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远古时期指的是"文明社会诞生之前的史前社会阶段"[1]。苏秉琦先生认为具体指商代以前的历史[2],2016年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把远古时期划为夏朝出现之前的历史,即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三课。这一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产生,史源主要来自考古学[3];历史人物多是群体而非个体;除了远古传说中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故事外,知识点没有情节性;七年级学生对这些历史内容不熟悉、难理解。  相似文献   

2.
美国伟大的民族学家摩尔根,经过四十年的社会实践,于1877年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这是一部在民族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著作之一.他对于印第安人母系氏族的发现,给原始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恩格斯曾经说过,“关于人类原始史,直到1877年.摩尔根才给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历史的关键.”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年“始可作为真正民族学诞生的一年.”摩尔根在民族学的成就,一方面得到马克思恩格斯高度的赞扬.他们利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另一方面也遭到反进化论学派和英国沙文主义原始历史学派的否定和抨击.对于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所反映的历史观,学术界也有不同评价.本文拟就摩尔根历史观的基本倾向,谈一点粗浅看法.如何评价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的历史观呢?中外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摩尔根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在这部巨著中以唯物史观阐述了他对人类原始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另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3.
《荷马史诗》是一部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的长篇叙事诗。这部史诗以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为情景,讴歌了古代希腊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中的英雄时代,反映了古代希腊的社会情况和生活习俗。故事慷慨悲壮,情节委婉动人,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欧洲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教材采用以点穿线的方法,试图通过这颗闪闪发光的明珠,照见古代希腊历史上的“英雄时代”,从而让学生了解古代希腊的历史轮廓。但是,学生还缺乏有关古代欧洲的印象,突然出来一个《荷马史诗》,未免有唐突之感;再说,  相似文献   

4.
<正>《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华夏文明的起源。一、整合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和主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的内容要求如下:通过了解元谋人、  相似文献   

5.
《伊里亚特》与《格萨尔王传》是东西方的两部著名史诗,战争题材是两部史诗中着重表现的.《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是反映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前与外族、外国的交战事件,展示了吐蕃王朝通过不断的征战终于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这一伟大历程,卷帙浩繁,结构宏伟.《伊里亚特》则向我们重现了发生在公元前的特洛伊战争,场面宏伟、壮大.两部史诗都发源于远古大战的历史传说,描写英雄历险的故事,突出男主人公的智慧、勇气和女主人公的忠贞,都是为了一个被劫持的女人而远征.  相似文献   

6.
古代欧洲原始小说脱胎于历史散文 ,在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中辑录的一些民间故事传说就已经具备小说的基本特征 ,可视为雏形的希腊小说。古代欧洲原始小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以故事为中心的小说建构格局、“一线串珠式”结构、现实功能指向弱化和人生关照的时间两极化倾向、虚化的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7.
禹是古代治水传说中最为人民所歌颂的英雄。《涂山歌》的故事背景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有别于远古歌谣的新的信息,充满世俗风情和神秘色彩。这首歌谣和《候人歌》一道,观照的不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部落的兼并战争等,而是部落氏族间的友善融合,更有异性的脉脉温情和子孙繁衍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精怪故事,在中国古代为人所乐道,在民间盛传,虽然它源于远古的原始信仰,但它更多地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普通民众的改造。精怪故事,由明神道、崇拜异己力量的迷信演变为倡人情、人性的文学,标志着中国古代无论何种题材、何种样式的文学作品均深切地关注人类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追求真善、美和肯定人性。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去透视古代作品时,会发现那里有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而发生在人类童年时期的这一切,既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前奏,又为现代人提供了最好的镜子,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他们沟通。所以,探究远古史诗中的文化信息意义深远。本文主要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课程类型】新授课【知识目标】1.充分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2.掌握佛教的产生和流传,对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所了解。3.充分认识古代社会阶级关系,主要掌握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事例,积极领悟政治、法律、宗教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国家职能。【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作为古代埃及最为伟大的建筑,金字塔代表的是整个建筑成就,展现了古埃及古老风俗、阶级关系、文明成果等。2.佛教  相似文献   

11.
从小,我就爱听父亲讲历史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接触古代历史文献,读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历史史料。我在阅读古代史料、了解古代历史的同时,也常常惊异于古人能用如此简洁的语言记录如此丰富的内容。于是,我开始关注古文中的字词。起初,我只是积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短  相似文献   

12.
余学平 《教师》2014,(30):112-112
正《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学生对《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很有兴趣。文章中的思辩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很好地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3.
战争从一开始就作为人类的衍生物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人类最原始的口头文学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战争的。本文通过部分文学名著对战争的描写,简要分析了世界历史上和近现代战争的起源、性质及其目的,并试图从人性、民族性格、文化等方面对战争进行新的诠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对于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 ,如何激发孩子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后续学习的热情 ,第一堂历史课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相当重要 ,为此 ,我们结合华东师大版历史课改实验教材教学内容设计了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一、导入设计第一堂历史课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 ,双方彼此陌生 ,却都有互相了解的强烈愿望 ,以往的开课 ,教师一般仅限于介绍自己姓名 ,却忽略孩子们民主、平等的主观意识 ,孩子们被动、附属的地位在一开始就被确立了。因此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第一课就要解决的。初一的孩子对“历史”是什…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五大著名的史诗(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实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它们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纲》,知道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房龙;自己的《世界史纲》和《人类的故事》……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新学制的推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西方史学思潮的引入,历史学初成为一个学术分支,史学研究者身兼教学与研究职责等,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独具时代特色、颇有开创意义的一批历史教科书,何炳松的《世界简史》,吕思勉的《中国简史》,顾颉刚、王钟麒的《中国史读本》,陈衡哲的《西洋史》可谓典型代表。日前,中国工人出版社再版推出这四本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历史教科书,为我们了解与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教科书提供了素材与方便,与此同时,透过这些往昔卓越的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经典历史读物,我们可以回顾与领略民国时期的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的一些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作的简评,与这四部历史教科书的丰富内涵相比,只能是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17.
《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英雄史诗。主人公吉尔伽美什的英雄形象经历了由善恶同体的半神式英雄到勇敢与怯懦共存的凡人式英雄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神主宰世界到人对抗神并渴望人自己主宰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保存记忆和学习记忆中进化发育。历史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体系中最古老的学科。在西方,历史学的源头要追溯到荷马史诗。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就为人类留下了宏篇巨制的《历史》。在中国,西周至春秋时代出现的《诗经》、《尚书》,已经孕育了史学的萌芽。孔子所作《春秋》,是第一部宫修编年史  相似文献   

19.
古代神话是流传在古代人们中间的一种口头文学创作,它是原始时代的产物。神话是古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品。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古代神话与传说。 古代神话作为历史的影子,历史学家们不乏研究。他们认为古代神话有的反映古代历史的某些事实,是确有其事的。对于神话的起源与发展学术界也有不少论述。但是,把古代神话作为原始人类的一种思维却研究甚少。古代神话是一种文化,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考察原始人的思维问题,对原始思维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共八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其中《补天》、《奔月》、《铸剑》三篇写于前期;其他五篇《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写于后期。作者在《序言》里说明了他写《故事新编》的(?)起: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