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文言课文好教,又不好教,为何呢?因为好教,是说可教的东西多,随便一篇文言课文,不管是在词语的解释上、句式的理解上、虚词的归纳上,还是在文章的整体翻译上,都有讲不完的东西,教师只要略微地备备课.讲一二节课下来,还不是吹灰之力?而不好教,是说很难教出新意,教得学生既愿听,又乐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讲读课必须把课文讲透,而古典作品,尤其是文言作品,更要讲透字句。这样做,无论对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无论对教会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吸收古人语言里有用的东西,都是十分必要的。文言课文的字句,怎样才能算讲透呢?首先要讲得正确,这是最起码的条件。没有正确的讲解作为基础,就不可能达到理解课文的要求。这是不言而喻的。有时我们正确地讲解了,但未说明为什么该这样地讲解,这不能叫讲透。因此,第二步还得在讲得正确的基础上适当地讲出所以然。“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讲成“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难上,是总体而言。譬如古文,很多老师反而觉得比较好上。为什么?原因在于学生不懂,教师有东西可讲,有“知识”可传授,教学内容比较明确的现代文难教,主要问题也就在这里。一篇课文,究竟教什么,重点在哪里,往往是见仁见智,很难有一致意见。假如我们把语文和数学做一比较,这个问题就更清楚。数学有着非常严密的知识系统和十分清楚的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数学老师每上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中文言文到底教什么?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处理"言"和"文"和"思"的关系?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大差异,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所以必须重视文言词句的字面教学。而作为文章,且是千百年淘洗而流传的诗文极品,蕴含着先哲们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这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文"又是不能完全抛弃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目标作了如下规定:"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  相似文献   

5.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重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由原来的4篇增加到14篇.如何教好小学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呢?文章在明确其基本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对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做了探究:念好"读"字诀,体悟文言语感;紧扣关键字,感受文言妙趣;找准切入点,渗透文化意蕴;想象补白,讲好文言故事.  相似文献   

6.
我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担任语文教学时,拿到课本不知怎样备课,渐渐地从别人的和自己的教学中总算找到一个“窍门”:要教好一篇课文,似乎只须多找参考资料,抄参考资料,再照样搬到自己的备课笔记上,记熟了,然后在课堂上把这些抄来的东西背给学生听就成。自己对课文本身懂不懂,熟不熟,那倒反而无关紧要;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更是没有想到。这样讲课就不是从课文本身出发,而是讲了许多外加的东西,当时心里还很洋洋自得,认为不照书讲是自己有“本事”。有些政治性比较强的课文,我就根据参考资料,从中抽出几条抽象的概念、口号来讲一通。如教《纪念白求恩》,我就先借了一大堆参考资料来翻阅,然后选定一个现成教案来参照着写备课笔记,这个  相似文献   

7.
文言句式教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叶老认为:“对于文言里那些特殊的文法,第一要处处咬实,不计滑过”;“第二要‘熟习’”,“象热习现代的语法一样;”根据叶老的意见,我们在讲文言句法时,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一、紧扣教材,选准某种文言句式特点比较集中的典型课文,找出例句,归类整理。实践证明:每教一篇古文都讲文言句式特点,各课平均使用力量,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咬而不实,学生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感性认识,不能较快地掌握古代语言的规律,不能系统地了解文言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文艺性长课文的意见很字:是通读通讲还是分段讲读?是集中讲词还是分散讲词?是全面讲词还是重点讲词?是详细讲述人物形象还是简略讲述人物形象?是只分析主要人物还是也分析次要人物?……所有这许多意见都是从希望解决一个主要矛盾出发,即课文长,教时短,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把课文讲懂讲透。明确目的任务很重要究竟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以为首先应该从小学编选长课文的目的任务来决定。一、儿童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在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文字以后,他们就开始要  相似文献   

9.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10.
小语七册基础训练五的要求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缩写。我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评“说”议“写”,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这次训练任务。这堂课一开始,我便向同学们宣布:先用15分钟反复阅读《火烧赤壁》这篇已经教过的课文,然后请三个同学把课文中的故事讲出来,每个向学只许讲三分钟,超过了时间便停上讲述。这时同学们纷纷提出:三分钟能讲完吗?我回答;一成不变地照课文讲,是讲不完的;抓住最主要的内容,丢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压缩一半语言,就可以在三分钟内讲完。这时同学们又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我当即挂出一块小黑  相似文献   

