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楫传奇《芙蓉记》,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氏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2.
魔幻传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自问世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而由其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与电影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对比性分析与解读,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探讨电影《哈利·波特》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文本的改编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于1962年问世,被公认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成了新的艺术特征,《哈姆雷特》被多次改编搬上荧屏,在被改编39次之后,胡雪桦带着浓厚的"哈姆雷特"情节,将西藏王子的"复仇"之路转化为"救赎"之路。《喜马拉雅王子》站在东方文化的视角上,拨去雪域高原的神秘面纱,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藏族王子;它融合了高雅与低俗文化,做到了雅俗共赏。本文试从主题、场景、藏风三个层次解读《喜》剧的后现代主义特色,阐释精英文化如何从边缘回归中心,适应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4.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史成就,不仅在于其思想价值体现了叙述主体独特的审美意识;更在于其文本创作,在继承前人叙述传统的基础上,在叙事情节、人物角色、叙述空间的建构上,表现出的独特叙事艺术与小说文体自觉性。在其文本叙事中,叙事内容由模式化故事发展为对情节的审美建构,人物的"行动元"功能设置转为塑造具有自身气质与个性的角色,叙事结构从单纯的线性结构转为塑造角色的立体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长生殿·例言》曰:“棠村(梁清标)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洪昇对此种说法亦表示“世以为知言”。同为“至情”主题的两大明清昆腔传奇戏曲,《牡丹亭》与《长生殿》亦见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闹热”一词进行阐发,从情节结构、主题意蕴和排场布局三方面刍议“闹热《牡丹亭》”一说。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8.
虽然戏剧与电影同根同源,但是电影比戏剧表现人物和情节的手段更多。把戏剧改编成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戏剧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戏剧的情节转化成电影的情节,必须对戏剧的故事情节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该文以“开心麻花”将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成电影为例,从表演方式、时空与情节、视觉化表达等三个方面探析话剧改编成电影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玄怪录》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小说的材料来源,如《杜子春》、《张老》被改编为拟话本,收入《三言》,《郭代公》、《刁俊朝》的情节被《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袭用。由文言小说嬗变为白话小说,艺术形式与风格大为改易。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的《英译重编传奇小说》在美国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其中的《莺莺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小说之一.与原作相比,林语堂翻译的《莺莺传》在人物和内容方面均有改动.在翻译时林语堂也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他的译本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特色,又便于外国读者理解.通过分析《莺莺传》编译策略,探究林语堂译作获得成功的因素,以期为中国传统小说英译提供更多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是早有共识的,但是清代的评点家对此都语焉不详.鉴于此,文章从首尾结构、人物设计和特殊情节叙述三个方面探讨《水浒传》对《儒林外史》叙事的影响.而结合《水浒传》在清代流传情况及具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金本《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的影响更为具体直接.  相似文献   

12.
《霍小玉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不断地阐释。本文抛弃了以往传统的从道德角度的解读方式,而是从权力体制对男性主体性的影响的角度,对《霍小玉传》给予重新解读,指出在权力下男性主体性的丧失,而被塑造成了一个失去自我的"伪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型古装电影《夜宴》是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的成功改编。两部剧的相似情节均为叔父受情欲和权欲指使以剧毒弑兄篡夺王位,娶兄嫂立为王后发生乱伦。年轻的王子身陷危难为父报仇的坎坷经历。然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等诸多因素,使看似相同的王子复仇主题,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思想内质。电影《夜宴》在借鉴《哈姆莱特》王子复仇剧情的同时突显了自己的新意和民族特色,塑造出了不同于哈姆莱特的中国式王子。  相似文献   

14.
《姑妄言》中许多人物的原型来自于《醒世姻缘传》。《姑妄言》中的昌氏;铁化、宦萼、贾文物、童自大:火氏、铁氏、侯氏、畜氏;魏如豹等人物的原型分别来自于《醒世姻缘传》中的程氏、狄希陈、薛素姐与吴推官。  相似文献   

15.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对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现。诞生干晚唐的豪侠小说《虬髯客传》,可称一篇演绎“识人”意识的典范文本。从情节敷陈看,“识人”意识贯穿情节始终。“识人”场景成为情节的血肉和主体;“识人”意识成为情节进程中的主导因素和叙事的内在驱动力。作者借情节演绎其“识人”意识的倾向十分鲜明。研究《虬髯客传》的情节艺术及“识人”意识,可为经典重读提供新视角。开拓新视域。  相似文献   

16.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阿斯图利亚斯传奇》是《西班牙组曲》(op.47)中最著名的一首钢琴曲,是阿尔贝尼兹钢琴作品代表作之一。本曲具有极其浓郁的西班牙民族特色和卓越的创作技法,在创作及写法上充分运用了吉它的语汇和技术,钢琴织体写作真切地体现了西班牙的吉它情结,后多被改编为吉它曲,并以吉它独奏曲的版本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戏剧家,吴宓的《陕西梦传奇》写求进步的少年不得志的困扰;由朗费罗长诗《伊芳吉琳》改编而成的《沧桑艳传奇》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两部剧作都是有感而发的忧国忧民之作,而不是仅抒个人的儿女情长之曲。把外国古诗改编和创作成古代戏曲形式,既显示他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二重性,又显示他中西文学修养之深。  相似文献   

19.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对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和由霍建起依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暖》进行考察。首先,立足于视觉文化时代背景,发现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思想性为电影改编奠定文学基础,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则形成有利于改编的外部文化语境,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为改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从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出发,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故事情节做了不可避免的改动,通过比较分析可归纳出电影叙事的话语优势与局限。最后,此次改编实现了文学文本向图像文本的成功转换,是两者之间的借鉴与交流,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可清楚地看到此次改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