的研究.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的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声乐作为音乐的艺术形态之一,在它的艺术美的创造构成与体现中,除了具备与器乐一致的共性外,自然还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或特殊性。声乐作为整个音乐总体构成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形成自身艺术美的创造系统,即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美的因素,按一定美的规律构成的具有特定特征的整体。我们认为声乐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的艺术创造包含了多方面的造型手段与环节,在声乐美的总体构成中,蕴含着美的各种因素,它是以词章的语言美,曲调的旋律美,以及演唱的声腔美等共同来体现声乐的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3.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语言、音乐、表演融为一体;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孩子们在演唱中广泛接触音乐,能使孩子们不断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在少儿声乐艺术中,有诸多的演唱技巧需要孩子理解和掌握.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了解声乐,喜欢声乐,从而热爱声乐.  相似文献   

4.
音质在音乐中即指”音品”。而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主要表现在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丰满圆润的歌唱共鸣、宽广辽阔的歌唱音域以及宏亮悦耳的歌唱音响、丰富细腻的歌唱音色等方面。可见,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是由技能与技巧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人类音乐世界里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一样,表现"美"——"音乐美"是它最终的表现目的和本质特征。正是这种本质的特征和目的,决定了每位从事歌唱的人具备音乐美的素质、展现音乐美的能力的重要性。声乐教学是承担培养音乐美任务的初级载体,忽视音乐美的培养,则无法赋予歌唱以更高层面的艺术魅力。只有在训练科学的演唱技巧上贯穿良好的音乐美感培养,才是使作品及演唱拥有不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源泉。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语言不仅能够表达、传递思想,更能够传递感情。声乐艺术作为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体不仅具有语言的沟通、传递的作用,同时也包含了音乐的美,让欣赏者在了解演唱者所演唱的内容的同时更得到了艺术的享受,所以说声乐演唱是语言与音乐的进一步升华。语言把故事内容以及音乐以具象化的形式传递出去,而音乐又  相似文献   

7.
王莹 《成才之路》2009,(11):70-70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声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声乐演唱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通过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诉说情感,并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的艺术表现。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是演唱成功、使声乐演唱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的条件,所以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和审美想象的运用对歌曲的创作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展现具有重的意义。下面本文重点进行分析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智芳 《小学生》2011,(6):19-20
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音乐的独特功能——乐谱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象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美得到塑造和升华呢?单凭音乐是不够的,还要由教师精心去设计美、创造美和发现美。  相似文献   

10.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体现出多方面的协调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体美,演唱的情感美。可见,在声乐的学习中,气流、呼吸、位置、口形、吐字、神态、情感等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多年的声乐学习及声乐教学,深深感悟到:协调性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所谓“协调性”就是把生理、心理与音乐形象协调统一。歌唱是整体的活动,正确的歌唱是呼吸、发声、共鸣、语言、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对音乐形象的准确表达等共同协…  相似文献   

11.
张国强  张华 《成才之路》2010,(18):60-60
音质在音乐中即指音品,而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主要表现在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丰满圆润的歌唱共鸣、宽广辽阔的歌唱音域、洪亮悦耳的歌唱音响、丰富细腻歌唱的音色。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虽是一项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在其教学开展实践中却又彰显了丰富的美学特色和美学内涵。事实上,声乐作品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学美、音乐美、表演美、音响美等不同层次的审美内容,我们作为声乐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将声乐演唱技巧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的集合起来,从而全面的推进对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力的发展。具体到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声乐教学实践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内涵的渗透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总结,以期对声乐教学实践产生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阳赛玉 《文教资料》2006,(24):165-166
音乐模仿是指以原有的音乐或音响为样板,采用某种工具和手段(如歌喉、乐器、技法等)进行重复或复制的一种行为方式。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模仿是学习者获得声音要领、掌握演唱技法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许多的声乐学习者都是从直接聆听教师、歌唱家的示范和演唱中获得歌唱音色的感性认识,并模仿这种演唱声音而逐步走向声乐殿堂的。从声乐的本质来看,声乐是音响的听觉艺术,学习声乐首先离不开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歌唱的音响。如果声乐初学者脑子里对好的声音没有印象,不能形成一种唱法和声音概念,便难以学唱出好听的声音。然而,并不是短时间的…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是音乐范畴中 ,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 ,而在演唱中 ,是否“字正腔圆”,因为衡量演唱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刘琼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1):115-117
声乐演唱是以声音美、音乐美、语言美为导向,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今声乐表演形态的多元性使研究者对声乐教学的基础产生了新的思考。唱法体现出了风格的特征,也是由人声生理规律所遵循的科学的运动方式,在声乐基础学习中,以创造美好的声音为目的。任何割裂生理机能规律以达到另外的生理运动方式,都是有违科学原则的。声乐演唱所表现的风格语言具有民族性,而不是歌唱基础方法的生理规律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6-87,10
声乐教师的职责就是教音乐专业的学生演唱技巧、声乐理论,这要求声乐教师不但要有很好的演唱技巧、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还要有精炼、准确的声乐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声乐美所包含的音质生成与技能的把握,语言使用的清晰、贴切、生动,音乐表现元素中的乐感,是构成声乐审美的基本要素。在声乐艺术表演中任何一项要素的缺失,都将造成声乐美形态无可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创作、教授和演唱声乐作品,都必须注意到作品的语言与音乐两个部分,在声乐艺术创作中,必须使音乐和语言融为一体.更好地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其它各具特色的艺术课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八言协登的大千世界。它以其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陶冶着人的情操,净化着人的心灵美,美化着人的行为,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音乐课堂,音乐教室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美,在乐曲中塑造美,在互动中展示美。  相似文献   

20.
李丹 《中国成人教育》2006,(10):153-154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的本质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本能表现。音乐能力是音乐创造的基础。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Power ofSensetion and expression in music)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作用,并通过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音乐系声乐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对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探索,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一、音乐表现力声乐演唱中准确、生动的音乐表现力会让人感到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会使歌曲产生深刻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是富于表现力地通过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