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疫情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常以场景形式呈现,具有叙事功能。漫画元素之间、不同漫画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多模态隐喻场景内部元素互动形成的单个多模态隐喻情节(微叙事)以及多个多模态隐喻情节联动构筑的隐喻叙事。两者的认知表征有所区别:前者是源域某个框架到靶域对应框架的映射,而后者是源域多个相关的框架联动到靶域对应框架群的映射。它们的叙事性都基于源域和靶域中框架元素之间对应映射产生的系列隐喻,由此发挥独特的语用功能,并成为抗疫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隐喻认知过程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过程。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用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视频语篇集合了声音、图画、语言、动作等多种模态,是典型的多模态话语。以短视频Tough Love为语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分析其中多模态隐喻,对于帮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视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认知隐喻学相关理论,对吉祥图案代表性语料中多种模态隐喻的界定以及各类隐喻运作方式的分析,发现吉祥图案中的隐喻可通过自然形纹样、吉祥语文字、文字图符、颜色、造型、几何纹样及语境等多种模态呈现;根据概念隐喻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关系,吉祥图案中的多模态隐喻运作方式可分为七类:"源域自然形纹样—目标域语境""源域自然形纹样兼文字—目标域语境""源域自然形纹样—目标域吉祥语文字""源域自然形纹样兼文字图符—目标域吉祥语文字""源域颜色—目标域语境""源域造型—目标域语境"以及"源域几何纹样—目标域语境".拓宽多模态隐喻研究范围,为吉祥图案文化隐喻的解读和应用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是文章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尝试分析3幅漫画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及文化内涵,并分析漫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对隐喻和转喻的源域选择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政治漫画如何依托概念隐喻将事件、人物、环境等不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隐喻的概念映射是通过多种模态资源协同作用建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关系和完成意义表征的认知过程,受到语境、主体、语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一立体、复杂、动态的认知过程使隐喻意义也更加多元化。因此,解读多模态隐喻意义应考虑其构建过程中的实时语境、设计主体、语类特点和文化规约等因素的影响,以消除理解的歧义性、随意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相关语类的多模态化特征,聚焦电视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建构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诉诸动态图像及文字等异质模态构建了范畴-成员、符号-事物、居民-地点、方式-行为四种转喻模型,分别映射“和谐共生”理念、“世锦赛”、“赛事主办方”及其“欢迎态度”等宣传要素;而借助“感知上的相似性”、“蒙太奇”等手段建构的三个多模态隐喻则映射欢迎、筹备以及举办世锦赛三个相互承接的宣传主题;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互动性则体现在转喻对隐喻概念域的建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由不同的符号模式呈现而形成的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讨论多模态隐喻不同于传统隐喻的区别特征,阐释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构建过程,并且分析多模态隐喻解读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宣传片——角度篇》中,动态图像、视觉及听觉文字、音乐等多种模态相互补充与强化,激活了“旅程”概念域中的“道路”和“前行”以及“表演”概念域中的“舞台”等概念场景,将“旅程”与“表演”概念域中的语义元素映射到宣传片所体现的主题,从而通过多模态隐喻构建出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国家身份.  相似文献   

9.
政治漫画是一种视觉语言型的舆论新闻话语,它结合了图像和语言两种符号。多模态隐喻指的是隐喻的一种,其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的符号形成。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概念隐喻、转喻与政治漫画的特征相结合,试图分析源域选择和源域文化内涵在多模态隐喻过程中对身份构建的作用,从而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探究政治漫画的概念组织结构:概念隐喻和转喻,聚焦政治漫画如何通过视觉图像和文字的互动来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构建和传达创作者的思想,进而影响公众思维。对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及操作机制,对语言隐喻和转喻研究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隐喻指某映射的源域或目标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资源中实现的隐喻。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校园精神等诸多元素的总和,它内容丰富,形式各样。文章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识别并解读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并以此为基础概括校园文化多模态隐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化时代的产物,多模态隐喻研究日渐兴起。本研究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优势,对一则动漫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力图回答两个问题:(1)这则广告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2)这些多模态隐喻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模态呈现的?研究发现,广告中的图像模态,语言模态和声音模态协同作用来完成多模态的呈现,由此实现更好地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情感隐喻概念不仅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征,还可以通过图像、音乐和其他模态的交际媒介来传达。文章基于动画影片《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多模态认知视角出发,对结构隐喻“情感是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是指由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表征的隐喻;②在认知理据上,“情感是力”的多模态表征主要基于人体本身的生理反应及人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③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理想化认知模型对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提出两个问题:1.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中有哪些多模态隐喻?2.该广告中的各模态是如何互动来构建隐喻意义的?可以发现,该广告中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贯穿始终,但是该隐喻最终服务于隐喻"拥有香奈儿5号香水就是拥有真爱";另外,在该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意义主要由视觉、听觉、嗅觉及语言模态来呈现。  相似文献   

15.
管乐 《海外英语》2014,(14):249-250,253
多模态隐喻理论为隐喻学这一研究热点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国产动画片《小鸡不好惹》,通过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以及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详细分析了动画片中所体现的多模态动态构建机制,在体现隐喻意义的同时,通过合理协调多模态因素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突显动画片轻松幽默,诙谐搞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家通过态度的构建实现沟通和说服的人际意义,而隐喻是重要的表态资源,因此政治语篇中隐喻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概念隐喻以及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出发,搭建基于态度的政治隐喻翻译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提出判定政治隐喻翻译有效性的三种情形:隐喻+态度共同映射、有限映射、映射失效,总结了三种翻译策略:本域映射、换域映射和去域映射,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通常把拟人视作最典型的本体(实体)隐喻,称为拟人隐喻,从而认为隐喻和拟人都是基于体验性和相似性的源域向靶域的映射。在认同隐喻和拟人都是不同概念间跨域联结的心智模式基础上,本文提出:隐喻是喻体(源域)向本体(靶域)的静态映射,本体、喻体在字面上兼具;而拟人是将本体融合在拟体中,非人本体被活化在拟体人中,并不显现,源域中拟人之体代其行事,从而得出结论:拟人是基于"转喻人"的隐喻。  相似文献   

20.
以《2014南京青奥会口号宣传片》为语料,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理解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LIFE IS JOURNEY""LIFE IS STAGE""LIFE IS SEASON",这些隐喻通过语言、图像、动画、手势等模态来构建隐喻的源域;隐喻表达所激活的青春架构、合作架构、分享架构、包容架构等隐含并强化了"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青奥精神,能够实现劝说宣传效果,提高公众接受度,为以后的体育赛事宣传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