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谭集 《高中生》2012,(34):41
安理会的全称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领导机构。安理会的职能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决定;调查任何国际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局势,促请争端当事国采用和平方法解决争端;断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行为,并可采取经济、外交或军事制裁行动来反对侵略;负责拟订军备管制的计划;向大会推荐新会员国和秘书长;行使联合国关于战略托管的职  相似文献   

2.
国际理解教育涵义国际理解教育是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具体体现。联合国宪章宗旨第二条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 ,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 ,以增强普遍和平。”第三条为“促进国际合作 ,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教育活动 ,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尊重 ,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 ,促进人类和平共处 ,共同发展。197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为国际理解、合作…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什么是“否决权”?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为什么要给五大国“否决权”?联合国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防止侵略战争再起、促进国际合作而成立的国际机构。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职权是由安全理事会来行使的。按照宪章,安理会具有巨大的权限,在遇有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的情况时,它不但有权决定对引起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行使武力以外制裁(如断绝其经济、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联系,外交关系等——宪章第四十一条),甚至有权决定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如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行动——宪章第四十二条)。  相似文献   

4.
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崛起不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挑战与破坏,也不威胁或损害他国的利益,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不断推进同世界各国的平等合作与互利共赢,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98年的岁末堪称是多事之秋:一些国家政局动荡迭起,地区局部冲突加剧,金融危机的波及面越来越广。进入1999年,塞拉利昂、刚果(金)、安哥拉的内战仍在延续,海湾危机、南联盟科索沃危机不仅没有消除,且不时有加剧之势;南亚核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阻,整个国际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矛盾交错的态势。但综观全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流,多极化趋势在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势头强劲,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冷静应付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联合国权威受挫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众多会员国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阐述胡适的世界主义之和平思想的内涵、前后两个实现方式及其幻灭,启示我们仅仅凭着美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并不能实现国际和平和正义,想求得公正的国际秩序,还要有坚实的国力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中止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权统治.如何重建已被破坏的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有"文化怪才"之称的辜鸿铭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道德立国思想,主张以道德秩序、良民宗教、忠孝观念等重建社会秩序.这一观点对于今天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世界和平的理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四十一年了。四十余年来,虽然美苏两个超织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使得国际局势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时有发生。但是,从整个国际局势看,事实上是相对和平、稳定的。战后为什么能够保持世界和平局面呢?探讨它形成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后继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有重要意义。 战后和平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经济、心理和政治等三方面加以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和平外交思维的形成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其中蕴涵着“中和”这一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底蕴。“中和”方法论的三个层面,即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从不同方面与我国新时期和平外交思维融会贯通。“中和”方法论的内在原则,使之能够化解国际社会中诸多矛盾,并能推翻或遏止“中国威胁论”及其理论基础“文明冲突论”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池田大作倡导"积极的和平"并积极构建"和平文化",主张"彻底的和平主义"。在这一和平思想的基础上,池田大作提出了"为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强调和平教育的原点是"人",主张和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际人",提出和平教育的途径是"对话"。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有深厚的佛教、师承、战争渊源。池田大作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表现在:开展生命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和平为主线分别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古老持久而有争议的均势和平理论,及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理论进行分析探源,阐述了西方理论界有关国际和平理论的演变与兴替。  相似文献   

12.
对国际联盟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失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社会上第一个世界性组织─国际联盟,其初创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国政府都必须遵守国际法、履行条约义务,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然而,在其建立之后的历史过程中,它却未能解决任何问题。究其原因,国联在建立之初就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克服的矛盾。研究这些矛盾及克服它的办法,对今日世界建立永久性的安全体系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盼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是新中国作为国际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外交政策不断成熟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学习中,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方面走过的基本历程及其重要成就,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理解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历次战后和平建设不同的是,国际社会在二战进行的当时便已开始规划战后和平的努力,力图在确保民众经济社会权利实现的国内层面、国际层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来实现战后持久和平。本文以西方盟国的视角论述有效的社会保障建设对于和平文化的普及、和平意识的生长、极端主义的遏制以及扩张主义经济社会动因的削除或减弱有着积极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讲,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建设是确保战后世界"长和平"出现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系统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思想,包括阐明和平与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时代主题,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奋斗目标、系列战略与策略;结合新时期特点对中国和平崛起提出几点理论思考,即和平与崛起的辩证关系、和平崛起与维护国家统一的辩证关系、和平崛起与韬光养晦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了不同时期的国际战略思想。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国际战略思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7.
<正>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通过去书店、图书馆、上网等方法搜集有关战争的不同资料,我们会对人类有史以来战争之多感到惊异,为战争给我们人类带来破坏之大,灾难之多而叹息,也有因统治者为满足一己之欲发动战争而扼腕。总之,对战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可以一吐为快。我们可以写一篇评论,就自己了解的一次战役或发生的一幕惨剧谈自己对战争的想法;也可以向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重要邻邦的印度对中国发展强大的看法不一,赞赏者有之,担忧者有之.我们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不会对印度构成任何威胁,反而会促进中印关系的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同时也需要发展同印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如何继续推进中印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遥相呼应,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2008年发生的西藏拉萨“3&#183;14”事件和今年发生的新疆乌鲁木齐“7&#183;5”事件中.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和国际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制造暴力事件.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这两次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族问题无小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就国际背景而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主要是基于对核战争的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苏联解体的教训和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等国际因素的考量.就国际战略而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种不同于"霸权控制式"、"武力征服式"、"大国扶持式"的新型国际战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表里互动、内外相通的序列构造;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个珠联璧合、有机统一的活性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