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运动素质近十年来连续下降,其原因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的,有学校的也有家长的。学生运动素质的下降不仅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潜在危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省,学校、家庭、社会要大力支持和关心,共同促进初中生运动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54):111-114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更努力地将文化课学习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忽视国家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通过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身心素质的现状研究,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同时运用合理的运动处方,参照处方实验前后的身心素质变化并进行实践验证,确保处方的有效性,以期为今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进行了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质状况在逐年下降。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十年下降,而  相似文献   

4.
张省 《成才之路》2011,(18):2-3
通过对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甚至睡眠时间都得不到保证,再加之体育教育教学不力和中学生的饮食不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体质下降。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加强监督,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切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55):103-107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更努力地将文化课学习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忽视国家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长久工作及适应职场及就业压力的前提,因此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如何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同时以合理的运动处方加强身心素质的教育是体育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定西市中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表面原因,而其真正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不重视。因此,建议从长远考虑,改变人们一味只注重文化课成绩是评定中小学生优秀与否的现状。当前,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运动素质的社会氛围,其次要落实学校体育课及保证学生的课余、节假日时间不会被文化课所占用,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7.
王麒麟  程晖  黄铎  张亚平 《考试周刊》2010,(53):136-137
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集智力与体力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出现下降趋势,出现田径课教学中的枯燥无味、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状况.如何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及应变能力,是高校体育教改面临的问题.而在田径教学中增设定向越野运动,可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量的"加餐",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能素质课课练、运动处方教学、体育作业布置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体育课堂中给学生制定运动"营养餐",以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定西市中小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表面原因.而其真正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不重视。因此.建议从长远考虑.改变人们一味只注重文化课成绩是评定中小学生优秀与否的现状.当前.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运动素质的社会氛围.其次要落实学校体育课及保证学生的课余、节假日时间不会被文化课所占用.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运动素质。  相似文献   

10.
杨峰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5):174-176
近几年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出现了下降趋势,出现中长跑教学中的枯燥无味、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状况,如何提高中长跑教学效果和学生耐力素质及应变能力,是我们体育教改面临的问题,而在而田径教学中增设定向运动,可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王极 《考试周刊》2007,(48):110-111
高职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运动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教师的专长、教学水平和教学风度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不同项目的选择。因此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并根据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实验法,对高校定向运动教学的实践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显示:在身体素质教学中,适当增加定向运动教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身体承受负荷的能力、运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健美操选项班学生素质与其考核成绩的数理分析,论证运动能力教学是健美操教学中必要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初中学段的农村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强烈的运动需求。但多数学生及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缺乏运动健康的理念,同时体育学科在学校教学体系的地位未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应有的重视,使学生日常生活中摄取过度营养,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却运动不足,造成这部分学生的健康体质下降明显,相同年龄的学生在身体状况,已有的运动技能,运动技术,运动兴趣,学习的能力及潜在优势领域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给初  相似文献   

15.
孔令文 《中国教师》2010,(Z1):356-356
<正>体育教学要从教会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基本运动技能、锻炼基本运动素质的身体肌能型教学观,向注重生理、心理、品质和创造素质培养的四维教学观转化。通过教学改革、教师转型、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形成方面结合实际,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游戏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影响。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还有助于促进素质教学的改革。游戏教学法只是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进而促进运动课堂教学的完成。当然,体育老师首先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有个人思想。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可以运用游戏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但是在游戏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作用和策略中存在一些漏洞。因此,研究游戏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作用及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而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又使得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在逐年下降。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合理、适宜的分组,做好课程的设计,包括实践操作、课外作业、课内外的教学指导、协调学生组内的合作交流等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相互帮助和互相协作学习而收到良好的成效,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运动项目,是集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是一项融技术性、趣味性、竞争性为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思想,针对学生体能素质指标近十年来持续下降状况,我们将定向运动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于2008年起尝试让定向运动进入我校课堂。实践证明了我校在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后,学生的体能、兴趣爱好、智力的一体化发展,把该运动在中山市东升初级中学长期有效地开展,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丽芳 《广西教育》2014,(47):168-169
以运动技能为主线、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拓展运动项目为媒介,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程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及遵循原则,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训练要求与标准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73):117-118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网络授课成为各个学段学生接受教育的新的方法,体育课堂也不例外。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网络教学对体育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诞生出各种网络课堂教学的新的方法,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造成一些学生在疫情期间体育锻炼兴趣大大减弱,体质下降。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针对个人或者小组的身体指标情况,采用处方的形式制定学生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因此把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引入体育网络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不同体质学生的身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