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时交通控制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可以有效引导和调节交通流量 ,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交通分配和交通控制分属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领域 ,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本文综述了实时交通控制和交通分配整合的发展过程 ,包括它的理论研究进展 ,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有统计资料,通过对上海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与城市交通客流量对比变化的分析与探讨,揭示了由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信息流对城市交通客流量产生的部分替代作用,提出了即将形成“信息港”的城市其客运交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交通疏运预案,通过对突发事件下城市交通特点的研究,以危险范围内疏散人员所产生的交通需求和疏散路网状况为已知条件,疏散交通流的相关特性为约束,建立城市交通疏运路径选择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优化,获得城市疏运最佳路径的选择方式和疏运时间.对该疏运系统进行仿真,获得总疏散时间的变化指标.该方法可为突发事件下的城市交通疏运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交通信号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指示设备,其不断优化设计与研究有助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发展。文章根据舟山市道路交通特点,在传统交通信号灯的运行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设计了基于双向消减式倒计时信号灯,旨在为现代道路特别是小路口移动交通信号灯系统提供一种应用尝试,也为针对性投入使用该技术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排放污染实验及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城市交通污染的关键因素,通过交通污染的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选取上海市杨浦区的路段进行污染物浓度、交通流性态和气象条件的观测,并运用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主成分回归,结果表明交通流量和交通流运行状态是影响城市交通排放污染的两个关键因素,并提出减少交通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主动有序地做好城市交通流量的局部分解,准确预估城市市区与卫星城的分界点,合理规划市际高速公路网,根据城市交通空间结构变化的内在机制,以城市交通聚变与裂变理论为假设条件,结合康弗斯断裂点理论和克拉克的人口距离衰减理论,建立城市交通裂变点的空间位置测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和东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城市交通空间结构变化符合城市交通的聚变与裂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绿色多维建筑设计模式,把城市交通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关注城市建筑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交通的影响,关注常住居民和流动人群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注重原生态的利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通过融入人性化设计手法,以建筑与建筑间、建筑与交通间的"通透性"为建筑之"意",以减少路面人口流量,减轻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为目标,来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建筑与交通的和谐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现代交通的主要症结,而绿色交通则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主流趋势。通过熵权TOPSIS法计算出扬州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贴近度,并对扬州交通现状和未来绿色交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迅猛增加,道路交通通行压力逐步加大,主要街路交通拥堵现象初露端倪。在许多大城市,过量的汽车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这样的形势,政府交管部门应拿出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与对策。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人工交通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文中首先对我国仿真交通系统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自上而下的传统的还原式的仿真交通系统研究方法很难或无法解决复杂交通系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而自下而上的综合型的人工交通系统研究方法为复杂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意义的途径。然后,本文以城市交通为主要研究对象,融合物流系统和生态系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基于代理的建模技术,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原则下,利用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系统、交通服务水平指数等方法和理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方法,在不断探索和改善的原则下,寻求城市交通、物流和生态等城市化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建立城市交通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研究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SPOT5、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城市规划图等空间数据对长春市1900、1930、1954、1976、1990及2004年城市用地进行分类,引入信息熵、分形指数及空间插值模型研究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信息熵与分形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演变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逐渐升高(除1990年),各类城市用地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向着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熵空间变异函数符合指数模型,块金方差(Nugget)与基台值(Sill)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信息熵空间自相关减弱,城市土地利用均质性空间差异变大。长春百年城市土地利用分形特征表明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心集聚,而工业用地向城市边缘分散,1954年后城市土地利用表现出很强的分形性,表明城市发展过程的自组织特征。社会制度、城市交通、城市地价及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中信息熵与分形变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配流的环渤海集装箱运输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优化区域交通配置、协调运输网络负荷,针对环渤海地区集装箱运输现状,在运输费用最小化的基础上,引入负指数网络配流(Negative Exponent Network Flow Assignment, NENFA)模型,采用偏好因数对负指数网络配流模型进行改进.用该模型对各种运输方式在环渤海各地区间分流的货量比例进行研究;预测各种运输方式所占的市场份额;通过敏感性分析,为承运人提高市场份额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它的出现极大提高了遥感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能力.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准确分类是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高分辨遥感影像凭借其自身优势成为最重要的数据源.本研究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与特点、分类方法及其在城市专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回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的代表性方法及其在城市系统中提取建筑物、道路和绿地等专题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进展,最后指出高分辨遥感影像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各种类型的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符合实际的微观模型和宏观模型。具体地说,我们提出了一种全速度差车辆跟驰模型,一种考虑前车速度效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另一种能较好模拟同步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及一种能体现交通流各向异性特征的速度梯度宏观连续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交通流中的各种非线性现象,并探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宝山引航作业区在航引航交接对船舶交通流的影响,采用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观测的船舶流量数据和水上交通冲突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交通冲突数据,从交通流状态、交通流速度、交通量损失以及引航艇在引航作业区航行时的交通冲突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进行在航引航交接时,宝山引航作业区交通流速度下降明显,产生的冲击波速度约为5.64 kn;船舶速度离散性增大,交通流通过能力下降;航道时间占有率急剧增加,平均引航交接一次约造成2.3艘交通量损失;某天24 h由引航艇造成的交通冲突共189次,其中42次发生于引航作业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陆地区缺乏高效的跨境通道,难以实现直接出口的问题,从无水港具有的延伸功能和枢纽功能入手,以"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发展的内陆省份跨境物流网络为分析对象,采用与流量相关的分段成本函数来描述无水港具有的规模效益。考虑多式联运,设置运输期限,考虑物流时间缩短所产生的时间价值,以网络中物流成本最低、时间价值最大为目标,构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得到货物跨境出口的最优运输方案。对不同运输期限下对时间有不同敏感性的货物配送进行分析。结果对于内陆省份发展陆海互联互通的跨境物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