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质之争,又称为直译和意译之争,是翻译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历年来围绕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家。本文主要从佛经翻译中诞生的文质之争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中国译学史中的直译与意译的论战,并致力于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从直译说起     
王建国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69-73,175
直译的概念原为词对词翻译,后来演变成一个松散的概念.因此,直译和意译之争在古代译论中和现代译论中性质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现代的直译概念的松散性是导致现代直译和意译之争的根源,而古代的直译和意译之争起源于对神的信奉.本文还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提出了明说翻译和含意翻译的概念,提出当前直译概念缺乏科学性的观点,呼吁停止这场毫无结果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回顾我国翻译史上直译意译之争,可知直译意译走向融合是必然的,同时,现代翻译应体现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民族性、时代性、通俗性。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杰译、硬译、直译、意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采用的基本方法。“豪杰译”流行于清末民初,是指对原作的各个层次作任意改动,如删节、改译、替换、改写、增减及译者的随意发挥。五四前后,鲁迅等人根据现实需要,强调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因而在翻译方法上主张“硬译”和“直译”。有人则坚持“意译”。学界因而掀起了旷日持久的直译意译之争。实际上,“直译”、“意译”是译事中一种基本手段的两个方面。本文重点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直译、“意译”论争的情况,并致力于理论构建。梳理直译意译之争是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的起点。现代翻译史还表明,每一次有关“直译”、“意译”的论争都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水平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议日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一直是翻译方法、翻译策略争论的焦点。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各抒己见,各执一词,始终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通过阐明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实质和两者的概念,得出直译和意译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翻译实例来证明两者是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6.
从直译与意译之争到归化与异化之争,翻译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翻译理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化.本文从归化/异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归化/异化的作用及其片面性,区别了归化和异化与意译和直译,得出了异化法将成为主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翻译理论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发展,直译、意译两个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下演变为归化和异化。一般认为直译和意译关注语言学层面的翻译问题,而在发生翻译文化转向的今天,归化和异化则主要关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问题,也就是说,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异化是翻译策略。从中西历史上几次大的直译、意译之争以及学者们归化和异化的定义看,从直译、意译到归化、异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的大背景下,翻译实践应该合理地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了翻译理论就有直译与意译之争,而今再次从直译和意译的争论出发,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这两种翻译方式的使用.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翻译方法一直是理论家实践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两种翻译方法运用在其中有各自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9.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相似文献   

10.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相似文献   

11.
有关“直译”和“意译”这对术语的争论已历经千年也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在于对它们的界定一直含混不清。该文针对“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和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重新给与界定。由于英汉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对于直译的处理更困难些,文章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对“直译”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误译是对直译和意译的曲解.误译包括死译和胡译.死译不是直译.胡译也不是意译.汉译英中以死译的情况居多,而死译的结果造成翻译不足或翻译过头的错误.避免误译可以采用直译法、调整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商务英语中外贸术语、函电、数词及广告等方面阐述商务英语的直译法与意译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来选择何种翻译方法,并着重强调意译所带来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书名之于书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把英语书名翻译成汉语呢?这确实并非易事,因为书名不仅仅往往是体现一本书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我们知道,就翻译本身而言,它涉及到很多难题。然而我们对书名究竟是该直译,音译,还是意译,或是直译和意译两者结合呢?本文中我就一些书名实例的翻译谈谈我对这些书名翻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16.
汽车品牌的翻译策略对于该商品顺利进入他国市场并得到新市场目标客户的认可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就大量国外知名汽车品牌的汉译实例分析了在翻译此种文体时可运用的四类翻译技巧: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音意合璧法,并说明只有以译语文化为基础达到文字翻译与文化翻译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汽车品牌翻译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最终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汽车销量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17.
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需要哲学思辩加以指导,译者的翻译观正是对其翻译哲学思考的外在表现。文章从翻译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1.关于直译与意译;2.关于科学论和艺术论入手,分析了它们中的二元因素,并用哲学观点指出二元对立的相对性,并进一步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阐明二者的对立是可以转化的,二元素是相依相存的。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时应时刻具备一种平衡观念。  相似文献   

18.
英汉惯用语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惯用语,分析总结了英汉惯用语互译的几种方法,从而得出了英汉惯用语以直译为主,灵活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