11.
诸位同志: 我是这个研究会的会员,参加会议还是第一次,来向同志们表示敬意。 我总算当过语文教师,开始教小学,后来教中学。时间是从1912年到20年代上半期。那时候教的是文言课本。文言课本教起来很容易。为什么呢?我是江苏苏州人,在本乡教书,学生都说苏州话。课本里的课文是文言文。苏州话和文言文的区别很大,学生看不懂文言文,做教师就很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一、文言教学的目标定位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及古诗词接近阅读内容的一半,高中语文现行实验教材中文言的学习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份额。那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不得不明确的问题。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会发现:许多教师只在大讲之乎者也,师生都在忙于“字字落实,句句清晰”,有人甚至将其等同于外语的教学。文言文中所积淀的古人灿烂的文化、深刻的智慧以及不朽的文采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有文言字词。好一个枯燥了得,师生好一个“累”字了得。究其依据,原来是考试题型中有考实词、虚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教好初中文言文,我们有必要对《大纲》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有所了解。《大纲》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如下: 高一:“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浅易的文言课文。”(阅读)  相似文献   

14.
师上节课同学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有谁知道课 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生:课文讲的是猴子捞月亮的事。 师:这个“捞”是什么意思。 生甲:在井里拿东西。 生乙:在水里去取东西。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生乙:月亮为什么会掉到井里? 生丙: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 生丁:猴子什么要倒挂着捞月亮?  相似文献   

15.
《故都的秋》是经典的老课文,已经教过好多遍了。再教一遍,驾轻就熟。课文上完了,几个学生笑笑地来找我:老师,朱自清和郁达夫是不是孪生兄弟?我讶然:何出此言?学生笑嘻嘻地:听您讲《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觉得是孪生篇章,一模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创意]《狼》是《聊斋志异》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篇文言小说,篇幅短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意味深长,很适合学生阅读。全文虽用文言写成,可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展开自学活动,本文又是一篇自学文言知识的好材料。鉴于以上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力简化教  相似文献   

17.
正教了二十多年的书,觉得越教越轻松,特别是文言文,真的。一般而言,一篇文言文是越教越熟,越研究越透彻,方方面面应当是越讲越多。但我是越讲越少越讲越精,而学生是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兴趣,效果自然也是越来越好。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指导自学。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要学一篇文言文首先要布置预习,即自学。要先读后译,做到会读会译,至少是基本会译。翻译时,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文言词典,结合语境,推断猜测。紧接着是反复朗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较丰富的内容,都涉及到字、词、句、章。什么都讲,就讲不胜讲,以致千篇一律,学生学得淡而无味,得益甚微。所以教学每篇文章都要突出重点,讲出特点,这个道理浅显明白。怎样才能抓准重点,突出重点呢?关键在教师要下苦功夫,深入钻研教材,消化课文,完全占有课文,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才能驾轻就熟,安排得当,收到功效。否则,抓不住重点就会舍本逐末,劳而少功。如教《梁生宝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几乎缺不了中心思想的讲授。但是,为什么要讲中心思想、如何去讲中心思想?讲,达到什么目的?对这些问题,一些老师并未去认真考虑,思想上也是不明确或不甚明确的。由于这样,在进行中心思想教学时,较普遍的情况仍然是“满堂包讲”:老师把自己总结好的或按教学参考书中总结出的中心思想讲给学生、抄给学生就算了事。这种为讲中心思想而讲中心思想的方式方法,导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独立地对中心思想进行分析、总结,一切还得仰赖老师。  相似文献   

20.
设计教的活动,教师已驾轻就熟;设计学的活动,仍然是一个难点。而教学设计的至关紧要点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与老师们商讨。问个没完,好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课例。有位教师上《普罗米修斯》一课,一课时从头至尾提了37个问题①。起始阶段了解课文脉络,教师提了以下9问:1.课文都讲了哪些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